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種,由於分布區範圍小,生態環境較狹窄,加之材質優良,多為砍伐對象,隨著森林的消失,本種愈來愈稀少。
別名:鐵頭榧、篦子杉、球果榧
拉丁名:TorreyafargesiiFranch
紅豆杉科Taxaceae榧樹屬Torreya
生物學特性
巴山榧較喜溫涼氣候,分布於中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溫6.4-10.3℃,1月平均溫-0.4——-4.2℃,年降水量在1000-1300毫米,適生於酸性或微酸性的山地黃壤,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良好,在土層淺薄的環境也能生長。
巴山榧壽命長,生長慢,開花結實遲,花期4-5月,種子第二年9-10月成熟。巴山榧材質優良,為優良的用材樹種。

地理分布
巴山榧產我國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東北部和峨嵋山、貴州北部,海拔1000-1800米的山地,散生於針闊葉混交林中,我省僅產黔北桐梓柏箐自然保護區,海拔17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現調查僅在保護區柏枝山山門海拔1700米處有7株小樹分布,樹高為1.5-3米,胸徑為3-5.5厘米,生長在懸崖陡壁上,生境惡劣,常年多雲霧,此地處於雲貴高原東北端與四川盆地交界處,屬大婁山脈北段。氣候濕涼濕潤,年均溫度為6.4-10.3度,≥10℃積溫在1500-2894℃之間,冬季極端最低氣溫為-16.7—12.3度,最冷月(1月)平均溫為-0.4——-4.2℃之間,最熱月(7月)月均溫為16-20.1℃,由此可見該地還具有冬長夏短,春秋相連的溫涼性氣候特點。
根據實地調查與民眾訪問,巴山榧由於生長較慢,材質優良,人為破壞砍伐嚴重,導致現在資源較少,現僅有的7株小樹由於其生境陡峭,才得以倖存。與之伴生的樹種有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粗榧(C.sinensis)、毛葉蔥木(Araliachinensisvar.dusyphylloides)、異葉梁王茶(Nothopanaxdavidii)、鹽膚木(Rhuschinensis)、野漆樹(Toxicodendronsuccedaneum)、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utilis)等樹種。
保護及繁殖
由於巴山榧在貴州極少,僅分布於桐梓獅溪柏枝山,且現存數量少,均未見結實,尚無人研究其引種試驗。據其實際情況,我們對現有資源應充分重視,以待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