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三闕

“嵩山三闕”是太室石闕、少室石闕、開母廟石闕三闕的合稱,位於河南嵩山地區,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廟闕。

嵩山三闕

讀音:sōng shān sān quē
ㄙㄨㄙ ㄕㄢ ㄙㄢ ㄑㄩㄝ嵩山三闕(嵩山三闕)
指 嵩山 的 太室 、 少室 、 開母 三石闕 漢 代銘文。
清 吳玉搢《金石存·漢少室神道石闕銘跋》:“ 嵩山 三石闕, 太室 以隸、開母 、 少室 以篆。”
清 翁方綱《兩漢金石記》卷五:“ 嵩山 三闕,惟 太室 闕字差小,前銘,後系官名,各以一圈標界於首,亦金石文所罕見也。”

相關介紹

闕為古代宮室、陵墓、廟觀門前的特殊建築,常呈對稱形式分立於行道兩旁,中間闕然,故名。少室石闕和太室石闕、開母廟石闕合稱嵩山三闕,均為石築,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廟闕。

太室石闕

太室石闕位於嵩山太室山前中嶽廟南約一里處,分東西二闕,以條石及塊石砌成。有兩段隸書銘文,行間均有直向界格。闕身其餘石面均滿雕各種姿態生動的人物、車馬、動植物等圖案,為研究漢代繪畫及社會風習的珍貴實物資科。《太室石闕銘》的隸書圓潤古樸,兼有篆意,為傳世西漢碑銘之上乘。

少室石闕

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六公里少室山下邢家鋪村西,為少室阿姨廟神道闕,東漢安帝延光二年(123)潁川太守朱寵所建。形制與太室闕相仿。《少室石闕銘》刻於西闕南面,為篆書,存字二十行,行存四字。西闕北面上部有雙勾陰文篆書題額“少室神道之闕”六字。東闕北面另有隸書題名四行,無年月.闕身其他石面亦如太室闕滿刻藝術價值甚高之漢畫像,因年深日久,剝蝕較重,尚可看出有賽馬、踢球、射獵、鬥雞、角力及與獸相逐等圖案。《少室石闕銘》的篆書寬博樸厚,氣象恢宏,有大家之風。清王澍評云:“石甚租劣,篆文亦未盡善,然刻雖未工而字殊朴茂,商彝、周鼎、清廟、明堂,可以尋常耳目間珊巧之物同日而語乎?”(《虛舟題跋》)

開母廟闕

位於登封城東北三公里萬歲峰之開母廟前。這裡有著名的古蹟啟母石.開母廟本名啟母廟,據說建於漢武帝時,武帝為避其父景帝諱,故改名開母廟。開母廟闕亦為東漢延光二年潁川太守朱寵所建。無額。銘文篆書三十五行,前十一行,行七字,後二十四行,行十二字,銘文詞意為頌揚夏禹治水以及啟母的事跡。《開母廟石闕銘》下方,另有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中郎將堂溪典《嵩山請雨銘》,隸書,十七行,行五字,字多剝蝕。闕身有漢畫像,與銘文書法交相輝映。《開母廟石闕銘》的篆書,較《少室石闕銘》為嚴謹,比李斯諸刻方緊,而秦篆渾樸茂美之氣,’尚依稀可見。康有為稱其“茂密勁”不為過譽。
楊守敬《平碑記》云:“漢(指西漢)隸之存於今者,多磚瓦之文,碑碣皆零星斷石,惟《太室》、《少室》、《開母》三闕字數稍多,且雄勁古雅,自《琅邪台》漫漶不得其下筆之跡,應推此為篆書科律。世人以鄭文寶《嶧山碑》為從李斯出而奉為楷模,誤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