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溫病學是嶺南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嶺南中醫中具有鮮明的地理、氣候、環境特點的一個學術流派。其形成和發展既受到清代葉天上、吳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江浙溫病名家學術體系的影響,同時,又結合嶺南的具體情況,具有鮮明的嶺南醫學特色,因而也豐富了我國溫病學的內容,為完善溫病學說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嶺南醫家對急性外感熱病和傳染病的認識甚早。晉代葛洪對傳染病如丹毒、瘧疾、恙蟲病等已有論述,《肘後備急方》首載用青蒿治瘧疾;宋代陳昭通等著《太平聖惠方》及元代釋繼洪著《嶺南衛生方》已明確提出嶺南之地理、氣候及飲食習慣、人的體質均與中原有異,載有不少防治溫病的方劑。《嶺南衛生方》討論瘴瘧證治,指出瘴瘧與傷寒不同,此書較吳又可《瘟疫論》早三百餘年,對於流行於嶺南的傳染病在認識上已有很大進步。[1]
編輯本段發展
清代嶺南醫家何夢瑤著《醫碥》,詳論“火”與“濕”證,對後世嶺南溫病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何氏長期親自參加溫病的診療工作,其“立方救療,多所存活”。他仔細觀察研究熱帶、亞熱帶地理氣候條件下人體病變的規律,並針對當時景岳學說盛行,不少醫生忽視嶺南的實際而濫用溫補之弊,強調南方“凡病多火”、“多濕”,運用臟腑經絡學說對火熱證進行辨治。對於濕病強調合理運用理牌祛濕法,用藥有其獨到之處。據史料記載,清初南方諸省曾暴發幾次瘟疫大流行,提高瘟疫病的診治水平成為當時醫務界的當務之急,不少嶺南醫家繼承了吳又可《瘟疫論》的學術觀點,致力於瘟疫病防治的研究。何夢瑤指出瘟疫的病源是“天地之癘氣也,邪自口鼻人內”,詳細論述了該病的汗、斑、苔、脈變化的臨床意義及汗、下法,下後變證、兼證,婦人、小兒瘟疫,瘟疫後遺證等。治療方面何氏主張立法應重在“逐邪”,對白虎、舉斑、黃龍等湯證,從臨床證候、辨證要點到立法用藥都作了分析和闡述。此外,南海潘大紀著《南北喉證辨異》、李朝棟著《寒溫條辨治疫彙編》、梁國珩著《救疫全生篇》。黎佩蘭著《良方釋疑》等關於瘟疫診治方法的研究,對嶺南溫病學發展亦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總的說來,他們多重於瘟疫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溫病學理論體系形成完整的溫病學理論體系。[
相關詞條
-
《溫疫論》
1641年山東、浙江等省疫病流行,醫者以傷寒治法無效,枉死頗多。吳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溫疫,系感染“異氣”(又名雜氣或戾氣)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對瘟疫病因...
作者簡介 簡介 內容介紹 吳有性與《溫疫論》 治法初探 -
嶺南醫學史
《嶺南醫學史》是劉小斌,鄭洪的作品,該作品於2012-3-31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預覽 -
李沛文[原私立嶺南大學農學院園藝系教授]
李沛文,(1906.10.18-1985) 廣西省蒼梧縣人,李濟深長子。1935年獲得康奈爾大學農學院農科碩士學位,1935年起,歷任私立嶺南大學農學院...
個人簡介 學術成果 培養人才 主要事跡 主要論著 -
嶺南中醫藥名家何炎燊
一、中風陽閉(3例) 五、滑胎(4例) 七、癭瘤(4例)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快樂學中醫
《快樂學中醫》是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圖書,由紀太軍編著。
版權資訊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目錄 -
中國醫籍通史(第二卷)
作品目錄目 錄溫病傷暑全書 張鶴騰溫疫論 吳有性溫疫論補註 吳有性著...熱病指南集 陳平伯著 顧尚之評溫毒病論 邵登瀛傷寒溫疫抉要 蔡貽績雜疫證治...痧症傳信方 寇蘭皋霍亂論 王士雄溫病新編歌括 劉本昌痧症全生 黃鶴齡溫病...
作品目錄 -
《古今詞話》
法。剪采雜而顓古者卑之,操作易而深研者病之。即工力悉敵,意態紛陳,要皆糠...
-
醫醫醫
封疆流通轉用,或特設高爵濃祿以寓醫官,專為顧問,天下利病先詔天下學人,凡...鵠,而高爵濃祿以為招,則人莫不自為學,且將合醫界、學界、政界、兵界...死於病。甚矣,生命金錢疾病,三者固互相維繫,而變相為用者也。生命重乎...
簡介 原文摘錄共賞 -
茶經[中國茶道奠基人陸羽所著茶學專著]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
作者 問世 內容 版本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