嶷嶷

嶷嶷,幼小聰慧貌。 《詩·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漢 鄭玄 箋:“嶷,識也。其貌嶷 嶷然,有所識別也。”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詞目】嶷嶷
【拼音】nì nì
【釋義】
1、幼小聰慧貌。
2、高聳貌。
3、形容道德高尚。
4、形容壯盛、威武。

詳細解釋

1、幼小聰慧貌。
《詩·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漢 鄭玄 箋:“嶷,識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識別也。” 唐 韓愈 《原性》:“后稷 之生也,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嶷嶷然。”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乳下秀嶷嶷,椒蕃泣喤喤。” 林紓 《誥授光祿大夫郭公墓志銘》:“翎章墨綬,仲叔連軫;嶷嶷羣從,孫枝尤振。”
2、高聳貌。
陶潛 《感士不遇賦》:“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 宋 曾鞏 《京師觀音院新堂》詩:“駢羅嶷嶷三秀石,藂迸娟娟兩脩竹。”
3、形容道德高尚。
史記·五帝本紀》:“其色鬱郁,其德嶷嶷。” 司馬貞 索隱:“嶷嶷,德高也。”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銘》:“嶷嶷之節,因時乃發,曰黜予咎,匪仇予遏。”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銘》:“公之在官,嶷嶷剛毅;公之在家,愉愉孝弟。”
4、形容壯盛、威武。
柳宗元 《平淮夷雅》詩之二:“王師嶷嶷,熊羆是式;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