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五行維持相互間動態平衡的一種方式,本行亢盛到極點,所不勝必然起而制約,從而表現出某些本行所不勝行的特徵。
解讀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序》:“《經》曰:亢則害,承乃制。謂己亢過極,則反似勝已之化也。”
“己”指五行中的某一本行,“勝己”則指勝己之行,即本行的所不勝行。《內經》把相剋關係稱為“所勝”、“所不勝”關係:“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
所以“己亢過極,反似勝己之化”就是指本行亢盛到極點,所不勝必然起而制約,從而表現出某些本行所不勝行的特徵。這是五行維持相互間動態平衡的一種方式。
《素問·六微旨大論》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其所論為運氣過亢則害物,相互承制則生物。劉完素則運用這一理論,來認識和說明病理現象的本質與標象的內在聯繫。
劉氏認為運氣的相互承制,是維持自然界各種事物正常運動的必要條件。所以他說:“夫五行之理,甚而無以制之,則造化息矣”。如“春木旺而多風,風大則反涼,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大涼之下,天氣反溫,乃火化承於金也;夏火熱極而體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由於這種關係的存在,氣候才不致太過或不及,萬物才能生化不息。
中醫套用
就人體而言,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亦有盛衰消長的變化,但其盛而不極,亢而有制,制則生化,生命不已。如心火過勝可以影響肺金,而作為肺金之子的腎水,又能制火的偏勝以資助肺金。如此互相依存,互相承制,才能維持臟腑間的協調統一,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這種關係遭到破壞,出現一氣偏亢,而他氣不能制約時,就將發生病變。如火氣過勝而克制肺金,金不能生水,水不能制火,火多水少,就形成熱病;反之,即形成寒病。正如劉完素所說:“是以水少火多,為陽實陰虛而病熱也;水多火少,為陰實陽虛而病寒也”
由於五運之氣的偏亢過度,往往出現“勝己之化”的假象,因此在疾病發生髮展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本質與現象不一致的情況。如濕氣過甚而見筋脈強直之痙,即“濕極反兼風化制之”的現象;風氣過甚而反燥,見筋脈勁急,即“風極反兼金化制之”的現象;熱氣過甚而見惡寒戰慄,即“火極反兼水化制之”的現象;燥氣過甚而見煩渴,即“燥極反兼火化制之”的現象;寒氣過甚而見堅痞腹滿,即“寒極反兼土化制之”的現象。凡此“兼化”,不同於相兼同病,均為假象,切不可以假為真。因此劉氏說:“木極似金,金極似火,火極似水,水極似土,土極似木。故《經》曰:‘亢則害,承乃制’。謂己亢過極,則反似勝己之化也。俗未之知,認似作是,以陽為陰,失其意也”。臨證中只有透過假象認識本質,才能保證治療準確。所以他說:“其為治者,但當瀉其過甚之氣以為病本,不可反誤治其兼化也”。
劉完素對“亢害承制”的闡發,不僅對病理變化的論證和對病候疑似真假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且給後世診斷及治療疾病以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