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冷凍式吸濕器產品(下述冷凍式吸濕器簡稱為吸濕器)可分為家用吸濕器、商用吸濕器和工業吸濕器兩大類;行業內又將工業類吸濕器細分為工程用、工業用兩類;工業吸濕器又分轉輪吸濕器、標準型工業吸濕器和非標工業吸濕器。本文將對這一行業從多個角度做出淺層分析。
華科教您選工業吸濕器
工業吸濕器是非常專業的機電設備,人們對其認知不足,在吸濕器選配時往往按被除濕場所的面積進行簡單選型。工業車間、倉庫等屬於工藝性需求的空氣淨化設備,其目標濕度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工業吸濕器等除濕設備不能單純依據使用場所的面積來選型,以上海尚代為代表的專業工業吸濕器供應商是根據使用場所的總體濕負荷而選型。具體而言,是依據其面積、層高、初始濕度值目標濕度值、室內密閉程度、散濕源、新風補給等綜合因素計算得出全製冷量、單位時間除濕量等關鍵參數後進行吸濕器選型。
華科轉輪吸濕器優特點
1、除濕量大,效率高
2、能處理100%的濕空氣,轉輪能清洗,使用壽命長
3、易於操作,運行可靠穩定
4、設備體積小,安裝便捷
5、節能、運行費用低
6、長期運作,維護便捷
7、無公害綠色機器
8、功能多,可任意組後合、遷用範圍廣
華科家用吸濕器
家用吸濕器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但仍然處於初級狀態。總體容量非常有限,遠遠沒有形成規模。出口是中國家用吸濕器的主要銷售方向。2001年中國13家主要企業的吸濕器總 出口量僅有20多萬台,到2005年達到了205萬台,而到2009年,海關統計的,另據統計,2005年中國吸濕器行業總銷量是250萬台,這其中近96%的份額都是用於出口。而目前國內消費正在被逐漸喚起,據統計,雖然出口迅猛增長,國內市場的需求仍未有效打開,但也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2005全年內銷7.2萬台,占總銷量的3%;內銷額為2億元,占總銷售額的12%。和許多製造業一樣,家用吸濕器行業也受到了來自原材料價格飛漲的壓力,利潤狀況不容樂觀。據業內人士透露,整個行業平均利潤不到5個百分點,甚至有部分企業在虧損經營。
生產企業中,美的、LG、開平仁星、海信科龍連續占據著60%以上市場份額。美的的增長可能要歸功於他們的聯手世界最大的商用電器生產商--美國的伊萊克斯。
認知度不高的原因
據分析,中國消費者對吸濕器的認知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消費意識不夠。人類對空氣濕度的耐受範圍較廣,一般一年中僅有2~3個月的時間屬於潮濕期,大部分消費者通常採取忍受度過的方式。另外空調的除濕功能也易使消費者忽略吸濕器存在的必要,而只把它看作錦上添花的家電用品。
2.消費水平限制。吸濕器的使用材料成本和空調相近(一台12升吸濕器的成本相當於一台1HP空調),另外由於市場需求量小,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優勢,所以導致其價格與空調相近,普通民眾較難接受。
3.宣傳不足。目前家用吸濕器處於自然銷售狀態,廠商通常沒有配備促銷員,對吸濕器的宣傳力度也十分欠缺,造成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信息斷層嚴重。
商用吸濕器
商用吸濕器領域的情況則大為不同。商用吸濕器是以內銷市場為主,其銷售量占內銷總數的60%,銷售額比例則超過90%。
目前商用機的市場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銷售狀況和家用機類似,都處於比較被動的局面。許多單位和場所需要用到吸濕器,但對產品不甚了解,並未將其納入採購範圍。有關吸濕器的採購招標項目也非常少,客戶需要商家主動去挖掘,需要“曲線”行銷,甚至吸濕器只是作為配套產品配給用戶。
工業吸濕器的消費群體大體分為兩類。第一類用戶對產品需求不複雜,只要能滿足除濕即可,但對價格的敏感度較高;第二類是實力較強的單位及一些科研所等機構,對機器的性能要求較高,價格則是次要考慮因素。
在國內的生產企業中, 川泰吸濕器是較早涉足吸濕器領域的企業,而格力、奧克斯近幾年開始迅速成長。許多大企業出於各方面因素考慮,比如市場成熟度、消費價格接受度等,主動放棄了國內市場。
品牌格局
從吸濕器的品牌定位格局中可以看出,目前這個行業中還沒有真正形成規模的品牌和企業,2010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的企業屈指可數,大部分企業的銷售收入都在2000萬元之下,品牌格局還僅是一個雛形。形成這樣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較小的市場需求影響了產業的發展。吸濕器行業的市場容量不到20億元,國內市場更是微乎其微,在沒有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各企業對該產品的重視度不夠,吸濕器只能成為一個附屬的小產品,而目前的專業吸濕器企業又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大力推廣。
二是吸濕器產品目前品類繁多,套用領域也紛繁複雜,造成銷售渠道雜亂,同時每種產品的需求量都相對較少,這也給企業在推廣及銷售造成較大困難。
目前在內銷市場銷售的主導品牌還是以國產或合資品牌為主,另外還有部分進口品牌,以NEC、BENTIAN為代表,他們的產品定位於高端,價格也較高。國外市場主要以美的、LG、開平仁星、海信科龍等為主,另外,夏普、TCL德龍、三星這三家企業增長比較迅猛。
從吸濕器短期的發展態勢來看,這種局面還將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雖然近兩年國內市場的需求有較快增長,但市場需求的絕對量還是有限,很難讓眾多有實力的品牌介入,領軍品牌自然也無法形成。但畢竟作為一個細分的市場,吸濕器行業的市場及利潤空間仍客觀存在,因此還是會吸引新的品牌不斷進入。
產品特點
目前,吸濕器企業主要有兩類,一是以濕克、川泰、為代表的專業吸濕器企業以家用及商用吸濕器為主導,這些企業在的技術及國內國際銷售渠道方面有明顯優勢;二是以特靈、約克為主的商業企業則以工業恆溫恆濕空調機組見長,這些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較高,而且銷售渠道也以工程項目為主,而這正是傳統商用空調企業最大的資源。 而其實吸濕器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提出濕度解決方案!
上游配套
吸濕器用壓縮機主要有兩種類型,即往復式和轉子式。由於其技術門檻不高,一般的往復式壓縮機和轉子式壓縮機企業都能夠生產,所以供應廠家為數眾多,各個廠家幾乎都有涉及,只是量多量少的問題。轉子式壓縮機的生產廠家有濕克、LG、瑞智、松下、海立、三菱、川泰等;往復式壓縮機廠家有:濕克、KK、大金、華意、川泰、黃石東貝等。
吸濕器壓縮機的供應更具有季節特性,大量供應的月份集中在每年的5月~11月,其他月份量少且比較分散。因此,壓縮機供應商一般會將吸濕器壓縮機的生產和空調壓縮機的錯開。
未來趨勢
未來趨勢:喜憂參半
關於中國吸濕器行業未來的前景,行業里有兩種不同的聲音。樂觀派認為中國吸濕器市場雖然現在基數較小,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前景值得肯定。未來幾年吸濕器在中國家庭中的普及會同家用空調的普及一樣,商用方面也必將取得長足進長,近年發展非常迅速更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但保守派則認為,前景喜憂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將來更多大品牌大企業參與這個市場,雜牌就很難有生存空間了,屆時這個市場將重新洗牌。
空氣吸濕器市場的成熟之路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技術提升、產品功能和外觀的多樣化也是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另外國家還需要出台相關標準來引導促進和規範除濕設備市場。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吸濕器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迎來不一樣的明天。
分類
按使用功能分,可分為:一般型、降溫型、調溫型、多功能型。
一般型吸濕器是指空氣經過蒸發器冷卻除濕,由再熱器加熱升溫,降低相對濕度,製冷劑的冷凝熱全部由流過再熱器的空氣帶走,其出風溫度不能調節,只用於升溫除濕的吸濕器。
降溫型吸濕器是指在一般型吸濕器的基礎上,製冷劑的冷凝熱大部分由水冷或風冷冷凝器帶走,只有小部分冷凝熱用於加熱經過蒸發器後的空氣,可用於降溫除濕的吸濕器。
調溫型吸濕器是指在一般型吸濕器的基礎上,製冷劑的冷凝熱可全部或部分由水冷或風冷冷凝器帶走,剩餘冷凝熱用於加熱經過蒸發器後的空氣,其出風溫度能進行調節的吸濕器。
多功能型吸濕器是指集升溫除濕(一般型)、降溫除濕、調溫除濕三種功能於一體的吸濕器,在無室外機(風冷)或冷卻水(水冷)時仍可選擇升溫除濕功能進行除濕的吸濕器。
按有無帶風機分,可分為:常規吸濕器、風道式吸濕器。
按結構形式分,可分為:整體式、分體式、整體移動式。
按適用溫度範圍分,可分為:A型(普通型18 ~ 38℃)、B型(低溫型5 ~ 38℃)。
按送迴風方式分,可分為:前回前送帶風帽型、後回上送型等。
按控制形式分,可分為:自動型和非自動型等。
按特殊使用情況分,還有全新風型、防爆型等
箱體結構
1、機組為高風壓,採用頂出風形式送風。
2、控制部分選用了先進的控制元件,具有控制精度高、調節方便等特點。
3、採用工業風機,送風距離遠,有利於房間溫濕度分布均勻
4、壓縮機置於室內機內,整個系統更加可靠,並配有高、低壓力表,便於設備的保養和檢修
5、採用原裝進口渦旋式全封閉壓縮機,高效節能
6、考慮到工作環境的複雜變化,系統設有完善的自動保護功能,如高、低壓保護、缺氟相關保護等。
工業吸濕器元器件
1、壓縮機:日本大金、三菱、日立,能效比高。
2、濕度感測器:日本神榮
3、風機:外轉子風機,工業通風專用型。
工業吸濕器套用行業
廣泛套用於大型機房(醫藥、電力、電信);工業車間倉庫(電子、鞋業、服裝、菸草、糧食、皮革、玻璃、紙業);檔案管理(銀行、公安、博物館、檔案館、政府機關);地下工程(捷運、人防工程、過江隧道);暖通、新風系統等。
工業吸濕器常見故障現象
(1)、漏:指吸濕器製冷劑泄漏;吸濕器電氣(線路、機體)絕緣破損引起的漏電等。
(2)、堵:指制吸濕器冷系統的髒堵與冰堵;吸濕器空氣過濾器堵塞;吸濕器進風口、吸濕器出風口被障礙物堵塞等。
(3)、斷:指電氣線路斷線;熔斷器熔斷;由於過熱或電流過大引起過載保護器的觸點斷開;由於製冷系統壓力不正常引起壓力繼電器的觸點斷開等。
(4)、燒:指壓縮機電動機的繞組、風扇電動機的繞組、電磁閥線圈、繼電器線圈和觸點等被燒毀。
(5)、卡:指壓縮機卡住、風扇卡住、運動部件的軸承卡住等。
(6)、破損:指壓縮機閥片破損、活塞拉毛、吸濕器風扇扇葉斷裂以及各種部件破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