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巨大血小板綜合徵,屬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本病罕見。主要是血小板膜缺陷(血小板膜涎酸減少,電泳活動度下降和膜GPIa和b含量減少,GPIa、b是因子Ⅷ和利托菌素結合的特異性受體所致)。
診斷要點
診斷要點概述
(1)臨床表現:輕度至中度皮膚、黏膜出血;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肝脾不腫大;血小板伴隨出血而減少。
(2)實驗室檢查:血小板減少伴有巨大血小板;出血時間延長;血小板聚集試驗:加利托菌素不聚,加其他誘聚劑,聚集基本正常;血小板玻璃珠滯留試驗可減低;血塊收縮正常;vWF正常;血小板膜缺乏糖蛋白Ib(GPIb);排除繼發性巨血小板症。
臨床表現
常有家族出血史,多見於近親婚配的後代。自幼出血(新生兒即可發病),出血輕重不一,多為中度皮膚黏膜出血,重者可顱內出血,外傷或手術時嚴重出血,女性月經過多,無關節肌肉出血史。出血傾向隨年齡增長有減輕趨勢。
實驗室檢查
血小板正常至中度減少,與出血時間(BT)延長不成比例,且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時間差異極大。多伴巨大血小板,直徑4~8μm,可達15~20μm,中央顆粒聚集呈“假核”或“淋巴細胞樣”,其壽命2~8d。
BT延長,血塊收縮正常。
血小板第3因子(PF3)有效性正常或下降,血小板滯留試驗減低或正常。
血小板聚集試驗,加利托菌素、凝血酶、含因子Ⅷ的牛纖維蛋白原不聚集,加其他誘導劑聚集正常。
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N51抗原減少),因為GPIb含有Ⅷ因子/vWF的受體,用單抗隆抗體可確診,但輸血可產生抗血小板膜上GPIb的抗體,使輸入血小板壽命縮短。
治療概述
輸鮮血或血小板可止血,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切脾可使血小板增加,減輕出血。目前無法根治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