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由來
崇仁古鎮在浙江嵊州之西,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寧年間,受皇帝敕封的義門裘氏從婺州分遷此地,裘氏以崇尚仁義為本,故名其地為崇仁。
沿革
據《裘氏宗譜》記述:先祖裘睿於晉建興四年(316),隨晉元帝南渡,隱居婺州。子尚義熙中徙會稽雲門,熙寧間(1068~1077),裘氏分遷嵊西。裘氏家風,以崇尚仁義為本,崇仁也因此得名。
宋嘉定間設崇仁鄉,明萬曆年間形成集市。清康熙時設崇仁鎮,
民國元年(1912)設崇仁區,下轄崇仁鎮。
1949年6月建區,轄順一、順二、安富、馬仁、桂秀鄉和崇仁鎮。
1950年6月,廣利鄉自三界區劃入;同年7月,設為20個鄉、1個鎮;11月,劃出谷來等7個鄉新建北山區。
1952年9月,崇仁鎮改為縣直屬鎮。
1956年3月,甘霖區的趙馬鄉、范村鄉分別劃入春聯、富潤鄉,塘丘鄉併入三界區畫圖鄉,樓家鄉、丁家鄉劃給長樂區石璜鄉。全區合併為富潤、廣利、升高、春聯、民勝鄉和崇仁鎮。
1958年10月,全區成立崇仁人民公社,崇仁鎮與春聯鄉合併為崇春管理區,其他均以鄉為單位成立管理區。
1959年8月,崇仁鎮恢復為縣直屬鎮,春聯單獨建管理區。
1961年10月,復建崇仁區,5個管理區改稱為人民公社。
1964年11月,崇仁鎮改為崇仁公社,仍歸屬崇仁區。
1965年2月,區機構撤銷。
1970年,春聯併入崇仁公社,次年仍分設。
1973年7月、1981年1月先後復設區委、區公所。同年3月,崇仁公社恢復鎮建制。
1983年10月實行政社分設,其他5個公社改建為春聯鄉、升高鄉、民勝鄉、富潤鄉、廣利鄉。
1992年5月,撤崇仁、春聯、升高、民勝合併為崇仁鎮。
2001年12月,撤銷富潤鎮、廣利鄉,與崇仁鎮合併,設立新的崇仁鎮。(摘自《嵊州市志》)
行政區劃
2006年
全鎮面積179.63平方千米,人口8.53萬人。
轄3個居委會、129個行政村:街東居委會、街西居委會、富潤居委會、崇仁一村、崇仁二村、崇仁三村、崇仁四五村、崇仁六村、崇仁七八村、崇仁九十村、岩下村、黃岩下村、長灣村、馬仁村、趙馬村、上湖蔭村、下淡竹村、官莊村、繞溪村、白水坑村、坑東村、張村村、三懋樓村、坑口村、蟹鉗村、秀峰村、長龍崗村、迎聯村、應桂岩村、茶亭崗村、石門村、馬家田村、藤家崗村、園山村、鉗口村、胡家村、娥交嶺村、烏石弄村、上淡竹村、下應村、里王村、外王村、王家市村、東崗頭村、嶺下村、里高村、外高村、羊岩村、王家年村、瓦窯灣村、淡山村、東升村、竹園崗村、橫崗村、西青村、橫下村、招龍橋村、亭山村、李家宅村、溪灘村、下相村、黃家村、塘崗村、石塘嶺村、升二村、升三村、升四村、來嶺村、居頭村、五龍寺茶場村、嶺頭山村、茅廟村、石大門村、仙桃村、中湖蔭村、白水墩村、富一村、富三村、里門坑村、前村村、雅嶺村、福坑口村、安家村、上安田村、夫人廟村、陸家村、下安田村、箭坑村、箬帽墩村、張家村、范三村、支鑒路村、溪濱村、楊橋村、富二村、金田村、嶺腳下村、竺家村、范二村、江村村、富四村、朱家堰村、董郎崗村、馬家坑村、協相村、新官橋村、花田坂村、逵溪村、石木灣村、白花村、石樓對村、黃家塘村、外湖村、西湖村、宋家墩村、泥塘村、雅基村、袁田岙村、楊宅村、史家村、史家坂村、饅頭山村、木馬峧村、湖村橋村、東莊村、地雅園村、龍溪村、裘岩村、後山頭村、若水村、藏崗村、界石村。鎮政府駐地新街西路35號。
2007年
崇仁鎮:由原來129個行政村調整為63個行政村。
1.崇仁三村:由原三村、園山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43戶、1183人口,總區域面積1.0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三村。
2.崇仁七八村:由原七八村、岩下、黃岩下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973戶,2656人口,總區域面積3.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七八村。
3.馬仁村:由原馬仁、烏石弄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869戶,2427人口,總區域面積3.4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馬仁村。
4.胡家村:由原胡家、娥交嶺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208戶,563人口,總區域面積1.3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胡家村。
5.湖蔭村:由原官莊、鉗口、上湖蔭、中湖蔭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791戶,2191人口,總區域面積2.5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中湖蔭村。
6.趙馬村:由原李家宅、亭山、繞溪、趙馬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1116戶,3005人口,總區域面積3.6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趙馬村。
7.淡竹村:由原下淡竹、上淡竹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74戶,1281人口,總區域面積3.46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淡竹村。
8.富四村:由原富四村、竺家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651戶,1716人口,總區域面積2.1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富四村。
9.福安村:由原福坑口、雅嶺、里坑門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96戶,1676人口,總區域面積8.7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福坑口村。
10.富西新村:由原陸家、嶺腳下、夫人廟、箭坑村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687戶,1777人口,總區域面積5.2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陸家村。
11.張家村:由原箬帽墩、張家、朱家堰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66戶,1041人口,總區域面積1.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張家村。
12.濱橋村:由原溪濱、楊橋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03戶,1060人口,總區域面積1.2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溪濱村。
13.范村:由原范二、范三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872戶,2152人口,總區域面積3.0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范二村。
14.安江村:由原下安田、江村、上安田3個村及東風茶場合併組成。總計840戶,2173人口,總區域面積4.7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安田村。
15.升一村:由原下相、黃家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49戶,1556人口,總區域面積2.3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下相村。
16.廿八都村:由原升二、升三、升四、石塘嶺、塘崗5個村合併組成。總計1060戶,2920人口,總區域面積3.86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升二村。
17.東嶺村:由原東崗頭、嶺下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41戶,1274人口,總區域面積4.1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東崗頭村。
18.高湖頭村:由原外高、里高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111戶,325人口,總區域面積1.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外高村。
19.秀峰村:由原秀峰、蟹鉗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232戶,662人口,總區域面積5.0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秀峰村。
20.坑口村:由原坑口、里王、外王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258戶,773人口,總區域面積3.5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坑口村。
21.張村:由原白水坑、張村、坑東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845戶,2459人口,總區域面積9.6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張村。
22.石門村:由原馬家田、藤家崗、石門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41戶,960人口,總區域面積4.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石門村。
23.茶亭崗村:由原茶亭崗、羊岩、長灣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16戶,1472人口,總區域面積3.1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茶亭崗村。
24.橫崗村:由原橫崗、居頭、茶場、來嶺、竹園崗5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49戶,1322人口,總區域面積4.8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橫崗村。
25.嶺頭山村:由原嶺頭山、仙桃、石大門、茅廟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627戶,1904人口,總區域面積7.1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嶺頭山村。
26.王家市村:由原王家年、瓦窯灣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05戶,960人口,總區域面積3.4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王家年村。
27.淡山村:由原東升、淡山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25戶,1262人口,總區域面積5.2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淡山村。
28.湖村橋村:由原外湖、湖村橋、西湖、龍溪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65戶,1538人口,總區域面積2.2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外湖村。
29.董郎崗村:由原東莊、董郎崗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205戶,558人口,總區域面積3.3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董郎崗村。
30.泥塘村:由原泥塘、雅基、後山頭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53戶,1429人口,總區域面積2.8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泥塘村。
31.馬家坑村:由原馬家坑、協相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10戶,935人口,總區域面積1.5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馬家坑村。
32.新官橋村:由原新官橋、花田坂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76戶,1083人口,總區域面積1.5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新官橋村。
33.逵溪村:由原袁田岙、逵溪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78戶,980人口,總區域面積2.4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逵溪村。
34.若水村:由原石木灣、若水、白花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55戶,1235人口,總區域面積2.6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若水村。
35.木馬峧村:由原木馬峧、史家坂2個村合併組成。總計172戶,430人口,總區域面積0.6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木馬峧村。
36.石樓對村:由原洋宅、石樓對、史家3個村合併組成。總計572戶,1498人口,總區域面積2.3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石樓對村。
37.藏崗村:由原藏崗、黃家塘、界石、饅頭山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720戶,1721人口,總區域面積3.5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藏崗村。
38.崇仁一村、崇仁二村、崇仁四五村、崇仁六村、崇仁九十村、橫下、下應、溪灘、西青、招龍橋、富一、富二、富三、安家、金田、前村、支鑒路、王家市、三懋樓、白水墩、長龍崗、迎聯、應桂岩、地雅園、宋家墩、裘岩等26個行政村其規模和村名保持不變。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崇仁鎮,位於浙江省嵊州市西北部,離市區11千米,紹甘線穿境而過。北與紹興縣交界,東、南、西與三界鎮、仙岩鎮、剡湖街道、鹿山街道、甘霖鎮、石璜鎮、王院鄉、谷來鎮為鄰。
崇仁鎮地處嵊州市西北部,離嵊州市區11公里,紹甘線穿境而過,是一個擁有近千年歷史的文明古鎮,素有“浙東小上海”之稱。
區域面積
全鎮區域面積179.63平方公里。
地貌土壤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自然資源
崇仁鎮資源豐富,潛力巨大。
農產品
農業主導產業有茶葉、糧食、蠶桑、水果、花木、蔬菜、長毛兔、生豬、家禽。
礦產
有資料顯示,嵊州市硅藻土分布面積約有100平方公里,儲量高達2億噸,約占全國總儲量的65%,而崇仁鎮硅藻土儲量達1億噸以上,具有儲量大、面積廣、品位高、礦脈深厚、可直接大規模開採之優點,有吸附性、鬆散性、潤滑性、隔熱性、助濾性和填充性等特點。
水資源
崇仁鎮水力資源總蘊藏量1.25億立方米,1萬方以上水庫數136座,正常庫容量2557萬立方米。
全鎮共有小水電站11座,裝機容量1980千瓦,年發電量300萬度左右。
人文環境
轄區人口
轄63個行政村,8.47萬人口。(2011年6月市委、市政府對浙江嵊州溫泉湖旅遊度假區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原溫泉片9個行政村的社會經濟管理由浙江嵊州溫泉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託管,原溫泉片數據:行政村9個、農村住戶3674戶、人口10013人、地域26.97平方公里)
名勝古蹟
崇仁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宋嘉定間設崇仁鄉,明萬曆年間形成集市,清康熙時設崇仁鎮。
崇仁,是一座美麗幽靜的江南古鎮。至今仍保留著龐大的古建築群,雖然歷經千年但風貌依舊。
古建築連片成群,具有宋朝遺風、明清特色。群內廟宇、祠堂、古戲台、民居、牌坊、藥鋪、店房、橋樑、池塘、水井一應俱全。以玉山公祠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門就有100餘座,台門之間用跨街樓鉤連,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體現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
現集鎮記憶體100多座老台門,占地3.52公頃。
旅遊景觀
崇仁是一座江南旅遊名鎮。內有張伯岐故居、瞻山廟、瞻山、筆架山、張村水庫、廣利地雅園溫泉等傳統文化與山水文化融成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興於南宋、繁榮於明清的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仁古建築群,2002年起正式對外開放。隨著總投資21.9億元的浙江溫泉湖國際度假旅遊區項目的開發和生態鎮的建設,崇仁鎮將全力打造以溫泉為龍頭、古鎮為特色的旅遊品牌。
玉山公祠
玉山公祠,因崇仁鎮望族裘氏紀念先祖玉山公建造而命名,建於清乾隆辛亥(1791)年,也有稱“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待繼續考證。玉山公祠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主體建築分布在縱軸線上,自南至北依次為屏風牆、門廳、戲台、正大殿、後廳。門廳和正大殿之間兩側均建有廂房,東西北三面築有圍牆,使整座建築呈封閉狀的四合院。
玉山公祠是嵊縣越劇初創時期演出的主要戲台。
全鎮縣級以上文保單位有崇仁村建築群、玉山公祠、張伯歧故居、王金髮故居、逵溪洗履橋、瞻山廟、指道碑、董氏純節坊,其中崇仁村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玉山公祠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經濟狀況
綜述
近幾年鎮政府積極實施現代農業“三個一批”工程,到目前為止已擁有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9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17隻,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1個。溪灘榨面、西青豆腐皮、陳氏燉鴨和桂岩霧尖茶被稱為崇仁四絕。崇仁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
2010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8億元,財政總收入46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02元。
農業發展
崇仁是農業大鎮。全鎮共有耕地6萬餘畝,其中有水田5萬餘畝,山林7.5萬畝;茶園1.9萬畝,全年茶葉產量2150噸,其中名茶1200噸。水果9005畝,雷竹園面積5000畝。在家禽養殖上有規模飼養戶有100多戶,建有萬豬場1個,萬兔場1個。全鎮共有農業企業98家,其中紹興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農業專業合作社87家,涉及茶葉、蔬菜、水果、家禽、生豬、竹筍、長毛兔、農機等行業。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9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17隻。傳統食品溪灘榨面、西青豆腐皮、陳氏燉鴨和桂岩霧尖茶,歷來被稱為“崇仁四絕”。
鄉鎮企業
崇仁是工業重鎮。70年代初期,崇仁鄉鎮企業開始起步並迅速崛起,1978年以後,鄉鎮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1年以後,崇仁工業經濟得以較快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崇仁鎮鄉鎮企業潛力巨大,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速。
現有工業企業239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6家,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家,5000萬元以上企業3家,已經形成電器、服裝、絲織、建材、機電、食品、工藝、化工、印刷、陶瓷、塑膠等多門類結構的工業體系。湧現出了防火材料、金茂茶業、創益照明等一批規模型龍頭企業。全鎮工業總產值已超40億元。2007年,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7.72億元,完成銷售7.71億元,實現利潤2813萬元。
著名人士
崇仁鎮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南宋以來,出過不少人才,單裘氏一族,就有4個進士,38名舉人,仕宦者幾十人。
古有宋太師姚舜明《西溪叢語》,作者姚寬父子。近現代有東南英傑王金髮,三任鎮海炮台司令張伯歧,辛亥革命志士馬逢伯、胡士俊,剡山國小老校長裘翌芳,全國勞動模範董大媽、李政權,中國印刷史專家張秀民,著名畫家裘沙,機械、汽車工程師支秉淵、支少眉、支德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