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佛教歷史
東晉時期,高僧慧持、明果禪師等先後到峨眉山住錫修持。他們以相傳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顯靈和講經說法之所為依據,把峨眉山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崇奉普賢菩薩。據佛經載,普賢與文殊同為釋迎佛的主要助手,文殊表"智",普賢表"德"。普賢團廣修十種行願,故又稱"願"王,等號為"大行普賢"。普賢形象最富特徵的是身下騎一六牙白象,作為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普賢菩薩的名氣很大,廣有信眾,佛因山而興盛,山因佛而揚名。峨眉山被尊為普賢菩薩道場後,全山由道改佛。唐、宋逐漸轉盛,唐、宋時期,兩教並存,寺廟宮觀得到很大發展。明代之際,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侶一度達1700人之多,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至清末寺廟已達150餘座。
峨眉山佛教特點
峨眉山佛教屬大乘佛教,僧徒多是臨濟宗、曹洞宗門人。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
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八大寺廟。尼姑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覺寺、純陽殿、神水閣。寺廟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製、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在萬年寺的無梁磚殿里供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賢騎象銅像,重達62噸,高7.85米,宋朝時鑄造,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