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相山

崇仁相山

相山是崇仁縣境內南部的一座大山,古稱巴山。位於今相山鎮西10公里處,面積35平方公里,主峰高達1219.2米,為縣內第一高峰,素有贛東名山之稱。相山風景秀麗,山勢雄壯。《縣誌》中描繪它,近看“有崖、有岩、有湖、有瀑布、有橋”,“多怪石異草”;遠望“雙峰聳峙,直逼霄漢”。

崇仁相山
簡介
相山是崇仁縣境內南部的一座大山,古稱巴山。位於今相山鎮西10公里處,面積35平方公里,主峰高達1219.2米,為縣內第一高峰,素有贛東名山之稱。相山風景秀麗,山勢雄壯。《縣誌》中描繪它,近看“有崖、有岩、有湖、有瀑布、有橋”,“多怪石異草”;遠望“雙峰聳峙,直逼霄漢”。相山座落在江西省崇仁縣相山鎮。相山又名巴陵(也叫巴山),此二名皆因東漢仙人欒巴在此修行而得名。相山之名因欒巴在漢靈帝時曾仕宦至尚書令,相當於宰相,以官位之名山,故名相山。巴陵之名是從欒巴的名字而來,巴乃是欒巴的名號,陵意為山丘,巴陵即為欒巴修行之山丘,故名巴陵。現在崇仁縣政府所在地,巴山鎮之名也是這么來的。崇仁縣古代叫巴陵縣。欒巴據後漢書和神仙傳記載,欒巴,字叔元,漢桓帝時仕至豫章太守,漢靈帝時仕至尚書令,具體生卒年代不詳,具體出生地址有二說:一、後漢書記載為河北欒縣人。二、神仙傳記載為四川巴縣人。《神仙傳》記載說:欒巴有道術,一日在成都酒館喝酒,聞說京都著大火,欒巴喝一口酒噴向天空,京都大火即被雨所滅。後來京都有人來說某月某日京都著大火,確實被雨所滅。欒巴到相山修行時,當時相山有很多山精鬼怪作祟,當地老百姓經常要破資財生畜去供祀它們,所以當地老百姓苦不堪言;欒巴到後用道術把所有山精鬼怪全都收服,然後把祭祀它們的場所全部搗毀,相山的山精鬼怪從此絕跡;當地老百姓為紀念欒巴,就在當年欒巴修行的地方建廟供奉他。現在在相山還流傳著很多欒巴收妖鎮邪的傳說,相山萬福宮從初建到現在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
人文歷史
相傳東漢年間,豫章太守欒巴在任時,除暴揚善,品德高尚,人民安居樂業,他曾巡遊至此,因迷戀此山風光,於是隱居在此一直到老,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山叫巴山,把所在行政區域稱作巴山郡(後改崇仁縣),把縣治所在地命名為巴山鎮。到宋朝,縣令孫懋為了避“巴”字諱,因欒巴政績顯著,官拜漢沛臣相,乃改名為相山。相山山脈峰巒層疊,各逞秀姿,如香爐峰、梅仙峰、查峰、妙峰、著棋峰、龍石峰等,都怪石嶙峋,灌木叢生,花草繁茂。登峰鳥瞰,群山盡入眼前,東北向遠眺,則田園如畫,溪河似帶,令人心曠神怡,如入桃源仙境,山腰有一“仰天湖”,方圓有十餘畝,因其平整如鏡,湖面仰天,故名。“湖”中央有一洞,口大如鍋,內長水草,深不可測,人在“湖”面跳躍,周圍花草隨步起伏,嘆為奇觀。古時山中勝跡很多,寺院林立,有新殿、老殿、夢山觀、隱真觀;主地祠、靈寶殿、廣教殿、集仙觀、鶴室、祖仙壇、鶴仙觀、顯應殿、四仙祠、保全觀等。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建在最高峰雲崖之巔的四仙祠。該祠為一座道觀,祠殿內祀祭的是梅福、欒巴、鄧紫陶和葉法善四位真人的金身。世人緣何尊他們為“仙”並建祠祭祀?元代學者吳澄在《相山四仙祠記》中寫道:“其自所謂仙,非必御風乘雲飛行太空之中,或其功行法術有可濟人利物……則祠矣!”這就是說,人們祭祀的不是神話中虛無縹緲的仙家,而是現實中能為百姓做好事的凡人。梅、欒為官關心百姓疾苦,鄧葉通曉陰陽地理,率領百姓修渠築堰,因此死後博得了百姓的懷念。四仙祠始建於南宋,是著名詩人張孝祥為臨川郡守時,奉欽命而立的。相山風光,可從元代歷史學家危素的一首詠詩中窺見一斑。詩云:“諫疏當時奏漢宮,至今名跡遍諸峰。經台半掩三花樹丹臼橫遮五粒松。近水衣裳清濕霧,立岩藝術白雲封。因君更憶非非子,仗屐登臨得屢從。” 昔日的相山,是道教聖地。祠觀遍布,爐火鼎盛,香菸裊裊,伴隨著不絕於耳的木魚聲和善男信女的祈禱,給整個相山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今日的相山,舊貌變新顏。倘若你油然興起,帶著歷史和神話到相山一游,沿途聽松鳴瀑響,看花綻草舞,登高看杲杲日出,欣賞新時代山民用勤勞雙手開闢的層層梯田、片片油茶林,準叫你樂而忘返。相山,位於崇仁縣相山鎮的西南端,與樂安縣的公溪鎮接壤,海拔1219米,山勢陡峭,山巒起伏,連綿百里。從相山腳下的老虎港水電站攀登,需要五個多小時;從杏田、梘坑,過上諳村,登頂約三個多小時;在老虎港南側新開闢一條盤山公路,但因資金問題被迫擱置,未能修通。相山,素有“道教聖地”之稱。山頂道觀有主峰的老殿和相距五百米的次峰新殿,兩殿統稱為“相山萬福宮”。傳說公元200多年東漢時期,有一個叫欒巴的仙人,曾在這裡修身練法。相山原名“巴山”,宋朝紹興年間改稱相山,至今崇仁縣城所在地還稱巴山,也許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欒巴仙人。相山萬福宮有四座殿堂,四幢廂房,外牆似城堡型,建築面積近兩千平方米。除殿門和拱橋用的是方石,其餘都是亂石砌成,實屬罕見。次峰新殿的石橋空心拱殿,是宗教廟宇的獨辟。相山萬壽宮的會靈洞天傳說是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會集神靈商討大事的地方,還是道教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總稱。這裡還有“相山書院”之稱,山門牌的石碑上刻著四個特大的複合型文字,至今無人通曉,故稱“古宮秘文”。除了道觀的神奇,相山的奇石與日出,也是與眾不同的特色景觀。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植株罕見,荒草與岩石互為點綴。一路上,我們不時看到一些似乎被能工巧匠打磨過的石柱,有方有圓,有斜有豎,有的像印章,有的像春筍,有的像蘑菇。山峰一座接著一座,相隔不到千米,奇石一堆接著一堆,奇形怪狀,大小不一,最大奇石可以站上十幾個人。看日出,幾乎是每個登相山人的最大奢望。大多數登山者經過四個小時的艱辛跋涉,都會選擇留宿山頂。第二天凌晨五點左右,一顆紅日緩緩從山頂升起,昨天看到的一座座山峰、一堆堆奇石,傾刻間化為烏有。極目四望,雲海茫茫,天地合一。伴隨著太陽越升越高,雲霧不斷地飛升,道觀、奇石與山峰也像被一隻無形的手,輕柔地緩緩地挑開一層層籠罩的薄紗。幾十分鐘後,一個清新的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切都好像被一場漫無聲息的細雨所清晰。
編輯本段相山“四絕”“五怪”“六奇”
概述
相山的奇奇怪怪就如道教的一部書《神仙傳》,無奇不有,無怪不出。相山的種種現象,在道教所有的洞天福地中是極其罕見的,就如下文所說:“身在深山人不識,入山尋來鬼神驚”。相山不僅奇異怪事多,而且文化內涵很深,已經引起崇仁縣文化部門的重視,崇仁縣文化館館長楊躍雄曾兩次帶人上山考察,並專程到北京向有關專家請教了一些有關問題。相山的風景同樣是千姿百態,會集天下名山之靈秀;到處是形態各異的奇形怪石,傳奇迭出;有洗眼石,有種“子”石,有關門石;有的像老虎,有的像青蛙,有的像烏龜,有的像天外來客俯視山下;有百米高的瀑布,猶如天河瀉銀;雲山霧海猶如仙境,西陽晚霞猶如出嫁新娘,遲遲不肯卸下紅裝,奇珍異草比比皆是。春天滿山野花盛開,爭芳吐艷,鳥語花香,滿目綠色,到處洋溢著旺盛的生命;此時正是踏青郊遊的好去處。夏天溪水潺潺,到處都是可採食的野果,氣候猶如天然空調一樣,而且沒有蚊子,正是休閒、避暑、療養的好去處。秋天滿山的紅葉,更是秋果纍纍。滿目皆是毛栗,到處有可採食的彌猴桃,牛精子果,此二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毛栗採摘後在當地就可賣到二下五元錢一斤,此時正是登高旅遊的黃金季節。冬天白雪皚皚,到處是鬼斧神工般的冰花世界;因為相山經常有霧,霧中水氣很大,而且經常颳大風,風一吹,霧氣吹在樹上、草上結冰,“猶如萬帆進發的船隊,”就像是鬼斧神工雕出的冰花世界一樣,這在亞熱帶的江西省可謂是一道獨具靚麗的風景線。相山的奇異怪事和美麗風光真如兩幅對聯所說,第一幅上聯是:相山巍峨鍾毓流秀靈氣獨鍾神仙喜為宅;下聯是:古殿光彩氣象萬千香煙燎繞眾生樂為園。第二幅上聯是:神之都靈之會仙之宮真人飛升之台;下聯是:天之靈地之秀聖之殿賢人修真之閣。相山有如下特點、概括為:“四絕”“五怪”“六奇”:
第一大特點、“亂石建築”
相山萬福宮有四座大殿,四幢廂房,總建築面積近兩千個平方米,除了大殿正門和橋拱是用修平的石砌築外,其餘全部包括屋角所有的建築全部是用不規則的亂石砌成而不用半點石灰和沙子及其它配料。如果是某一部分建築不用沙子和石灰及其它配料是不稀奇的;而相山整個龐大的建築群用亂石,而不用沙子和石灰及其它配料,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此為第一絕。
第二大特點、“橋拱大殿”
相山萬福宮的大殿是前後通風沒有牆壁的橋拱式大殿,大殿前面是大廳,橋拱大殿後面連著又是大廳,這在中國宗教史上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因為在中國,只要有神像的地方,神像後面必定有牆,而相山萬福宮大殿就是沒有牆,所以此為第二絕。
第三大特點、“會靈洞天”
相山萬福宮的建築規模並不是很大,山也不是很高,卻是會集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總,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在此招集群仙,會聚神靈商討大事的“會靈洞天”,這不是作者本人杜撰的,因為在山門牌樓上明顯刻有東漢時建“會靈洞天”古大殿老跡等字樣;另外還有乾隆庚戍年重修萬福宮碑記石刻上也有“會靈聖境”十方祈福公所等字樣。而且橋拱式大殿頂上有一座神壇,據神漢、巫婆和老人們講,這裡是玉皇大帝開會所用的。這真可謂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所以此為第三絕。
第四大特點、“三縣名以一人名命名”
相山的主神,欒巴的名字能在全國幾個縣的縣名,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如;河北省欒縣、四川省巴縣、江西省崇仁縣古代稱巴陵縣,這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三皇”和道教的道祖“老子”也無法與其相媲美。如果以這個現象來理解相山為什麼成為會集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總的“會靈洞天”也許就能理解了;因為道教裡面還沒有一位神仙能像欒巴一樣在全國幾個地方的縣名用自己的姓名來命名的,所以欒巴成為相山“四絕之一”是理所當然的了。從這裡可以看出欒巴在中國歷史上成就和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有人想目睹一下這位歷史奇人的風采,不妨來相山一游。所以此為第四絕。
第五大特點、“皇上名山”
相山萬福宮山門牌樓上刻有“皇上名山”十方公助等字樣。另外還有乾隆庚戊年重修萬福宮碑記石刻上同樣刻有“皇上名山”,會靈勝境,十方祈福公所等字。前面四絕中的第三絕“會靈洞天”已是讓人大惑不解,這裡又出現“皇上名山”的記載,真是令人迷朦,根據本人對道教的了解,道教所有的洞天福地都是有神治理的,但不知相山是那位神或皇上治理的,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不載相山事跡;七十二福地都是神仙治理的,沒有一個地方是皇上治理的,難道相山是玉皇大帝自己治理的地方,所以稱為“皇上名山”不得而知,真是令人費解。所以此為第一怪。
第六大特點怪異難解
相山萬福宮在道教中名不見經傳,而且山也不高,規模也不是很大,卻是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招集群仙,會聚神靈商討大事的“會靈洞天”;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如老子所說:“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無為而無不為。”又如姜子牙封神,封遍所有的人,自己卻不受其封;如果真是哪樣,簡直是令人太不可思議了,天下真的這樣的事情。可惜,近兩千年來無人知曉,而默默無聞;如果不是復元子、姜泓陽道長為籌備成立撫州市道教協會,下鄉到各縣、鄉去摸底調查道教活動情況,在崇仁縣統戰部《縣誌》上了解到相山萬福宮的情況,至今在道教中也無人知道相山萬福宮“會靈洞天”的存在,及在整個道教中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和地位;所以此為第二怪。
第七大特點、“古宮秘文”
相山萬福宮山門牌樓上刻有四個斗大的字,而且是正楷字型,每個字都有幾個平方尺,至今無人能識,無人能解,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因為現在就是“甲骨文、金文”及其它所有古代留下的文字都能解讀;而相山的四個字就是無人能解讀得了;歡迎有識之士,科學考察獵奇之士前來考察破解,所以此為第三怪。
第八大特點、“建築各異”
相山有主峰和次峰兩峰,相距只有五百多米,分別建有兩座道觀,主峰叫老觀,次峰叫新觀,兩座道觀建築風格完全不同。主峰老觀山勢比新觀要高,四周卻沒有砌擋風圍牆,大殿建築為民宅式大殿;次峰新觀比主峰老觀山勢要低,四周卻砌有高大厚實的擋風圍牆,裡面是前後通風的橋拱式大殿。但是裡面供奉的神像卻完全相同。所以此為第四怪。
第九大特點、“相山書院”
相山古代交通極為不便,海撥又在上千米的山上,卻建有官方學堂,相山書院;這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因為其它地方的書院都是建在山腳下的,如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以及湖南的岳魯書院”等等都在山腳下;所以此為第五怪。
·第十大特點、“夏天無蚊”
相山海撥只有一千三百多米高,夏天卻沒有一個蚊子,而且晚上必須要蓋被子,很多海撥一千五百多米、一千七百多米、二千多米的高山上還有蚊子,而相山就是沒有蚊子,所以此為第一奇。
第十一大特點、“頂峰有水”
一般廟建在山頂上,水不一定完全是在山頂上的,因為水需要一定的地氣、地壓才能上得來,而山頂上是完全沒有地氣壓的,所以,一般都要離開山頂一段距離才會有水,在全國普遍都是這樣的,而相山萬福宮的水井卻在山頂廚房旁邊,這是極其少見的;所以此為第二奇。
第十二大特點、“老觀無圍牆”
相山經常刮著五至八級大風,有時甚至十級大風,而相山萬福宮老觀卻建在山頂風頭上,外面還沒有擋風圍牆,這在全國也是很少見的,所以此為第三奇。
第十三大特點、“神像朝代之多”
相山萬福宮建築規模並不是很大,卻供奉著道教各個不同類別,各個不同朝代的神靈;這種現象在整個道教中是很少見的,所以此為第四奇。(這也有可能是稱為“會靈洞天”的原因)。
第十四大特點、“噸石建築”
萬福宮古建築群上到處可見上千斤重,甚至幾千斤重的巨石,不知道在古代這些巨石是如何搬動砌上牆去的,就是以我們現代人的智慧,在以前的條件下也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此是第五奇。
第十五大特點、“外人不知”
相山已有“四絕、五怪、五奇”之奇特;而且崇仁縣古代就叫“巴陵縣”也在相山腳下;像相山有這么多“人文、地理、環境”上的優越條件,本應該是聞名遐邇的“名山聖地”,可就是出崇仁縣以外幾乎就無人能知,無人能曉,你說奇不奇!怪不怪也。所以此為第六奇,歡迎各界人士,有識之士前來破疑解惑,指點迷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