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岩白菜

巴東岩白菜

巴東岩白菜是我國的一種中醫藥材,其原形植物為呆白菜。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全株密被白色綿毛。莖簡單或基部分枝,莖、花梗及萼上的綿毛常結成網膜狀。 分布於湖北、四川。生於海拔 290-1200m的懸岩上。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1

巴東岩白菜是我國的一種中醫藥材。

拼音名:Bā Dōnɡ Yán Bái Cài
別名:岩白菜、石白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呆白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aenophora rupestris(Hemsl.)solereder[Rehmannia rupestris Hems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

性味: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補腎;明目;調經。主目昏多淚;腎虛腰痛;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 290-1200m的懸岩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

原形植物

呆白菜

原形植物信息

1

種中文名:呆白菜

種拉丁名:Triaenophora rupestris (Hemsl.) Solereder

屬中文名:呆白菜屬

屬拉丁名:Triaenophora

科中文名:玄參科

科拉丁名:Scrophulariaceae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地理分布:分布於湖北。

生 境:生於拔海290—1200米之懸岩上。根莖藥用。

植物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全株密被白色綿毛。莖簡單或基部分枝,莖、花梗及萼上的綿毛常結成網膜狀。基生葉較厚,革質;具長柄,柄長3-6cm;葉片卵狀長圓形,長7-13cm,先端鈍圓,基部近於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或為帶齒的淺裂片;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向上逐漸縮小,頂部的成為苞片。花具長0.6-2cm的梗;小苞片條形,生於花梗中部;萼長1-1.5cm,萼齒5枚,各又3深裂,小裂齒長3-6mm;花冠紫紅色,狹筒狀,伸直或稍彎曲,長4cm,外被長柔毛,上唇裂片寬卵形,下唇裂片長圓狀卵形;雄蕊4,二強,花絲無毛,著生處被長柔毛;子房卵形,無毛,花柱先端2裂,裂片近圓形。蒴果長圓形。種子小,長圓形。花期7-9月。

呆白菜生長在海拔高度為800-1500米的懸崖上,分布於湖北的巴東、建始、神農架、堵河源,四川的城口、酋陽等地。呆白菜全身可入藥,有明目補腎、消腫、止血、止痛的功效,又可治療婦女血崩、白帶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