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98年9月考取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攻讀美術學書法方向碩士研究生,2001年7月獲文學(書法)碩士學位。同年任教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2002年任講師。2004年在北京大學作國內高級訪問學者。2005年考取北京大學美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6年任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2009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12年被西南大學文學院特聘為教授。
主要成就
教學方面,主要承擔本科生《書法》、《美學原理》、《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孫子兵法研究》以及研究生《書法專題研究》、《楷書》、《隸書》、《中國美學思想史》、《中國藝術批評專題》、《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專題研究》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承擔全日制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指導以及網路論文指導的工作。同時,兼任西南大學留學生《書法》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科研方面,參與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重大項目“中國藝術批評通史”(由葉朗教授主持,獨立承擔清代卷部分),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氣的思想與中國藝術觀念之關係研究”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金石學與晚清藝術觀念的變遷”一項,西南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一項,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中國書法的美學內涵及其哲學基礎研究”一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師範生美學課程教育改革與課程建設研究”一項。
獨立出版專著《氣的思想與中國書法》(2010年,人民出版社)、《筆走龍蛇:書法文化二十講》(2009年,武漢大學出版社)、《黑白之間:中國書法審美文化》(2008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崔樹強書學論集》(2006年,上海百家出版社)等;編著《荷塘清韻》(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臨摹與創作:何紹基集字章法》(2002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參著《隋唐墓誌書跡研究》(2003年,文物出版社)。
另外,在《人民日報》、《美術觀察》、《藝術百家》、《中國書法》、《書法研究》、《中國書畫》、《中國收藏》、《書法》、《書畫世界》、《書畫藝術》、《書法賞評》、《榮寶齋》、《書譜》(香港)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科研獲獎
2005年,獲“岳安杯”第一屆國際書法論壇論文二等獎;
2005年、2006年,兩次獲得北京大學書畫大賽一等獎;
2006年,第二屆“蘭亭獎”理論類獲獎提名;
2009年,《藝術百家》年度論文獎(青年)二等獎。
主要著述
獨著:
《氣的思想與中國書法》,2010年,人民出版社,54.8萬字;
《筆走龍蛇:書法文化二十講》,2009年,武漢大學出版社,27.1萬字;
《黑白之間:中國書法審美文化》,2008年,安徽教育出版社,17萬字;
《崔樹強書學論集》,2006年,上海百家出版社,25.5萬字。
編著:
《荷塘清韻》,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38萬字;
《臨摹與創作:何紹基集字章法》,2002年,安徽美術出版社。
參著:
《隋唐墓誌書跡研究》,2003年,文物出版社。
部分論文:
高昌墓磚書法,《中國書法》,1999年第4期;
吐魯番出土文書的書法研究,《中國書法》,2001年第6期;
宋、清兩代金石學對書法的影響及其背景分析,《書法研究》,2002年第3期;
一份雜誌和一個社團——兼論抗戰後期書法的歷史意義,《中國書畫》,2003年第9期;
從吐魯番文書和高昌墓磚文字看顏真卿書法的淵源,《書法》,2003年第8期;
芻議郭店楚簡文字和書法,《書法世界》,2004年第2期;
論書法審美意象中的移情作用,《書畫世界》,2005年第12期;
生生之為藝:中國書法的生命精神,《書法》,2007年第10期;
中國書法的疾澀之道,《藝術百家》,2008年第3期;
“用筆宜留更宜澀”:以林散之為例談“澀”與“留”的筆法觀,《書畫藝術》,2008年第5期;
“囊括萬殊,裁成一相”:再論書法的抽象性特徵,《書畫世界》,2008年11月;
論中國書法中的“金石氣”, 《藝術百家》,2009年第6期;
掙扎之美——王鐸的書法人生,《中國收藏》,2009年第12期;
我的書法情懷,《中國書法》,2010年第5期;
一氣呵成——論書法創作中生命整體性和聯繫性的思想,《中國書法》,2010年第7期;
“書法速成”:一個浮躁時代的商業噱頭,《美術觀察》,2010年第7期;
禇體書風的淵源與流變,《書譜》(香港),2010年9月,夏季卷;
中國畫的特點與老莊哲學中的時空觀念,《榮寶齋》,2010年第6期;
藝術教育要補“文化課”,《人民日報》,2012年2月17日。
學術職務與社會職務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書法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