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奇形之石多得很,然而這崖門奇石更主要“奇”在於它特有的“經歷奇”。700年前的那場宋元崖門海戰,它既是見證者,又是參與者。當時張世傑指揮宋軍“結大舟千餘,作一字陣,碇海中,中艫外舳,貫以大索,四周起樓棚如城堞。”(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新會縣誌》) 宋軍的連環船陣就系在這海中的奇石上。明代《崖山志》記載:“張公世傑用鐵索自崖山貫奇石而鎖之,以遏元師者也。”但最後宋軍大敗,丞相陸秀夫背負帝昺在奇石邊蹈海殉國。要研究這場海戰的確切位置,奇石留給了後人最重要的方位標誌。奇石還成為宋朝滅亡的物證,郭沫若作有“崖門一石興亡史”(《訪新會》)、“危石猶存宋帝蹤”(《崖門》)等詩句。
這奇石是“奇”,被越傳越神奇,慢慢變成是陸秀夫背帝昺登上奇石之上跳海。我們設身處地思考,當時有沒有這種可能和必要。這顯然是民間傳說,文藝作品強調渲染,樹立高大形象,似乎這樣可以更悲壯動人、更顯英雄氣概。
由於丞相陸秀夫背負帝昺殉節,奇石成為民族氣節的寄託景物,透過奇石的摩崖石刻,可以窺見很多奇趣的故事。當年張弘范在奇石上刻“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12個大字以自表其功,為世人詬罵。新會著名學者張 於元末18歲時,賦詩有“磨崖共說張弘范,把酒惟澆陸秀夫”(《崖門懷古》)之句。明代成化時,廣東提學僉事趙瑤看了奇石刻字後,作《登崖山觀奇石詩》:“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鐫功奇石張宏范,不是胡兒是漢兒。”此詩刻石在全節廟。至明代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憎惡紀功字,命人把它磨掉,想改為“宋陸秀夫死於此”。白沙先生認為太簡略,對新會知縣丁積說:“宋亡時死者數萬,不獨秀夫也,宜書‘宋丞相陸秀夫負帝沉於此石下’。”徐瑁不同意,認為“臣不宜先君”。由於各人擬出文字爭議很大而作罷。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順德已辭官知府趙善鳴又提出刻石為“宋少帝陸丞相沉此石下”,但最後未有刻成。之後詩人區大相(?—1614)寫了《崖門覽古》詩句“崖無滅宋字,波有撼胡聲”可參證。直至上世紀50年代時仍不見有字,1958年12月董必武視察崖門也感嘆“漁村奇石已無碑”(《游崖門》)。1962年田漢游崖門後,揮寫“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13個行草大字,被刻在近岸的大石上,以代作奇石供人景仰,石刻曾在“文革”時被鏟去,1979年修復。摩崖石刻的故事終於告了一個段落。但是,近來開發崖門古戰場文化旅遊,又有人提出復原奇石的構想,看來,奇趣的故事還可能繼續下去。
相關詞條
-
崖門海戰
崖門海戰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相傳宋元雙方投入軍隊30餘萬,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此次...
戰爭背景 海戰過程 戰役範圍 戰役評價 -
崖門古戰場
崖門古戰場遺蹟崖門,位於“江門市新會區南端,距會城鎮約25-35公里,屹立於南海與銀洲湖的相接處,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對峙,延伸入海,就像一對半開半掩...
崖門古戰場 歷史見證 歷史故事 -
文明門[海南三亞崖州古城文明門]
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原鎮隆城南門被向西移至正對著學宮的大街,取"青雲路上構傑閣,獻奇納秀開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門。後形成習俗,凡官宦履職調任,民...
海南三亞文明門 四川宜賓文明門 廣東湛江文明門 廣東信宜文明門 -
崖
崖即(崖姓)中國少數民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於:山東、廣西、上海、雲南等地。“崖”姓注釋:“崖”乃僻姓也,自古有之,至早追溯及唐宋。清通志氏族略:“西夏、...
漢字釋義 崖州古城 -
崖子石
崖子石由三座高峰組成,山勢雄偉,氣勢磅礴,峰中有谷,谷中有峰,奇峰林立。崖子石主峰1757米,在第二、三高峰間,雙峰相對直插雲天,渾然而成雄偉天門,號稱...
簡介 -
紅崖天書
紅崖天書,原名“紅岩碑”,是深藏貴州省安順市的一處神秘景觀,位於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十五公里曬甲山半山。清道光《永寧州志》載:“曬甲山即紅岩後一山...
基本簡介 地理位置 文化延伸 詩歌情結 破解天書 -
新會崖門古戰場
崖門是南宋覆亡最後一場血戰的古戰場,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歷史戰爭的背景 崖門是南宋覆亡最後一場血戰的古戰場,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簡介 目錄 歷史 -
崖城鎮
崖城鎮位於海南省三亞市西部40多公里處。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自宋至1953年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均設在這裡。崖城鎮是我國最南端的古鎮,清代建築保留完好...
基本概況 轄區代碼 歷史沿革 相關大事 特色產業 -
白崖寨
白崖寨,位於安徽省安徽宿松縣趾鳳鄉境內的白崖山上,因建於白崖山而得名白崖寨。白崖寨始建於元朝末期,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作為一...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 文物遺存 文物價值 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