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川薊
科拉丁名:Compositae
海拔:2480-2550
命名來源:[ActaPhytotax.Sin.22(5):396.pl.1:4.1984]
中國植物志:78(1):105
組中文名:薊組
組拉丁名:Sect.Cirsium;CharadzeinURSS
亞族中文名:飛廉亞族
亞族拉丁名:CARDUINAEO.Hoffm.
形態特徵
草本,莖高40—70厘米,有條棱,上部有分枝,分枝斜升,莖枝灰白色,被稠密的絨毛及多細胞長或短節毛。上部莖葉全形長橢圓形,羽狀深裂或幾全裂,長12—22厘米,寬5一7厘米,基部擴大,耳狀半抱莖;側裂片4—8對,半橢圓形或偏斜半橢圓形,不包邊緣針刺寬2.5—3.5厘米,邊緣通常有3—7個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刺齒及稀疏的緣毛狀針刺,齒端急尖或漸尖成針刺,針刺長4—12毫米,緣毛狀針刺較短,長0.5—2毫米。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小,羽裂。全部葉兩面異色,上面灰綠色,被多細胞長節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的絨毛。頭狀花序少數(5個)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頭狀花序基部苞葉包圍頭狀花序,邊緣鋸齒大部針刺化,針刺長2—3厘米。總苞鍾狀,直徑2厘米,無毛。總苞片約5層,向內層漸長,覆瓦狀排列,全部苞片長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8—12毫米,寬達3毫米,頂端漸尖成長1—5毫米的針刺。小花紅色,花冠長1.5厘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9毫米。瘦果褐色,倒圓錐狀,壓扁,長4毫米,寬1.8毫米,頂端截形。冠毛淺褐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長羽毛狀,長達1.5厘米,向頂端漸細。花果期7一9月。
產地分布
分布四川(康定、馬爾康、道孚)。生於河谷、山坡草叢中或路旁,海拔2480—2550米。模式標本采自康定。
菊科·薊屬植物
薊屬(Cirsium Mill.),菊科,約15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50種,廣布於全國。直立草本,很少近無莖的;葉互生,有鋸齒或羽狀分裂,裂片常有利刺;頭狀花序同性,單生或聚生或圓錐花序式排列於莖頂,或沿莖頂排成穗狀花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