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承恩

嶺承恩(1824~1892),彝族,彝姓森子,名也日,號建威將軍,牧呷洛田壩(今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田壩鎮),世襲暖帶密土千戶。

人物經歷

平亂有功

先祖是斯茲茲莫(彝族)的後代,自唐至清屢受中央王朝封號。道光二十三(1843 ),嶺承恩承襲了媛帶密土千戶職務,興修水利,鼓勵農耕,深得清廷賞識。

鹹豐五年(1855),峨邊、馬邊發生叛亂,越西、普雄紛紛回響,又逢十四代越嶲邛部宣撫司絕嗣。嶺承恩承襲邛部宣撫司,帶兵平叛,賞副將銜。

圍殲石達開

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部將賴裕新率軍進逼越西廳,與越西同知周岐源、參將楊應剛、土司嶺承恩激戰。次年3月,嶺承恩伏擊賴裕新,賴裕新戰死,其部全軍覆沒。

同治二年(1863)4月15日,石達開率3萬人渡過金沙江。5月到達大渡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縣安順場)。時逢大渡河漲水,無法渡河。四川總督駱秉章派遣重慶鎮總兵唐友耕、雅州知府蔡步鍾率清軍8000駐防北岸。命土司王應元據守松林河,阻止西進。命嶺承恩北上竹馬崗,堵住太平軍東進。命游擊王松林把守筲箕灣,阻斷南邊的退路。

正當石達開在大渡河、松林河一帶血戰,遭到重大傷亡的時候,嶺承恩偷襲攻取太平軍的馬鞍山大營,斷糧道,奪輜重。6月,石達開被俘遇害,論功晉土游擊世職,授頭品頂戴,賜“恆勇巴圖魯”名號,賞二品銜,紫光閣繪像。

顯赫一時

1865年至1868年,越西、西昌、冕寧一帶彝族人民起義,貴州提督周達武率軍平叛,嶺承恩任前隊先鋒官,在平叛過程中,屢立戰功。

同治十年(1871),西昌河東長官司兼西昌河西土千總安紹徽絕嗣,嶺承恩奉命承襲。管有膩乃、阿合(阿侯)、蘇呷、咱戶、木月、阿蘇、濫田壩、普雄、黑保、大孤山(大疏山)、羅慕、芍果、咱堡、沙溝14土目及上官六革、瓜倮、糾米、布布、阿多六磨、磨卡為呷、西糾7鄉總。 嶺承恩設五所土司衙門,是涼山土司中最顯赫的人物。

光緒十八年(1892),病卒於西昌,清廷賜葬。

墓志銘

協鎮都督府世襲暖帶密土游擊兼攝 河東長官司嶺公宦跡墓志銘:

蓋聞盡忠於心,只期處喻;名謝於世,不望人知。則略而不詳,雖偉業豐功,不且沒世無征哉!

溯我平漢伯祖考熊羆兆夢,乃於沙帶境地養育夫庶曾祖母老夫人焉。

生而穎異,長即剛明。學宗孔孟,六經書誦讀詳明;技效孫龐,三尺劍操練純熟。極有長才偉略,善於決策遠謀。時值成平無事之秋,而其上報國恩,下安生民,心志未嘗須臾去諸國焉。以故民安耕鑿之常,眾享溫飽之福。家給人足,耕九餘三,正可得澤想像間耳。只憶長有聚首之樂,永無分袂之虞。

突於鹹豐五年,近遭化外凶夷騷擾,遠被普雄夷匪作亂,搶劫行商,大道阻滯。因奉上憲屢札,調催到城,而宣撫司事宜,並身任其責焉。

嗚呼!野夷猖獗,惟以力格,莫能學化。憑仗吾祖志,恩威並用,剿撫兼施,計誘換班投誠,口郡漸交清。辦公九載,心力焦勞殆盡!

孰意天道難憑,人事莫測,復於同治二年(1863),石逆大隊由黔滇二省竄入川內;諜報未幾,春中急抵越嶲。惟時吾祖年力富強,不惜身命,調派土兵千餘,縋城攻敵。凡沿途險隘之處,遍用滾木礌石打斃人馬,奪獲器械者不可勝數。

白沙溝畔實賴賊受首之區,紫打地隅即石逆就擒之所。吾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豈為臣立不世之奇勳,而聖主不隆非常之際遇乎?恩賞加副將職銜,土游擊之關防。頒請盍其於此日矣!

胡何凶夷頑不畏死,故態復泯,大股出巢滋鬧,焚毀民居,擄掠商賈,嗣蒙貴州提督軍門周統帶全軍進剿,吾祖亦為前隊先鋒,明不飽一頓,夜無穩眠三更,勤勞極矣!

同治九年,善後辦畢,功成告退,養性林泉。奈何叔祖不祿,竟置民事於不問焉。嗟乎!民之無主,依賴何從,乃承府憲催襲河東長官司任事,不得已而就理焉。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行止有節,賞罰惟公以榮。山川修阻,請訓無從,惟望天假其年,補伸烏鳥之願,聊報含飴之恩。豈料人生無不敝之精神,光緒辛卯(1891)秋中十有一日,享年六十七歲,沉疴不起,急騎鯨而赴詔焉。

楚痛慘淒,莫此為苦。唯遵國制,謹備衣棺掩殮;又念生長於斯,忍令魂棲異域,何以為情!亦伏姑母安嶺氏仍將靈樞搬扶回署,未歸窀穸。情傷怙恃,俱失冰霜,自矢全節。

自儘是山川清淑之氣,鍾於吾門,欲不志焉而不得也。當此佳城告竣之後,特輯數言以志功勳於不朽雲耳!

堂弟承勛、先,承玉、剛率堂侄得權、率頭目吉有德、鄧萬有、李元芳、陳志明、沙明珠、毛萬在,歲在昭陽大荒落律中林鐘朔四之吉立。

世友增生陳玉佐文。

墓志銘碑為青石,楷書陰刻,共兩通,每通高130厘米,寬80厘米,厚8厘米。撰文者嶺承恩世友陳玉佐。碑刻現收藏於昭覺縣文管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