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中文名:崔述評傳作者:吳量愷圖書分類:文學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書號:9787305036255
發行時間:2001年4月1日
地區:大陸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清朝乾、嘉時期崔述在疑古辨偽、考信求是的學術生涯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論證了崔述在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形成的特有的學術思想、政治主張和對歷史、自然的理性思考,以及他的歷史局限性;同時也評介了崔述思想的影響及其歷史地位。書中揭示了崔述辨偽考信的精神,對傳統的觀念不是要必於從,也不是要必於違;而是要從事實出發,先分清虛實真偽,再評論其是非得失。要考問周詳,考而後信;要考古必確,析理必精;要為天下的公言,不是一已的私意。同時也指出了崔述既要實事求是地進行辨偽糾謬,卻又要尊經崇儒,事事都要以經書為準,都要考信於六藝的矛盾屬性。
目錄
上編生平述略第一章蟄居蓄勢
一、家世的沉浮
(一)遷居魏縣
(二)書香家風
二、成長的軌跡
(一)嚴格的親職教育
(二)有特色的治學方法
(三)晚香堂的苦讀
三、喜憂交加的生活
(一)迎娶
(二)水漫魏城
第二章立志
一、異變的時代
(一)社會結構的變異
(二)高度發展的皇權
(三)考據學的發展
二、學術思想發展的歷史取向
(一)互補與融會
(二)疑古與辨偽
三、走上考信之路
(一)糾謬與求真
(二)早期的考信成果
第三章展露才華
一、考信經史的生涯
(一)追求真實反對虛假
(二)修志與考信
二、初見成效
(一)《洙泗考信錄》
(二)《補上古考信錄》
第四章候選與出仕
一、候選
(一)巧遇陳履和
(二)魚雁談學
(三)《唐虞考信錄》
二、出仕
(一)任羅源知縣
(二)調署上杭縣事與回任羅源知縣
第五章歸里與撰著
一、回歸故里
(一)歸里途中
(二)撰寫《竹書紀年辨偽》
二、《三代考信錄》與《考信錄提要》
(一)《夏考信錄》
(二)《商考信錄》
(三)《豐鎬考信錄》
(四)《考信錄提要》
三、華果豐碩的全集
(一)撰著與修訂
(二)親自纂定全集
下編思想約旨
第六章辨偽考信的遞變
一、辨偽思想的萌生與演進
(一)春秋戰國時期疑古辨偽思想的萌生
(二)秦漢時期疑古辨偽思想的演進
二、辨偽的發展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辨偽的擴展與延伸
(二)隋唐時期辨偽的發展
三、辨偽的縱深發展
(一)北宋時期的疑古與辨偽
(二)鄭樵與朱熹的辨偽成就
四、辨偽的昌盛
(一)明代的疑古辨偽
(二)清代的辨偽求真
第七章求真求是的學術思想
一、學術研究必須求真求實
(一)古史古籍必求其可信
(二)主觀臆度難得真實
二、求是的學風與注重實效的研究方法
(一)嚴謹求是的學風
(二)學術研究的方法和時代局限性
第八章治法·治人·廣開言路
一、“治法’’與“治人”
(一)“治法”的“理想盛世”
(二)“治人”的關鍵
二、廣開言路上下溝通
(一)集思廣益
(二)“廣搜博採”
三、健全政治體制,關心民眾疾苦
(一)集中權力
(二)設官分職的統治體系
(三)“治法”與民眾的疾苦
第九章對歷史、自然的理性思考
一、歷史的認識
(一)否定理學家稱頌的“心法”
(二)對“五德終始說”與“讖緯說”的駁辨
二、自然的觀念
(一)陰陽構成萬物
(二)鬼神不能作人禍福
三、理性模式的思維
(一)在實際運用中的認識形式
(二)對立轉化的思辨模式
(三)重事實、求真實的思維方式
第十章影響與評說
一、傳播與影響
(一)梁啓超及其“新史學”
(二)胡適與顧頡剛
二、對崔述及其著作的評說
(一)同時代人的評論
(二)後世人的評議
結語
附錄
一崔述簡介
二崔述生平要錄
三崔述遺著已刻(版本)與未刻書錄
四崔氏家譜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詞語索引
三、文獻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