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一中心國小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普通國小,又是一所不甘平凡的國小,九十年的歷史證實了這一點。
我們擁有難忘的昨天,我們擁有自豪的今天。
21世紀教育形勢喜人,我們站在崑山教育現代化的新起點上,更有崑山騰飛的經濟,為教育構築了發展的平台,同時亦提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更高要求,我們深感任重而道遠,願辛苦耕耘在教育園地的同志攜起手來,再加一把勁,為培養更多的德才兼德的優秀人才而共同努力,我們必將擁有輝煌的明天。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學校簡史
第一部分建國前一、“乙商”至“近民”(1915~1937)1915年3月,崑山地方人士王沂仲、王景虞、潘鳴鳳等納著名教育家王炎培、江問漁之建議,遵照民國初年《教育部高等國小令》和《教育部實業學校令》之規定,擇南街積穀倉為校址,創立“崑山縣乙種商業學校”。斯時適逢“實業救國”思潮高漲,以實施實業教育,培養初具商業知識與技能人才,以適應發展實業需要。縣勸學所遴選趙儒璋先生為首任校長,教員4人,
招收初小畢業生30餘人,學制三年,教授科目,在國民國小主課之外,設商業、簿記、珠算、驗幣。校舍占地面積約5畝,屋宇大小20餘間,狹窄陳舊,設備簡陋,課桌椅不全,尚需學生自帶,備嘗艱辛。[照片、舊校門、舊教室]翌年續招新生,全校二學級,學生56人。1917年增為三學級,學生92人,校長先後由姜胡鼎先生、潘鳴鳳先生接任,教員8人。1924年,校名改為“崑山縣立商業學校”,教學內容相沿,縣撥拆城垣款建教室2間,辦公室1間。1925年,改為新學制,高小讀二年,應升入商科三年級的學生,在學校附設國中班就讀,一年後轉入崑山縣立中學校。1926年,輟商科,改為普通國民教育,校名為“崑山縣立第二高等國小校。”1927年秋,校名為“崑山縣立近民國小校”,意乃授引南街一帶,舊稱“近民坊”。1928年,崑山縣教育事業隸屬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區管轄,校名改為“崑山縣立近民中心國小校”,輔導琅環、麗澤、嚴村、縣立培本、孤兒教養所以及私立愛華國小。1929年,學校有班級9個,學生350人,教員20人。1931年暑期,獲地方人士倡議,邀“上海仙霓社”來校義演《崑曲》,“傳”字輩凡都聘齊,地方票友閔采臣、張英閣、俞翰屏諸公登台串演,盛況空前,盈款建教室2間、小禮堂1座。1992年部分“傳”字輩老先生來校後又並圈入校後荒墳墓,此時校舍面積擴至9畝,校貌大為改觀。1937年學校有班級15個,學生700多人,教職員工28人。從“乙商”至“近民”的20多年裡,教學課程幾經變化,先期商科,施以簡易之實業教育,教授商業必需之知識、技能,除採用部編國小教材外,增設商業、簿記、驗幣、英文等科,重視理論結合實踐,後又增設中國歷史、理化等科,添置理科設備,假縣理化實驗室上理化大意課,進行教學實驗。斯時物理學家周同慶、音樂家丁善德、電腦博士王安、國家計委副主任顧明、寧夏軍區政委林山等,先後國小畢業,忝為學校之驕傲。[校歌、近民校歌]
FA 2/4
近民校歌 一九二八年
5 5 | 1 1 | 323 53| 56 5 | 5 333| 5 5 3| 23 2|
近 民 近民是我們第二家庭, 我們有悠久的 歷 史,
661 56 | 5——| 555 11 | 23 2 | 66 11 | 23 16 |
遠大的前 程, 我們有親愛的同學,琅環愛華、麗澤與嚴
5——| 5 5 3 | 5 5 | 66 5 5 3 | 2 3 2 | 2 0 12 | 3 2 |
村, 快 快 樂樂 共同研究 學 習, 師 生
11 6 | 5——||
相愛又相 親。
部分校友簡介
周同慶(1907~1989)
中國科學院物理教學部學部委員(今稱院士)一級教授,著名光譜學專家。193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學部物理系,1932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即聘於北京大學,任物理系教授,時年僅25歲。1936年~1943年任中央大學物理系主任。後在重慶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任教授,系主任。
周同慶先生專長於光學和光譜學、氣體放電電漿和物質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國光譜學的開拓者,在我國建立了“電漿物理”這一新學科。由他參加編寫的《原子物理學》作為綜合性大學統一教材。
丁善德(1911~1995)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副院長。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理論家、音樂社會活動家。
1917~1928年在家鄉讀書時,廣泛接觸民間音樂,自學二胡、笛子、三弦、琵琶和風琴。1928年考入國立音樂學院,在校期間連獲“優等生獎學金”6年,193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音樂本科鋼琴組高級班,並舉行個人專場畢業音樂會,為我國音樂家中舉行鋼琴獨奏音樂會的第一人。成名作寫於1945年的鋼琴組曲《春之旅》。1947年留法深造,入巴黎音樂院從加隆教授學對位、賦格,從奧班、布朗熱、奧
格教授學作曲。回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教授、作曲系主任及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創作涉及交響樂、協奏曲、大合唱、室內樂、器樂獨奏、藝術歌曲及電影音樂等各個方面,僅編號作品就達35種,其中有《長征交響曲》、《黃浦江大合唱》,兒童鋼琴組曲《快樂的節日》,鋼琴曲《新疆舞曲》等1、2號,藝術歌曲《延安夜月》、民歌編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瑪依拉》等,作為理論家著有《單對位法》、《復對位法》、《賦格寫作技術綱要》以及《作曲技法探索》等學術專著;擔任過舒曼鋼琴、歌唱國際比賽、蕭邦鋼琴比賽、比利時伊麗沙白皇太皇后國際鋼琴比賽、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審,有效地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音樂交流。
王安(1920~1990)
世界著名科學家和企業家,被譽為“電腦大王”。幼年在這裡受啟蒙教育。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3年公費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1948年獲哈佛套用物理學博士。畢業前後潛心研究磁性記憶系統,發明了磁性脈衝控制儀和磁性存儲器,這項發明推動了世界計算機工業的發展和為今天小型電腦奠定基礎。1951年以600美元資金創辦了王安實驗室,1958年正式成立王安電腦公司,至1969年已分布於全美50個州和英、日等26個國家。特別是他創造的辦公室文字處理系統在美國市場上獨占鰲頭,樹立了電腦王的帥旗。1979年以來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機構,為中國的電腦技術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王安博士推出的30多項科技成果,其中在信息系統中產生巨大影響,並使王安公司得以逐步躋身世界大公司行列,當以下三項重大發明為最:一、紙空帶加工裝置;二、台式對數計算器;三、文字處理系統。王安博士於1980年初來華參加交大校慶,4月7日回家鄉探親,訪問了母校——一中心國小和縣一中。1986年王安偕夫人再度來華,受到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由於王安對促進世界電子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對促進中美人民友誼和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1984年美國電子協會授予他“電子及信息技術最高榮譽成就獎”,同年紐約華美協進會頒發給他“青雲獎”。1986年7月3日在美國舉行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慶祝大會上,里根總統向12位傑出的入籍美國的公民頒發“自由獎章”,王安名列榜首。1988年,美國國家著名發明家紀念館把王安博士列為與愛迪生、貝爾等人齊名的美國第69位大發明家。
顧明(1919~ )
中共中央正部級幹部,1937年在日本東京政法大學肆業。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軍委總政部組織幹事、協理員,華中辦事處組織科副科長,華中幹部大隊中隊長。東北解放後,曾任吉林省榆林縣縣長、錦西化工廠廠長、鞍山鋼鐵公司秘書長。1952年後任周恩來總理經濟秘書兼財政組組長,國家經委委員,國家建委副主任兼秘書長,黨組成員,基建口黨委書記,國務院計畫起草領導小組計畫組組長,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兼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經濟法規研究中心總幹事。為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法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顧明著作豐碩。專著有《經濟法論文集》、《茁壯成長的中國經濟法》、《懷念與思考——憶周恩來》主編的大型書籍有《經濟法辭典·經濟法分卷》、《廉政與法制建設》(叢書)、《中國現代經濟法》(叢書)等。
林山(1917~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軍級幹部。曾用名屈天壽、吉紹安。
1935年肄業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37年2月參加革命,是年12月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歷任連、營、團政治工作幹部。全國解放後任師、軍級政工幹部。1957年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深造,1959年畢業後仍從事部隊的政治工作。1969年提升為正軍級幹部,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寧夏軍區政委,直至1984年離休。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林山作戰百餘次,曾參加過著名的百團大戰和山西臨汾戰役。為表彰林山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大貢獻,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曾授予林山“八一獎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榮譽勳章”。
二、“抗戰”至“建國”(1938~1949)
1937年11月,城 區遭日軍轟炸縱火,學校一度由日軍輜重部
隊侵駐,教室闢為馬廄。1938年春,日軍撤離,學校為地方維治會占用,學校設備被毀,迨至是年秋後復學,學生僅數十人。之後隨著避難居民陸續返家,學生增至400人。其時,政局動亂,學校人事累易,經費不足,教師施教困難。1939年春,改校名為“崑山縣立模範國小”。1941年,又改為“崑山縣立學宮國小”。1942年,校名又改為“崑山縣立實驗國小校”。1943年,校名復稱為“崑山縣立近民中心國小”。抗戰期間,學校辦學處境艱險,具有民族志節和愛國思想的教師自編鄉土教材,講先賢顧亭林先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講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故事,教唱岳飛“滿江紅歌曲”,斯時,教職員待遇菲薄,含辛執教。
1945年,抗戰勝利,曙光重現,人心振奮,師資來歸,學校教育秩序迅速正常,“近民”中興在望。但好景不長,蔣管區強化保甲制度,實行“新縣制”,頒布“國民學校法,”採取“管、教、養、衛”合一教育。是年,更改校名為“崑山縣玉山鎮第三國民國小校”。1946年5月,國民黨“法幣”一再貶值,教師生活日瀕困境,對現政權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時在校任職的鄭慕賢和俞明等中共地下黨員組織和領導了城區小教罷教運動,(配鄭、俞照片)提出“提高工資和月發米貼五斗”,向縣政府請願,當局竟指斥教師無理取鬧。6月初,城區國小教師在忍無可忍下,匯集崑山縣玉山鎮第三國民國小校,走上街頭,散發傳單,遊行示威,高呼“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口號,將罷教運動發展為政治鬥爭。縣長在不利的鬥爭形勢與社會輿論指責的情況下,不得不答應教師的要求,罷教運動堅持了20餘天,中共地下黨組織鑒於鬥爭已取得初步勝利,為不暴露地下黨員身份及眷顧教師人生安全指示複課,鄭慕賢和俞明亦離“學校”。事後,當局撤去了同情“罷教”的李志強校長職務,縣長沈霞飛親兼“近民”校長。“勘亂救國”方針實施後,政府派員直接插手學校,監視教師,勵行“中國小教師登記法”,甄別教師,辦“教師訓練班”,對學校控制更嚴。1947年底,國民黨政局動盪愈烈,幣值暴跌,教師生活陷入絕境,但仍堅守崗位。1949年,校舍被國民黨重軍占用,師生在戰事緊張的環境下,堅持到宣化坊幾間宅院上課不輟。
斯時,在校先後畢業的有原聯合國副秘書長金永健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陸放和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王九臬[照片
20年代—40年代部分校友返校合影]……
部分校友簡介
金永健(1934~ )
聯合國副秘書長,副部級。1934年8月17日生,抗美援朝參軍,後按參乾參軍標準進北京外國語學校(現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學習,1954年畢業,在中國人民外交協會任科員10年。後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從事非洲事務,其間曾去拉各斯,擔任中國駐奈及利亞大使館三等秘書、二等秘書。
1977年奉調前往紐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曾任二等秘書、一等秘書、參贊、候補代表、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代表、聯合國納米比亞理事代表等職。1984年回國任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司長,主持非洲事務,後調任國際司長。90年代初期,調任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特命全權大使。2年後赴日內瓦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1995年出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關貿總協定代表團副團長,建樹頗多。1996年2月,返校看望母校師生,3月赴聯合國總部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負責聯合國發展、資助和管理事務部。金永健長期從事雙邊和多邊外交工作,是一位代表中國的資深外交官,為中國的外交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陸放(1932~ )
美術教授,著名畫家。1932年5月18日生。196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改稱中國美術學院),留校任教。
陸放的美術作品先後在法國巴黎、日本靜岡、美國波士頓和巴爾的摩、英國倫敦、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北京、青島、上海、福州、台北和香港等地展出。不少作品為大英帝國博物館,莫斯科博物館、日本神乃川美術館、美國巴爾的摩博物館、法國巴黎國家造型藝術中心以及中國美術館、天津藝術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收藏。先後出版《陸放畫集》(國際版)、《水印木刻技法簡述》等著作。1994年赴美國巴爾的摩美術院講學,由該市市長授予他“榮譽市民”。
王九臬(1932~)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航空航天部授予“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獲核工業部頒發的“核武器研製試驗成績卓著獎章”和“第一顆核子彈爆竹成功貢獻證書”。
建國前歷任校長一覽
任職時間姓 名職 務
1915.3—1916.9趙儒璋校長
1916.9—1916.12姜胡鼎校長
1917.1—1924.2潘鳴鳳校長
1924.2—1939.2汪子臬校長
1939.2—1941.2孫溥泉校長
1941.2—1941.12龔華生校長
1942.1—1943.2孫溥泉校長
1943.2—1945.2顧夢應校長
1945.2—1945.9顧傳瑜校長
1945.9—1945.12顧炎華校長
1946李志強校長
1947沈霞飛校友(兼)
1948.2—1949.5吳光墨校長第二部分建國後(1949~
一、“建國”至“文革”(1949~1966)
1949年5月13日崑山解放。5月下旬崑山縣人民政府派文教科姜振中、宋學濂代表政府來校接管,時教職工27人,六年制17個班,學生755人,當場宣布教職工26人全部留用,校長吳光墨撤職,宋學濂主持校務,組織複課。7月改校名為“崑山城區第三中心國小校”。8月底任命宋學濂為校長,按中央“教育為工農開門”的方針,優先讓工農子女入學,時教職工32人,18個班,學生824名。新學期始沿用“四、二”學制,採用國家統一教材,下午課後增設文娛、體育或勞動課,加強對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學和愛護公共財物的“五愛”教育,提倡啟發誘導,精教勤學,關心工農子弟,學校氣象一新。1950年,學校開展土改教育,組織師生投入土地改革運動,白天學習和宣傳,晚上教師帶領高年級學生分批下農村,辦冬學,參加鬥爭地主大會。同年冬,又投入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組織學生參加“崑山各界民眾反對美帝侵朝”示威大遊行和城區國小師生“反對美帝侵華控訴大會”。在“捐獻一發子彈,消滅一個美國侵略軍”的活動中,共捐獻4535發子彈的代金,有3名學生被批准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1年春,受縣文教科委託,籌辦“崑山縣幼稚園”,
10月籌辦就緒,學校原95名幼兒併入崑山縣幼稚園,時學校專辦國小教育。是年10月學校建中國少年兒童隊,年底學校教育工會成立。1952年起,貫徹勤儉辦學,勞動建校。是年,執行華東軍政委員會教學部頒布的教學計畫。
1952年華東軍政委會教育部國小(四、二制)教學計畫
課 時 學年
科目 初 級高 級
一二三四五六
語 文(國語)121212121010
算 術556777
自 然 33
歷 史 33
地 理 22
體 育222222
音 樂333311
美 工222211
總 計242425262929
1953年,貫徹執行中央頒布的“整頓鞏固、重點發展、保證質量、穩步前進”的文教方針。同年7月貫徹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糾正學校教育工作中混亂現象》的指示,執行教育部頒發的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並採用全國通用課本,逐步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是年,學習以凱洛夫《教育學》為依據的蘇聯教學經驗,“五段教學法”和“五級記分法”,廢百分制。秋,率先為縣五年制試點學校。1954年貫徹《國小生守則》,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同年2月,縣文教科確定學校為崑山縣重點國小。1956年9月,城區改為玉山鎮,遂校名改為崑山縣玉山鎮第一中心國小。10月,縣文教科下達重新劃分輔導區的通知,城北、城南兩鄉國小分別劃予玉山鎮一、二中心校領導。1958年,整風反右鬥爭結束,學校貫徹黨中央“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勞動教育,時學校工作以“勤工儉學”為中心,邊教學,邊帶領學生投入支工、支農活動,搞“四集體”,實行同吃、同位、同學習、同勞動,由於活動過多,放鬆課堂教學,教育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958年底,玉山、城南、城北三鄉合併成立“馬鞍山人民公社”,校名改為“馬鞍山公社第一中心國小”。1960年,玉山、城南、城北分開,校名改為“玉山人民公社第一中心國小校”,此時學校加強“雙基”教學,教學秩序逐漸正常。1962年,學習《江蘇省國小教育若干問題暫行規定》。1963年,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全日制國小暫行工作條例》,確立教學為中心,貫徹執行“少而精”原則和倡導啟發式教授法,開展了精講多練、文道結合、作文教學、識字教學、勞動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等專題研究,舉行各科公開教學。同年,學校被列為省重點國小。1964年舉行建校50周年校慶。[附教職員工合影],特邀乙商時期校長潘鳴鳳返校同慶,老校友周同慶贈科技讀物若干種。1965年暑期,全校教師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學習,是年校名改為“崑山縣玉山鎮第一中心國小校”,時有教職工36人,班級23個,學生逾千人。在建國初期的大批畢業生中,有的後來在黨政機關中擔任領導職務,有的在學術界、科技界成為著名的專家、教授。
部分校友簡介
徐水根(1943~
少將(文職)地下工程防水技術教授級工程師。
1943年7月1日生,江蘇崑山玉山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同年由國務院統一分配入伍,在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工作至今。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職。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錨固與注漿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防排水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編國家標準《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獲全國人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編寫《人防工程防水手冊》,獲全國人防科技進步三等獎。在長期的科研和實踐中發表“水下隧道預注漿法”等論文20餘篇,對地下工程防水技術研究有獨創性,有獨特的處理方法,在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先後榮獲二等獎2次,三等獎1次,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查國鈞(1943~
美術教授。1943年9月18日生,江蘇崑山玉山人。1967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70年任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設計室主任。1983年任教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1985年任美國明尼達大學美術學院訪問學者。1988年任加拿大溫尼泊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為美國國際藝術交流會顧問。先後出版的美術著作有《水粉畫技法》、《作品與想像》、《水粉畫範本》、《風景油畫專輯》、《混沌世界》、《查國鈞畫集》等。其美術作品曾多次在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有200多幅作品被美國、加拿大、日本、香港、台灣等博物館和收藏家收藏,如《桂林山水》、《黃山煙雲》等。
二、文革時期(1966~1976)
1966年文革開始,教育秩序混亂,一度停課。1968年2月複課,實行“四自”,即自訂方案、自定課程、自選教學內容、自編教材。是年5月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9月工宣隊進駐學校,時西南街民辦國小併入一中心。1969年,學校由農機二廠管理。1970年部分教師下放農村勞動,同時部分師生編入新命名的“正陽學校”(即原玉山鎮工業中學),學校由玉山大隊管理,校名改為“玉山大隊第二國小”,成立革命生產領導小組。1972年春,正陽學校停辦,部分師生併入一中心國小,此年校名恢復為“崑山縣玉山鎮第一中心國小校”,執行縣頒布的教學計畫,重新成立革委會。是年玉山鎮小教黨支部成立。1975年重建一中心黨支部。是年“一中心”小紅花文藝班師生,假崑山縣幼稚園部分校舍組建“崑山縣玉山鎮紅星國小。”
1972年崑山縣國小教學計畫(草案)
課 階段
時
科目初小1-2年級初小3年級高小4-5年級
政 治 12
語 文1298
作 文 22
算 術766
常 識 2
革命唱歌222
文藝畫圖111
軍 體222
勞 動 22
總 計242527
三、改革開放(1977年~2005年)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經過撥亂反正,學校教學秩序逐漸恢復正常。1978年,學校被確定為崑山縣三所重點國小之一,學校首幢兩層教學樓落成。[照片](現近學樓址)8月,恢復中心校建制,紅星國小併入一中心國小。同年秋,辦玉山標牌廠,1979年春,奉上級指示,對建國以來,在歷次運動中受到錯誤處理的教師分別落實政策。1980年4月,王安博士探望母校,並在小時候就讀時的教室舊址留影。1982年,在師生中廣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學校以教學為中心,貫徹“打好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十二字方針和課堂教學“少、精、活”原則,認真執行部頒教學計畫和課程設定,積極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做到學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時活動時間,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每天保證有10小時睡眠。1985年,學校設醫務室,配備專職校醫。
1982年全日制五年制國小教學計畫
課 年級
時
科 目一二三四五備註
語文小 計11111
講 讀11121199
作 文 222
寫字指導11111
數 學66677
自 然 222
地 理 2
歷 史 2
體 育22222
音 樂22222
美 術22211
勞 動 11一、二、三年級為美工
每周總課時2425262727
並開科目數66799
課外活動自 習33333每天二十分鐘
科技、文娛22222
體育活動22222
周會、班隊活動11111
晨會或文會1.51.51.51.51.5每天十分鐘
早操、課間操33333每天共二十分鐘
眼保健操1.51.51.51.51.5
每周在校活動總量3839404141
1986年,教育體制改革,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開展教學評估,建立教師業務檔案。是年學校被評為縣文明單位。1987年,完成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一階段的各項任務,“四率”達省標,同年,完成六年制過渡,執行1983年省頒《全日制六年制國小暫行教學計畫》,10月,辦《崑曲》活動組,聘江蘇省戲曲學校崑山籍退休教師高慰伯執教。[照片]
11月,中國小首次教師職稱評定工作開始。學校第二幢教學大樓落成(今近思樓)[照片]。1988年,貫徹《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校辦企業有了新發展,8月建玉峰塑膠製品廠。1989年,貫徹《江蘇省常規管理基本要求》,11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觀看崑曲組演出,並與小演員們合影。[照片]1991年,貫徹省教委《關於當前國小改革的意見(試行)》,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秋,拆除原食堂和備用房,沿中山路翻建二層裙房(現行政樓)。12月,在協孚人造皮有限公司的資助下,隆重舉辦首屆“協孚藝術節”。1992年春,拆除三十年代崑曲義演盈款建造的教室,建第三幢三層,局部四層的教育樓(今近藝樓);[照片]秋,實施由省教科所立案的教育科研課題《經濟發達地區國小課程改革設計方案研究》。是年,崑劇課本劇《海力布》(錄像)在江蘇省兒童劇比賽中榮獲創作獎、導演獎、表演獎、攝像獎和組織獎,並由江蘇省選送參加“全國兒童劇評比”,獲劇目一等獎,陳斌、張薇兩位小演員獲優秀演員獎。[照片]學校大隊部被江蘇省少工委命名為“紅旗大隊”。1993年春,成立“崑山近民業餘藝術學校”;課本劇《海力布》劇組應文化部邀請,晉京匯報演出,受到中央領導接見。[照片。嚴濟慈副委員長與小演們合影、提示:]秋,“蘇州市業餘美術學校崑山分校”掛牌成立。新建學校門樓,增設電腦、語音、音樂、美術、書法和自然實驗等專用教室。[照片:各專用教室]是年,學校加強德育教育,向學生進行“兩史一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照片:升旗儀式]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人人上創優課,人人有研究課題,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認真開設好活動課程。全校建立五大門類,54個興趣組,普及率達100%,學校藝術特色的教育逐步形成。[藝教照片:協孚藝術節、民族器樂,二胡、古箏,芭蕾、崑劇、合唱隊、工藝美術、陶藝……]原江蘇省教委主任吳椿和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先後到校視察。[照片]1994年玉山鎮三中心國小劃崑山開發區,原三中心輔導的廟燈完小、共青完小、趙厙完小分別劃歸一中心國小、司徒街國小和朝陽國小輔導。1994年5月,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和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來校視察。[照片]9月,由中央文化部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崑劇研究會與浙江文化廳聯合舉辦“金秋曲會”,小昆班演出的《牡丹亭·遊園》獲一等獎。[照片]是年,學校被評為“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和“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大隊部被團中央少工委命名“全國雛鷹大隊”。學校藝體樓落成。[照片]11月16日,一中心國小輔導校——朝陽國小、司徒街國小和朝陽幼稚園獨立建制,時學校有班級24個,學生1284人,教職工81人。1995年秋,舉辦80校慶,盛況空前,建展覽館、開音樂會、出紀念冊。[照片:剪彩、教師合影、部分校友合影]1996年,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改造薄弱學校,集街國小併入一中心國小為一中心國小分部,實現資源共享,校風、班風、學風同化。時有班級35個,學生1850名,教職工107人。1996-1997學年始執行省教委《國小生素質發展報告書(試行)》,代替原來的成績通知單,旨在對學生素質的正確評價,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1997年,貫徹省教委《江蘇省國小、初級中學學生考核成績實行等級制的辦法(試行)》,淡化不正常的分數競爭,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培養,營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積極進取的學習環境,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考試、評價制度和方法改革,推動素質教育深入實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是年執行省教委1997年調整後的課程計畫。省級課題《經濟發達地區課程改革研究》歷經6年實驗,於1997年經江蘇省專家鑑定取得初步成功,該年,被江蘇省教委確認為省級實驗國小。同年,受日本國茨城縣常陸那珂市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照沼重輝先生之邀請,學校小昆班帶著崑山人民重託,出訪日本,團長朱淳(原玉山鎮副鎮長)一行11人,把崑曲高雅藝術和崑山人民的友情帶到日本,受到日本友人的歡迎和高度評價。[照片:成田機場、遊園、那珂奏第三國小銅管樂演出]1998年貫徹省教委《關於開展調整課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驗意見》,每課時縮短5分鐘,每周課時總量增加5課時,原則上用於增加外語課時和活動課時,以及用於獨立設定的計算機課時,專題教育課時,自習課時等。同年,陳蕾老師參加江蘇省青年教師會教,獲數學一等獎,為蘇州市零的突破。2000年,被評為“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2001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快構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2年9月,國家教育部決定全國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展課程改革實驗試點。2002年秋,崑山隨蘇州市整體進入省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啟動課程改革實驗工作。
根據《崑山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學校課程設定,國小一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目前尚無教材,先開設思想品德)、語文、數學、體育、藝術等課程以及地方與學校課程,(有條件的學校特別是省實驗國小,應努力開設外語課程);進入三年級後,再設定:品德與社會、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三年級設定:品德與社會、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
蘇州市義務教育課程設定表
年 級
課
程
門
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
品德思想
品德思想
品德
科 學歷史與社會
生物生物
物理物理
化學
語文語文語文語文語文語文語文語文語文
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數學
外語外語外語外語外語外語
體育體育體育體育體育體育體育與健康
藝 術
綜合實踐活動
地方與學校課程
課程改革給學校發展展示了馳騁的原野,遨翔的藍天,學校確立了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中心,科研興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把挑戰視為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一致,紮實工作,建設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輕負擔,高質量,市內有名,省內先進的一流學校。
課程改革需要教師不斷轉變觀念,同樣也需要管理者更新理念。以高水平的管理凝聚人心,讓有思相怕教學震撼人心,讓有質量的課堂深入人心,讓有進步的學習鼓舞人心,讓管理的每項措施都成為“精品”,把每個問題消滅於“無形”。近年來,學校管理堅持突出教學為中心,明確提出好課的三條標準: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引導教師處理好學科基礎與學校特色的關係;引導教師處理好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引導教師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堅持科學性原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分類指導和民主性原則兩個基本點。樹立三個意識:目標意識、服務意識和團隊意識。在管理中促進師生的發展,促進辦學水平的提高。
課改呼喚著科研,為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課題和廣闊的用武之地,課改也只有依靠科研,才有明確的方向和科學的推進措施。
在學校總課題《構建經濟發達地區國小課程現代化的個案研究》(省級)統領下,實驗老師建立易操作,周期短,有實踐意義的課題實踐研究,全校有校級課題56個。舉行“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大教學目標開展研討。將崑曲、陶藝校本課程列入課表。探索建立社區、家長有效參與課程改革的新機制。發表論文158篇,獲全國一等獎11篇、二等獎7篇、三等獎7篇;獲江蘇省一等獎1篇、二等獎6篇、三等獎4篇、優秀獎6篇;獲蘇州市一等獎8篇、二等獎4篇、三等獎21篇、優秀獎4篇;獲崑山市一等獎15篇、二等獎22篇、三等獎21篇、優秀獎6篇、特等獎1篇。上研究課
節。
2002年,全校教師中取得大專學歷60人,占62.2%,正在進修大專12人,本科23人,雙考合格率為100%。2004年,40周歲以下青年教師獲得本科進修資格的有75%,2005年達95%。有特級教師2人,江蘇省優秀教師3人,1人獲省會課一等獎,蘇州市優秀教師10人,2人獲蘇州市會課一等獎,蘇州市學科帶頭人2人,崑山市優秀教師13人,崑山市學術帶頭人4人,學科帶頭人4人,崑山市會課一等獎3人,特等獎1人,2人獲崑山市語文基本功競賽一等獎,2人獲崑山市雙十佳。
2004年六年級畢業考試成績一覽表
學科合格率(%)優秀率(%)平均分
語文10049.588.2
數學98.772.790.6
外語96.432.683.1
語數外三科96.132.6262.2(含附加274)
非畢業班考試及格率97%,優秀率50%以上。
2004年8月,小昆班參加全國少兒戲曲大賽,《長生殿·小宴》以9.864最高分居業餘組全國第一名,獲金花狀元曲目。8月航模隊參加省航模比賽,獲金牌1枚,銀牌和銅牌各2枚,獲團體第一名。國小生田徑運動會總分躍居第三名;桌球隊獲崑山市國小生桌球比賽團體總分第一。12月25日,市教育局組織六年級學生學科綜合競賽,內容涉及語文、數學、外語、科學、社會、藝術和信息技術等學科,滿分為150分。來自43所學校182名優秀學生參加角逐。競賽共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60名。我校7名選手全部獲獎,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團體成績獲全市第一。
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創造充滿生機的教育環境。
1991~1994年學校投入情況
單位:萬元
項目金額摘 要
綠化5各教室建生物角;校本部立體綠化;分部、幼稚園調整綠化布局、品種、提升綠化檔次。
教育技術裝備43
37個教學班全部換上34寸彩電;添置38台視頻轉換儀;新建電腦教室1個;新增品牌機36台;添置一體機、數碼攝影機、編輯機、液晶投影儀、掃瞄器、伺服器各1台。
幼稚園93 新建400㎡教學用房,教學樓立面改造,改建午睡室,新增空調,電腦、玩具、鋼琴、會議桌、檔案櫃、音響。
其他16.5 所有電路規範改造;多功能廳和近思樓等維修。
合計154.5
學校“三風”
重視“三風”建設,經過近三年努力,形成以學陶師陶為特色的學校“三風”。
辦學宗旨: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辦學信念: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辦學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校 風:創造新天地。
教 風:拿做來教,在做上教。
培養學生的目標:真誠、善良、勤奮、活潑、創新。
培養教師的目標:理念新、熱情高、責任強、肯吃苦、善合作、講奉獻、求一流。
現有教學班48個,(含幼稚園11班)學生2299人,(含幼稚園學生382人),教職員工133人。
崑山第一中心國小地理位置
崑山第一中心國小地址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