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師

崔仁師

崔仁師,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武德初年考中制舉,調任管州錄事參軍。後升任右武衛錄事參軍,參與修撰梁、魏史。貞觀初年,改任殿中侍御史。貞觀十六年(642年)升任給事中。征討遼東時,任韋挺的副職主持海運事務。因運輸的兵卒逃亡沒有奏聞獲罪,被除官為民。皇帝回朝走到中山,起用他任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升任中書侍郎,參與主持機要事務。後有人伏閤抗訴,崔仁師沒有及時上報,皇帝大怒,把他流放到連州。永徽初年,拜授簡州刺史,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崔仁師,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武德初年考中制舉,調任管州錄事參軍。武德五年(622年),陳叔達舉薦崔仁師有才能可以擔任史官,升任右武衛錄事參軍,參與修撰梁、魏史。

治獄寬仁

貞觀初年,改任殿中侍御史。當時青州有個男子圖謀叛逆,有關官員逮捕他的黨羽,囚犯關滿了監獄,詔令崔仁師審問。剛到青州,為所有囚犯除去刑具,給他們準備食物,提供茶水,用感化的手段審訊他們,獲罪的只有十多個帶頭作惡的人,其他的都免罪放回。大理少卿孫伏伽對他說:“免罪昭雪的人很多,誰肯承認自己有罪去死?判決時事情發生變化怎么辦?”崔仁師說:“審理獄案以仁愛寬恕為主,因此諺語說“殺人斷腳,也都有禮可循”。怎么會有人知道自己冤枉不申訴,為自己謀劃呢?讓我用一個人的身體換取十名囚犯的性命我也情願!”等到敕使重新審訊,眾囚犯都叩頭說:“崔公仁愛寬恕,肯定沒有冤枉的人。”都沒有其他話可說。崔仁師因此出名。

支持舊說

升任度支郎中。崔仁師曾經口述支出費用數千項,唐太宗李世民覺得奇怪,詔令黃門侍郎杜正倫拿賬冊提問,讓崔仁師回答,沒有一處錯誤。皇帝感到驚奇。當時校書郎王玄度註解《尚書》、《毛詩》,詆毀孔穎達、鄭玄的陳舊學說,請求立即廢除。詔令眾儒生廣泛討論,博士以下的人都難不住他。河間王李孝恭奏請與孔穎達、鄭玄的學說一併流行,崔仁師認為王玄度的註解缺乏根據,列舉不合大義之處上奏皇上。王玄度之議停止。

討論刑律

貞觀十六年(642年)升任給事中。當時有關官員認為法令中“謀反叛逆的人兄弟都受牽連坐罪沒收家產入官”太輕,詔令高官討論。都說漢、魏、晉三朝一人謀反誅殺三族,請求改為處以死刑。崔仁師說:“父子是直系親屬,足以勞煩其心,對這都不憫惜,哪裡談得上兄弟友愛?”房玄齡說:“祖宗有蔭庇子孫的義務,所以祖孫關係親近重要,而兄弟關係疏遠。如此說來就是親近的流放而疏遠的處死,不是用刑的本意。”於是沒有改變。

兩度被貶

後來崔仁師秘密請求立魏王為太子,違背皇帝的旨意,降為鴻臚少卿。逐漸提升為民部侍郎。後來征討遼東時,任韋挺的副職主持海運事務,又另外主持河南漕運事務。崔仁師認為漕運路線曲折遙遠,恐怕所運物資不能及時到達,就見機行事徵調近海租稅充作軍餉。因運輸的兵卒逃亡沒有奏聞獲罪,被除官為民。皇帝回朝走到中山,起用他任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皇帝前往翠微宮,獻上《清暑賦》婉言勸諫。皇帝稱讚他,賜帛五十段。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升任中書侍郎,參與主持機要事務,尤其受到皇上的恩寵禮遇。中書令褚遂良嫉妒他,適逢有人伏閤抗訴,崔仁師沒有及時上報,皇帝大怒,把他流放到連州。永徽初年,拜授簡州刺史,去世。

人物評價

劉昫:崔仁師以史材獲進,其刊正褒貶,雅得詳明。至於本仁恕,申枉濫,其事可觀。沮穿鑿之注,止從重之刑,其言甚直。《書》曰"疑謀勿成",而以魏王為請,不亦惑乎!及參機務,竟致忌嫉,罔上之名,抑有由也。

家庭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崔仁師出身於博陵崔氏安平房,是東漢名士崔鈞(崔州平)的十一世孫。

博陵崔氏安平房世系表(部分)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崔昂崔仁師崔揣(亳州刺史)
崔擢(雍州司功參軍)崔液(吏部員外郎)
崔攝(恆州刺史)
崔挹(戶部尚書) 崔湜(中宗朝宰相)
崔泌(刑部員外郎)
崔滌(秘書監)
崔蒞(吏部員外郎)
崔仁術崔晃(郃陽令)崔表(嶺南節度副使)
崔實(桂州觀察推官)

表格參考資料:

唐代宰相(一)

唐代初年,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輔佐皇帝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因為唐太宗即位前曾任過尚書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職,便以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太宗時“同平章事”也成為宰相的銜號。開元以後,為僕射者如不加“同平章事”,就不能參與宰相機務,被擠出宰相行列。安史之亂以後,宰相名號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