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6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領域隨之調整,主要包括地震工程、核反應堆結構力學、土壤力學、衝擊與振動和特殊混凝土材料及其動力性能的研究。
發展歷史
1970-1984,受國家地震局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
1984年4月,改由國家地震局領導,所名隨之改為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為適應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和國內外對防震減災工作的迫切需要,確定以地震工程和安全工程為主要研究方向。
1998年4月,隨著國家地震局更名為中國地震局,所名改為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工程力學所為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在各個階段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地震工程領域,在幾乎所有方面都是我國的先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國際上贏得很高的學術聲譽。
1978年-2003年,共獲科研方面獎項308項,其中國家級19項、省部級獎136項。
劉恢先教授擔任第一任所長。繼劉恢先教授之後,胡聿賢、謝君斐、謝禮立、馮啟民、齊霄齋、王自法教授先後擔任所長,現任所長是孫柏濤教授。
2003年6月末,根據國家批准的對公益性研究所的改革方案,工程力學研究所在中國地震局的直接領導和組織下,在國內外公開招聘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曾在日本獲得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的王自法經過競聘擔任前任所長。
改革後,機關由原有的9個處辦,調整為兩辦兩部:所務辦公室、科技發展部、人力資源與計畫財務部、黨群和離退休工作辦公室;研究室由原有的10個,組建為7個:工程地震與強震動觀測研究室、基礎設施抗震研究室、城市與工程防災研究室、信息技術與工程材料研究室、岩土工程研究室、結構工程研究室、測量儀器研究室。同時設有科技雜誌社、圖書館、財務室等科研輔助部門。黑龍江國振建築工程研究院、儀器廠、後勤管理中心,實行企業化管理,政策上給予支持。為了國際國內交流的需要,將在北京燕郊建立國家數字強震動台網中心,現已開工興建。
為了將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快速地轉化為生產力,成立了哈爾濱威波瑞科技有限公司,將科研成果積極推向科技市場,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通過改革,調動了全所職工的積極性,向建立國際一流研究所的目標,不斷努力前進。 工程力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