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尼拉(華人俗稱岷里拉),馬尼拉是菲律賓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地處菲律賓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呂宋島西岸,也稱“小呂宋”,瀕臨天然的優良港灣--馬尼拉灣。馬尼拉建在巴石河兩岸。河流把城市分成兩大部分,14個區中的7個區在巴石河北岸,6個區在南岸,一個區被分成兩部分,河上的6座橋樑把城市南北兩部分連結起來。1976年11月,菲律賓政府決定把馬尼拉、奎松、卡洛奧坎、帕薩伊4個市和瑪卡蒂等13個區合併,組成大馬尼拉市,面積達626.58平方公里,人口約800萬,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稱之為“亞洲的紐約”。而現今的馬尼拉更被評為世界級城市。回溯歷史
1898年,美國人打進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統治,隨後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羅族,把四周的鄉鎮和地區併入馬尼拉,使馬尼拉逐漸擴大。1901年7月31日,馬尼拉被闢為菲律賓的特別城市,成了美國統治菲律賓的基地。從此,巴石河北岸的商業區內,大銀行、大公司、大飯店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國在菲律賓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破壞,城堡要塞周圍的建築物全部被炮火摧毀。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正式獨立,將馬尼拉定為首都。今天的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潔的熱帶花園城市,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商埠。經濟發展
馬尼拉是菲律賓的經濟中心,它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主要有紡織、榨油、碾米、製糖、菸草、麻繩、冶金企業等,產值占全國的60%。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全國出口貨物的 1/3和進口貨物的 4/5集中在這裡。馬尼拉的交通非常方便,市民出門不論遠近均習慣乘車,市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空中鐵路、公共汽車和“吉普靈”車等。“吉普靈”是馬尼拉最為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帶車篷的廂式吉普車,其車廂內有相對而坐的兩排座位,乘客可隨時打招呼上下。
馬尼拉的面貌既古老又年輕,地處亞洲又十分歐化,在馬尼拉灣岸邊,有一片在填海造地的基礎上建造的占地70多公頃的建築群,其中主要有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貿易展覽中心、文化中心、設計中心、電影中心、民間藝術劇院、超級市場和可以容納上千名旅客的廣場大酒店等。這些建築物,大多數是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興建的,設計新穎別致,融合了歐洲和東南亞的建築風格,很多建築都高達幾十層,各建築物之間,道路寬闊,兩旁有熱帶樹木和草坪,花木掩映,終年一片蒼翠。街道兩旁,到處可見潔白如玉的菲律賓國花“桑巴吉塔”。“桑巴吉塔”是忠於祖國,忠於愛情的象徵,青年們常把它作為獻給心上人的禮物,國際交往活動中,它表示純真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