巴林伊斯蘭教

巴林國位於亞洲波斯灣西部,在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巴林為“阿拉伯國家聯盟”、“伊斯蘭會議組織”、“世界伊斯蘭大會”、“伊斯蘭世界聯盟”的成員國。

巴林伊斯蘭教

巴林國位於亞洲波斯灣西部,在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由巴林島及其附近33個,小島嶼組成。原名巴林酋長國,後改為巴林國。面積662平方公里。人口約49萬(1989)。居民多數是阿拉伯人,還有伊朗人、印度人、盂加拉人和巴基斯坦人等。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居民95%信奉伊斯蘭教。阿拉伯語是國語。首都麥納麥。7世紀中葉成為阿拉伯帝國巴斯拉省的一部分,伊斯蘭教在當地居民中廣泛傳播。巴林最初傳播的是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894年,什葉派支派卡爾馬特教派舉行起義,反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統治,占領巴林。9世紀末,在巴林的哈薩(今胡富夫)建卡爾馬特國,艾布·賽義德·哈桑·加納比(899~913在位)被選為該國政教合一的領袖,奉行卡爾馬特派教義,大部分居民成為該派信徒。930年,卡爾馬特派攻占聖地麥加,將克爾白殿的“黑石”運到巴林,並在那裡保存了20多年之久。11世紀中葉,卡爾馬特國被阿拔斯王朝滅亡。14世紀20年代,巴林成為荷姆茲埃米爾國的一個省,在巴林群島上重新恢復了遜尼派的政治統治,但基本民眾仍然信仰什葉派教義。1602年,伊朗薩法維王朝出兵攻占巴林,宣布巴林劃歸法爾斯1783年,以酋長艾哈邁德為首的阿特班部族的阿拉伯人攻入巴林,趕走波斯人,創立了阿特班部族哈利法家族王朝。1871年巴林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71年宣布獨立。現巴林遜尼派穆斯林占25%,大部分屬於馬立克教法學派,少數屬於罕百里派;什葉派穆斯林占75%,大部分屬於十二伊瑪目派。瓦哈比派大約有幾千人,宗教上層、高級官員及統治家族遵奉其教義。伊斯蘭教在巴林政治和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巴林實行伊斯蘭教法,各類學校將《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法作為必修課,設有專門的宗教學校,培養宗教教職人員。伊斯蘭教職人員在社會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巴林為“阿拉伯國家聯盟”、“伊斯蘭會議組織”、“世界伊斯蘭大會”、“伊斯蘭世界聯盟”的成員國。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