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詞目】巫覡
【拼音】wū xí
【拼音】ㄨ ㄒㄧˊ
【基本解釋】巫師。
詳細解釋
含義古代稱女巫為“巫”,男巫為”覡“,合稱“巫覡”。後亦泛指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巫師。
出處《荀子·正論》:“出戶而巫覡有事。” 楊倞 註:“女曰巫,男曰覡。” 漢 王符 《潛夫論·巫列》:“巫覡祝請亦其助也。”《新唐書·黎乾傳》:“時大旱, 乾 造土龍,自與巫覡對舞,彌月不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崔猛》:“但我所言,不類巫覡,行之亦盛德。”
典故民俗學中的巫覡:
人類剛剛有信仰時,還沒有專門的執事人,當時人大多都會施巫,隨著
氏族的出現,信仰活動的增加,氏族長才較多承擔宗教事務,後來連氏族長也難以監管了,才出現了專門的巫。《
說文》:“覡,能齋肅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徐鍇注巫覡:“能見鬼神。”巫覡亦人亦神,二重身份,故有“又做師娘又做鬼”之諺。
巫覡的特點被認為能通鬼神。具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請神附體。請神附體有請神、探源、抓鬼和謝神四個步驟。《
漢書·禮樂志》:“大祝,迎神於廟門,奏嘉至,猶有降神之樂也。”降神後巫成為神的體現,代神言行。此時的巫或
薩滿往往處於昏迷狀態,有些是運氣,有些是服用麻醉品。另一種途徑是通過陰,即“靈魂出走”。也就是巫覡的靈魂可以離開肉體,到神鬼所在的地方。
漢族稱“走陰差”。漢族的問仙,
苗族的“苗家稻”,都是類似的通神的形式。巫覡為了通神,必須藉助一定的媒介,如樹木、山峰、巨石、動物。
布依族女巫請神時必扶一板凳,象徵騎馬運行。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巫能請神,薩滿只過陰,其實並不嚴格。中國絕大多數的民族的巫既會請神,也會過陰,薩滿也是如此。隨著巫職的擴大,巫或薩滿往往有一兩個助手,從事某些宗教活動,如占卜、預知、驅鬼、治病等等。
——源自《
民俗學概論》
鍾敬文
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覡,男巫。
仙靈地界古殷商族裔,與巫祈顧守著神女島入口處津渡關口,能察龜策之占,預測來者之人的身分來意,兄弟倆也常被華鶴仙者附體傳聲,傳達予外人訊息。
名稱:巫覡
性別:男
初登場:
霹靂皇龍紀第6集
退場:
霹靂開疆紀第29集(死於
蕭瑟春秋)
根據地:津渡關口
兄弟:
巫祈
組織門派:仙靈地界
上司:
風飛沙、
楓神官、
柳神官、
華鶴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