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
清朝在袁世凱小站練兵以前,有過三種軍制:最早的是“旗兵”和“綠營”,到了曾國藩組織鄉團後,所謂湘軍、淮軍,官式名稱叫做“勇營”。由於旗營、綠營都已腐蝕已極,而勇營也只是曇花一現,甲午戰爭之前,清廷有識之士已警覺到清軍的不堪一戰,所以李鴻章在直隸總督任內乃銳意摹仿西法練兵,辦了一個天津武備學堂,由戈登代為購置新式槍械,聘請德國軍官為教練,由滿人蔭昌為總辦。可惜軍事教育和軍隊組織並不能配合,因此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被分派到淮軍的各軍去擔任教習,教練新操,而軍隊指揮權則仍舊在舊統帥手中,一切戰略戰術依然陳舊,因此甲午之戰,淮軍一敗塗地,淮軍中最有名的盛軍統領衛汝貴全軍覆滅。這時清廷上下恍然大悟,僅只是西法練兵還不夠,整軍經武必需徹底的大改革。於是兩江總督張之洞首先練自強軍於吳淞,聘用德國教官,一切規模體制全部仿效德軍。另一方面在北洋指派胡燏棻練定武軍十營,假小站舊日周盛昆、周盛渤所統領盛軍的營地為練兵常盛軍原在小站屯田,所以有完整的營房和已開墾的稻田,由於盛軍覆沒於中日甲午之役,因此小站也隨之荒廢,定武軍即以此為營房。編練新式陸軍的同時,清廷在各省組織了巡防營。詳細介紹
巡防營的章制當然是不符合戰術原則,不過倒是一支經過了新式訓練,並使用新式武器的軍隊,可是由於分子的來源良莠不齊,而帶兵官又多為舊武官或是候補道(當時的候補道,有辦法的則遇缺即補,所以人們稱為萬能候補道),對於新式軍事知識一無所知,因此巡防營乃變成有名無實,和勇營的曇花一現差不了多少。
巡防營一直存在到辛亥時候,各省紛紛獨立,乃把巡防營改為師旅或警備隊、保全隊。唯一例外的是新疆,直到民國21年(1932年)仍有巡防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