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當前計算機的發展趨勢是向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和智慧型化方向發展。
巨型化是指其高速運算、大存儲容量和強功能的巨型計算機。其運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億次以上、記憶體容量在幾百兆位元組以上。巨型計算機主要用於天文、氣象、地質和核反應、太空梭、衛星軌道計算機等尖端科學技術領域和軍事國防系統的研究開發。巨型計算機的發展集中體現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推動了計算機系統結構、硬體和軟體的理論和技術、計算數學以及計算機套用等多個科學分支的發展。
研製巨型計算機的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工業已開發國家都十分重視巨型計算機的研製。目前運算速度為每秒幾十億次的巨型計算機已經投入運行,每秒幾百億次的巨型計算機也在研製中。 我國自行研製的巨型機“銀河三號”已達到每秒百億次的水平。而曙光2000二型超級計算機其尖峰運算數值已達千億次。
經濟巨型化
生活中的“巨型企業”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這樣一種變化:在某些行業,某些經濟體開始巨型化、無遠弗屆化。比如:銀行業的超級網銀,IT界的騰訊QQ,食品業的中糧集團……它們模模糊糊地生存在我們周遭,漸漸地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巨型化的利與弊目前,有些企業在資本經營中過分追求規模的現象較為突出。在企業併購中,一大批“航空母艦”型企業或企業集團陸續產生。企業規模真的越大越好嗎?
理論上通常認為,擴大規模可以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它可以使企業節省管理費用,節約行銷費用,集中研究費用,擴大市場占有率。規模經濟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最佳要求,有效地解決由專業化引起的生產和流通的分離,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來源,降低生產成本,以及獲得管理、經營、財務的協同效應等。由於規模能夠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所以,目前一些企業資本經營中追求規模的現象已很突出,“把企業做大”已是一種時尚,並且成為了近年來企業兼併潮中的一句流行話。
可以看到,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國內企業,資本經營都朝著規模趨大的方向發展。人們都把規模當作出奇制勝的法寶。在這種理念下,一大批“航空母艦”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在併購中應運而生。
然而,規模過大難免會帶來許多問題。國外很多大銀行之間兼併後經營失敗的事實,也許能說明這一點。
據美國《經濟學家》雜誌報導,日本最大的一些銀行已經在不良貸款的業務中損失慘重,以任何一種合理的標準衡量,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應該被關閉;美國的一些超級金融機構,包括美洲銀行、信孚銀行及花旗銀行的盈利額也大幅下降,有些甚至出現了虧損;歐洲的許多銀行業巨人也在俄羅斯和東亞地區遭受重創。文章最後指出:組建規模巨大、多元化經營的金融機構的努力,與其說是行業發展的標誌,不如說是發展道路上出現的一個偏差。
從實業界的情形來看,深圳“巨人公司”和韓國大宇集團因過度擴張而導致的破產也是生動的例證。
如此看來,規模在企業的生存和競爭中雖然很重要,然而,要使規模真正產生效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產業中確實存在規模經濟,並且併購前尚未達到規模經濟。西方經濟學的“生產理論”指出:在企業的規模從很小開始逐步擴大的過程中,企業效益會順次呈現出規模報酬遞增、不變、遞減這樣三個階段,這是一個經濟規律。也就是說,企業規模雖然存在最佳階段,但並不是越大越好。
據新華網調查,有52%的網友不看好“巨型化”的經濟體並表示憂慮;而48%的網友則表示期待。可見,多數網友對“巨型化”經濟體持消極態度,擔心“巨型化”將帶來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