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針療法

巨針療法

巨針療法是以特製的粗長不鏽鋼針治療疾病的一種針灸療法。

概念

用巨針刺激機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解讀

粗針又稱巨針,系由《內經》中“九針”之大針演變而來,因其針體特粗而名之。粗針治療具有針感強、針刺時間短、針刺距離遠、進針不易彎曲等優點,且很少有滯針、折針現象,能很好地發揮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開壅通塞的作用,對於一些痼疾頑症和需要強刺激或放血的病證具有顯著的療效。

中醫套用

一、巨針規格

近代有以不鏽鋼製成的巨針,其形狀結構與毫針一樣,分為針尖、針體、針根、針柄和針尾。針體直徑為0.4-1.2mm,長度有3寸(約10cm)、5寸(約17.5cm)、1尺(約33cm)等數種不等,針尖圓而不鈍,利而不銳。

二、操作方法

1、進針

(1)夾持進針法:刺手拇、食二指夾持針體下端,露出針尖4-5分,對準穴位,快速刺入。適用於肌肉豐厚處。

(2)夾壓進針法:用刺手拇指與中指夾持針體,食指壓針尾,快速刺入。此法適用於背部。

(3)捻轉進針法:用押手持針體,刺手持針柄,同時捻轉下壓刺入。此法適用於皮膚柔軟的腹部。

2、手法

巨針進針後,一般即有較強的感覺。若需強針感可提插數次,針刺後有一种放電感效果最佳,但兒童不宜提插過多。如用於肌肉萎縮的病人,可用卷肌提插法,即針刺入後,針體向一個方向捻轉,以轉不動為度,此時肌纖維已纏住針體,然後上下提插數次。提插2-3次為中刺激,留針不提插為弱刺激。

3、出針

達到針刺目的即可出針,出針時應以乾棉球按揉針孔,以免出血。對於實熱證可不按壓,使其放出少量血液則療效更好。

4、留針

背部腧穴一般留針1-2小時,對於一些頑固性疾病可留針3-4小時或更長。其他穴均採用強刺激不留針。

5、療程

每日針刺l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

三、巨針套用特點

巨針比毫針粗,故在其套用上有其明顯的特點。

1、巨針因針體粗、刺激強度大,對一些需要適用強刺激的病例採用巨針治療,其療效明顯。

2、巨針多刺於督脈上的穴位,根據解剖學觀察,這些穴位多不敏感,毫針刺之多不易氣至,巨針可彌補其不足。

3、巨針因針體粗,不易彎針、折針、滯針,可減少針刺時的意外事故。

4、巨針在針刺放血時易於出血,因而在用於放血時優於細針。

四、巨針的臨床病症適用範圍

皮膚疾患:急性皮膚感染、療毒、癤腫、癰腫、淋巴管炎、乳腺炎、牛皮癬、尊麻疹、急慢性濕疹及下肢潰瘍等。

神經系統疾患:偏癱、截癱、小兒麻痹後遺症、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官能症、植物神經性功能失調、末梢神經炎、遺精、陽痿等。

運動系統疾患:急慢性風濕痛、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

呼吸系統疾患: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

消化系統疾患:急慢性胃炎、腸炎、胃下垂等。

泌尿生殖系統疾患:泌尿道感染、外陰白斑、前列腺炎、閉經等。

眼科疾患:角膜炎、結膜炎、斜視等。

其他:雷諾氏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格林-巴利氏綜合徵、結節性紅斑、糖尿病、尿崩症、腮腺炎、痔瘡等。

五、注意事項

1、熟知解剖知識:巨針異於毫針,它對機體組織破壞性較大,因而需要掌握人體各部位的形態結構,熟知解剖學知識,以免發生意外。

2、嚴格消毒:由於巨針需要扶持進針,同時損傷皮膚、組織面積較大,如消毒不嚴,易導致感染而引起不良後果。除注意患者的皮膚和針具消毒外,醫者的手指消毒亦很重要。

3、避免刺傷大動脈與大靜脈:在靜脈與動脈顯露處或表淺處應注意避免進針。深刺時若刺中血管,病人覺針下劇痛或針體有跳躍感應立即停針不動,再將針慢慢退出,壓迫針孔片刻。

4、防止暈針:由於巨針刺激強烈,加之針粗又易使患者產生恐懼,因而發生暈針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須事先注意病人的體質、神態,了解病人對針刺反應的耐受力。特別是對初次治療的病人,要了解以前的治療情況。對精神緊張的體弱病人,宜多加解釋,解除其對針刺的思想顧慮,手法適當減輕,並儘量採用臥位。對於飢餓、大汗、大瀉、大吐、大出血及過度疲勞的病人,應待他們恢復到正常後再施行針刺。若出現暈針應立即停止針刺,將已刺之針全部取出,使其平臥於空氣流通處,鬆開衣帶。輕者靜臥片刻,略飲熱茶等即能恢復。嚴重者須結合其他急救措施。

5、遺留針感:巨針刺激比較強烈,出針後易遺留較強的酸脹感和牽引感,這種現象不日即可逐漸消失,不要驚慌。

6、局部紅腫:若出現局部紅腫,微量出血或針孔局部小塊青紫,一般是針刺時刺傷局部小血管所引起,可不加以處理而能自行消失。如局部青腫、疼痛較劇烈,可運用按摩或熱敷以助消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