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王學

左派王學,指嘉靖、萬曆年間,王陽明的心學中的左派。以王艮、顏鈞、何心隱、李贄為代表。

就是王陽明的心學中的左派
嘉靖、萬曆年間,明代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的變化相應地引發了思想界的變革,市民階層要求衝破封建桎梏、爭取人格獨立,以王艮、顏鈞、何心隱、李贄為代表的“王學左派”應運而生,成為一批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這一學派的門徒多來自勞動階層,如樵夫、陶匠、農民,他們的活動接近勞動民眾,反映他們的思想願望。“王學左派”代表人物就是王艮。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主張從現實生活中尋求真理,從日常生活中貫徹封建倫理道德,肯定人民由於生活需要而提出的物質要求,認為飲食男女的人慾就是天性,
這種觀點包含有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平民思想,它崇尚人性,反對封建禁慾主義的說教。強調身為家國天下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為封建倫理道德的出發點。明白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就是“正身”。正身應人人平等,包括統治階級在內,概莫能外。這樣的觀點,與那些封建統治者只要平民百姓“正心”,而他們卻可以為所欲為的觀點有著天淵之別。
在“王學左派”的後期代表人物李贄的思想里已經出現了唯物主義的因素,李贄在當時被人稱為“異端”之士,他猛烈地抨擊封建禮教,認為穿衣吃飯的問題即可說明,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自然要求,因而“道”不在於禁慾,而在於滿足人們的需要和追求物質的快樂。
“王學左派”的代表人物王艮,字汝止,號心齋。他家境貧寒,只上過3年學,後跟隨父兄在煎鹽的亭子裡幹活。靠刻苦自學,王艮終於成為一名儒學大家,並形成了一種不重師教而重自得,不守章句、不泥傳注而好信口談解的平民學風。
王艮原來叫王銀,據說王艮在拜王守仁為師時,王守仁認為他有些高傲,個性太強。為了使王銀今後能謙虛謹慎,注意克制自己,就把他的名字“銀”,改成了一個帶有靜止意思的“艮”字,從此就叫王艮。
王艮38歲那年,他從別人處了解到王守仁的思想,便去南昌找這位心學大師請教。結果,一番問對,王艮被王守仁的理論所折服,只好拜師稱徒。可回頭一想,王守仁的思想中也有與己不合之處,便後悔了。第二天早上,見到王守仁,便直言拜其為師有些輕率之意。王守仁一聽,高興地說:“你不輕易地相信盲從別人,太好了。”兩人便展開論戰,直到王艮心悅誠服。王守仁事後對門人們說:“當初我手擒叛賊朱宸濠也沒有今天激動呵!王艮疑就是疑,信就是信,一絲不苟,你們都不如他啊!”
嘉靖元年(1522年),為了宣傳王守仁的學說,40歲的王艮辭別了王守仁,自己設計並製造了一輛古怪的蒲輪車,由兩個仆童推著,開始向京城進發,路經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四省,一路上講學不輟,到達京城時轟動了整個京師。王陽明死後,王艮自立門戶,開始獨立授徒講學。
王艮在接受王守仁學說的同時,注重“自得”之風,“往往駕師說之上,持論益高遠”。在理論上,其禪宗佛學色彩更為明顯,故而對封建傳統思想的破壞作用也更大;反對篤信謹守封建禮教,肯定人的情慾的合理性,反映了當時市民階級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