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工作的開始:土木工程測量》是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測量的坐標系統概述
1.2 測量的主要技術設備概述
1.3 測量的主要誤差概述
1.4 測量的基本工作程式概述
1.5 工程測量的主要工作內容簡介
第2章 測量的參照系和坐標系
2.1 地麵點的高程系統
2.2 地麵點的空間坐標系
2.3 地麵點的平面坐標系
2.4 地面上直線的坐標方位
第3章 測量的基本圖樣
3.1 地形圖的識讀與套用
3.2 地籍圖的識讀與套用
3.3 建築圖的識讀與套用
第4章 電子水準儀設備
4.1 電子水準儀的基本結構
4.2 電子水準儀的測量原理與方法
4.3 電子水準儀產生的基礎
4.4 電子水準儀的基本操作過程
4.5 電子水準儀的檢驗和校正
4.6 電子水準儀進行高程控制測量的方法
4.7 電子水準儀進行高程測設的方法
4.8 電子水準儀測量誤差的主要來源與處理
第5章 電子全站儀設備
5.1 電子全站儀的基本結構
5.2 電子全站儀測量的原理與方法
5.3 電子全站儀產生的基礎
5.4 電子全站儀的發展過程
5.5 電子全站儀的基本操作過程
5.6 電子全站儀的檢驗與校正
5.7 全站儀進行平面控制測量的方法
5.8 全站儀進行地形測圖的方法
5.9 全站儀進行坐標放樣的方法
5.10 全站儀測量的誤差與處理
第6章 GPS全球定位系統
6.1 GPS系統的基本組成
6.2 GPS系統的測量原理與方法
6.3 GPS系統產生的基礎
6.4 GPS系統的發展歷程
6.5 GPS進行控制測量的方法
6.6 GPS(RTK)技術在碎部測量中的套用
6.7 GPS測量誤差的主要來源和處理
第7章 RS遙感系統
7.1 RS遙感系統的組成
7.2 遙感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7.3 遙感系統產生的基礎
7.4 遙感攝影的發展歷程
7.5 遙感技術在測圖中的套用
7.6 航空攝影的投影誤差與糾正
第8章 測量的誤差與精度
8.1 測量誤差產生的原因
8.2 測量誤差的基本特點
8.3 測量誤差的衡量與評定
8.4 測量誤差處理的主要措施
8.5 測量觀測值的最或然值計算
8.6 測量數據的處理規則
第9章 房屋工程測量
9.1 建築基線和建築方格網和布設
9.2 建築物場地的平整測量
9.3 建築物的定位測量
9.4 民用建築物施工測量
9.5 工業廠房施工測量
9.6 建築物的變形觀測與竣工測量
第10章 線路工程測量
10.1 線路中線測量
10.2 線路縱橫斷面測量
10.3 道路施工測量
10.4 管道施工測量
10.5 隧道施工測量
參考文獻
序言
測量工作始終是把實踐技能放在第一位的,而這個“實踐技能”的內涵不僅僅指掌握幾台測量儀器的使用和操作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指能怎樣對不同地區、不同地形採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測量工作方法才能在測量時不跑費點、不走冤枉路、不浪費時間,在滿足測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測量效率。不僅如此,近幾年來,隨著電子水準儀、全站儀、GPS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以及建築業由傳統的承發包經營方式向國際上“交鑰匙”經營方式的逐漸轉變,加之各地區高層建築和高速公路的興建,對測量員的“實踐技能”的要求則有了更新的標準。因此,鑒於以上情況,本書的編寫則主要以“作為一個合格的測量員,其首先必須要搞清楚測量上的5個問題”為原則進行的,即
1.測量什麼(What)?其涉及的問題就是測量的對象是什麼。而測量的對象就是地麵點的三維坐標,那么,弄清楚測量的坐標系和參照系是如何建立的問題顯然是至關重要的。
2.用什麼進行測量(Which)?其涉及的問題是如何使用測量的儀器、設備和工具。這裡除了要了解普通測量設備(如微傾式水準儀、普通光學經緯儀等)的測量原理與工作方法,尤其要弄清楚現代電子測量設備(如全站儀)和當代先進的測量系統(如GPS)等的測量原理和工作方法。
3.怎樣測量(How)?其涉及的問題主要是測量的基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這裡主要是要弄清楚三大測量系統即現代電子測量設備(如全站儀)、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系統等在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和施工放樣中具體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
4.為什麼要進行測量平差(Why)?其涉及的問題主要是指測量的誤差和精度的評定。具體掌握測量誤差產生的原因、誤差的類型、誤差大小的評定和處理誤差的主要方法等。
5.在什麼地方需要測量(Where)?其涉及的問題實質上是指測量技術的套用問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類工程的套用即房屋工程測量和線路工程測量,必須重點掌握。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首先要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建築分社薛俊高先生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有機會編寫此書。其次,也要感謝邵陽學院科技處的領導和同志,以及我的同事王澤楠同志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所給予的鼓勵和幫助。最後,本書的編寫參照了很多專家和同行所編寫的有關測量方面的教材和參考書(其詳細的要目列於本書後的參考文獻中),其中還包括參考並引用了一些如武漢大學的張祖勛和李德仁等專家的PPT教材中的一些圖片,在此,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歉意。
當然,由於本人的精力、能力和水平有限,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專家和同行批評和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