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一中

岷縣一中

岷縣一中座落於縣城西南高台上。現在的岷縣一中已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完全中學,為定西地區重點中學之一。

岷縣一中

岷縣一中岷縣一中
岷縣一中座落於縣城西南高台上。
學校從 1928 年誕生到今天 , 已經歷了七十多年的歲月 , 其間四移校址,九易校名,就可知她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現在的岷縣一中已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完全中學,占地面積 36669 平方米 ,建築面積 9713 平方米 , 為定西地區重點中學之一。
岷縣一中的歷史發展 , 可分為四個階段:
1. 解放前 21 年( 1928--1949 )是孕育、誕生時期;
2. 建國至 “ 文革 ” 前 17 年( 1949--1966 )是新生、前進時期;
3.“ 文革 ”10 年( 1966--1976 )是浩劫、混亂時期;
4.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到現在( 1977--2006 )是恢復和發展時期。
四移校址
1.1928--1937 年的 10 年,附設在岷縣第一高等國小校(今岷縣城關鎮中心國小);
2.1937--1939 年的 2 年,中國小分開,中學遷至城隍廟內(今縣廣場);
3.1939--1949 年的 10 年,在岷縣劇院(今城關糧管所);
4.1949--2001 年的 51 年,現在的地址。
九易校名
1.1928--1931.1 岷縣師範講習所;
2.1931.2--1936.7 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3.1936.8--1937.12 岷縣職業學校;
4.1938.1--1943.8 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5.1943.8--1951.4 甘肅省立岷縣中學;
6.1951.4--1958.9 岷縣中學;
7.1958.9--1966.8 岷縣第一中學
8.1966.9--1968.7 岷縣長征中學;
9.1968.7--2001 岷縣第一中學。
岷縣一中的前身是創立於 1928 年 10 月 4 日 的岷縣師範講習所 , 當時附設在岷縣第一高等國小內(今岷縣城關鎮中心國小) , 辦學目的是培訓國小師資,學制一年,第二年春季招生一班 35 人,教工 4-5 人。 1931 年春, 師範講習所改為 “ 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 ,陳光虞任校長,學制改為三年,春季招生,每年招生 40-50 人,教職工 4-5 人,不足教師多由國小教師兼任。 1936 年 “ 岷縣縣立初級中學 ” 更名為 “ 岷縣職業學校 ” 同時改為秋季招生。從 1937 年起,每年招生兩班,教工增至 7-8 人,後來中國小分家,中學遷至城隍廟(今縣廣場)。 1939 年 4 月中學又從城隍廟遷進岷縣劇院(今城關糧管所),占地面積 6 畝 5 分 7 厘 8 。隨著學校規模的增大,不只岷縣境內學生上學讀書,也接收臨近的西固、臨潭、漳縣、會川等地學生。 1943 年,國中發展到 6 個班,學生增加到 342 人。 1943 年 8 月 , 省政府發文將岷縣縣立初級中學,改為 “ 甘肅省立岷縣中學 ” ,學制為三、三制(初、高中各三年), 1944 年秋 , 招高一新生一班 40 人,初一新生兩班 100 人, 有教職工 24 人(包括聘請教師) , 教學班 7 個,學生 345 人,開設的課程有公民、 國文、代數、幾何、歷史、地理、物理、化學、英文、體育等。當時正值抗戰期間,人才內流,在岷縣中學集中了一批業務水平較高的知識分子,教學質量較高。本年春開始修建新校址(今岷縣一中)。 1947 年首屆高中畢業生 23 人,考上大學 5 人。 1948 發展到 8 個班,學生增加到 346 人。 其中男生 330 人,女生 16 人。
1949 年 9 月,岷縣解放後 , 根據岷縣行政公署決定,將省立岷縣師範 , 省立岷縣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併入省立岷縣中學,於同年 11 月遷入現校址 , 占地面積 12333.4 平方米 , 建築面積 3369.7 平方米 。中、師、農三校合併後 , 全校有教職工 49 人 ,12 個教學班,學生 456 人。課程設定取銷民國時期的公民、軍訓等課,改上共同綱領、社會科學等常識、國文改為語文 , 當然不止是名稱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容全變。那時整個建築群從北向南依次是門樓、禮堂、木樓 , 都在一條軸線上。雄偉壯觀的要數木樓 , 樓上有學校領導及各處室辦公室、會議室等 , 樓下是四個教室。 1950 年 3 月於梅五副校長來校後 , 始建黨組織。 1951 年 4 月,省立岷縣中學改為 “ 甘肅省岷縣中學 ” 。 1954 年高三畢業生 7 人, 6 人考入大專院校 , 因考試成績好, 省教育廳獎鋼琴 1 架、風琴 2 架、教學儀器若干。 1957 年,反右派鬥爭擴大化 , 有七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受到批判 , 還不同程度的給了處分。 1958 年 9 月學校易名為 “ 甘肅省岷縣第一中學 ” 。這學期師生大搞所謂的技術革命 , 創造發明 , 大煉鋼鐵 , 基本沒有上課。
五十年代學校的文體活動很活躍。各班經常排練節目 , 唱歌、跳舞;開展班級之間的籃、排球比賽。學校又組織田徑運動會,選拔運動員參加縣、地、省運動會 ; 辦《岷中生活》、《岷中文藝》報刊;建立文工團, 不但在學校演出,而且在城裡鄉下宣傳演出,演出的大本戲有:《白毛女》、《血淚仇》、《漁復山》、《赤葉河》、《雷雨》等。
渡過了困難時期,學校的教學秩序轉入正常,語文組在 謝京珍 老師的倡導下恢復了刊物《岷中文藝》,更名為《岷一中》,直到 1966 年文化革命之前停刊。
“ 文革 ” 期間,學校遭到破壞,學生停課鬧革命 , 破 “ 四舊 ”, 立 “ 四新 ” 。 1966 年 9 月,改校名為 " 甘肅省岷縣長征中學 " 。 11 月份學生開始大串連,學校處於混亂狀態,圖書被盜、桌凳、門窗、床鋪、玻璃等物也遭到嚴重破壞。 1967 年 3 月 , 成立五人臨時領導小組 , 維持秩序。 1968 春 , 軍宣隊進校支左, 7 月 12 日 , 校革命委員會成立 , 復名岷縣第一中學。 9 月 25 日 ,武都地區派工宣隊進校 " 領導一切 " 。 69 年 , 在毛主席的 “ 教育要革命、 學制要縮短 ” 指示下 , 學制改為二、二制(初、高中各二年) , 實行春季招生。 1973 年,遵照 “ 五七 ” 指示 , 開門辦學 , 學生分級分批學工、學農、學軍。從 1969 年 2 月到 1977 年 8 月 , 連續九年 , 城鎮戶口的初、高中畢業生 , 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粉碎 “ 四人幫 ” 後 , 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 隨著黨的各項正確政策的貫徹執行 , 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才逐漸恢復 , 獲得新生。 1979 年改為三、二制 , 或名為五年一貫制 ( 國中三年、高中二年 ) ,復為秋季招生。 直到 82 年 8 月又恢復為三、三制。在鄧小平同志的 “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 的指示下 , 落實知識分子的政策 , 給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教師平反冤假錯案 , 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 教學秩序日趨穩定 , 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因此 , 1986 年高考取得了好成績,有 37 人被大專院校錄取 , 占高三畢業生總數的 21.5% 。如蔣鎖紅考上清華大學水電系 , 這在學校的歷史上還是前所未有的。 八十年代 , 學校兩次評為定西地區先進集體 , 五次評為縣級先進集體。教師王自篤 1984 年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 , 郎孝良 1989 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 李 等 5 人獲省 “ 園丁 ” 獎, 4 人評為定西地區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 2 人評為定西地區優秀教師 , 學生多次在全國、全省學科競賽中獲獎。 尤其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每年都有獲獎者 , 省、地、 縣有關領導將岷縣譽為 “ 物理縣 ” 。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這 20 年中,考入高校的學生一年勝過一年,像清華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也不乏岷縣一中的學生。考入高校的學生、畢業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的有於興中(美國) , 王長安(美國)、馬新明(美國)、 董維國(新加坡)、路鵬南(德國)、岳安祥等二十五人。
隨著改革前進的步伐 , 學校也得到發展, 86 年 6 月,在操場北邊建成磚混結構 3 層教學大樓一棟,建築面積 2680.16 平方米 ,內有 15 個教室 , 學校領導和各處室辦公室,以及國中各年級辦公室等, 91 年 8 月, 在前院又建成磚混結構 3 層教學大樓一棟,上有 12 個教室 , 高中各年級組辦公室。 91 年 10 月 , 建成傳統風格的新大門。
從 1949──1995 年 , 已畢業學生 13356 人 ( 高中畢業 5260 人 , 國中畢業 8096 人 ) 。解放前 21 年( 1928-1949 ),共畢業 608 人(高中生 56 人, 國中生 552 人)自新中國成立到 1995 年,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是解放前的 21.9 倍。校友遍及全國各地,很多人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和國家 “ 四化 ” 建設棟樑之材。他們有的是知名專家、學者、教授,有的是作家、醫學家、軍事家、更多的是甘為人梯的中國小教師,有的已成為甘灑熱血的戍邊英雄戰士 ...... 他們的光輝事跡和業績,給母校增添了榮譽和光彩。 1994 年 6 月 , 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 實行 “ 校長負責制 , 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 , 目標管理制 ” 的科學管理,各處室工作都以教育教學為中心 , 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98 年 8 月於治中校長主持工作以後 , 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 明確辦學思想,提出學校、教師、學生的奮鬥目標、加強校風、教風、學風的三風建設,因此,各項工作更有起色 , 校園內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現在岷縣一中師資力量雄厚 , 人才濟濟。近年來 , 有 11 名教師,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27 篇,有 18 名教師 , 在省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32 篇。教學設備及教學手段走向現代化,剛剛起步,已建成的電教中心,下設四個室:微機室、教師備課室、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有較為完備的理化生實驗儀器,可供物理、化學、生物課的部分實驗;有專為教師服務的資料室;有為學生開放的課外閱覽室,更有三萬餘冊的圖書室;有立卷四百餘卷的檔案室。 1999 年秋設立教研室,出《教研簡報》 23 期,教師論文集五本; 2000 年冬恢復校報,改名為《岷中風景線》 , 同時成立《紫蕾》文學社,已出三期,為了全面實施藝術教育,學校組建了各種興趣小組,有音樂興趣小組、舞蹈興趣小組、美術興趣小組、高考音樂、美術輔導班,由專任負責,正常開展活動。各班同學也在課外活動排練節目 , 一旦慶祝節日就登台演出。 在學校春秋兩季舉行的文藝演出和田徑運動會,以及每年四月的藝術體育節活動中表演節目,開展田徑比賽,展出師生書畫,受到師生及社會人士的好評,也贏得了縣上有關領導的交口稱讚。
1998 年秋季為方便學生的體育鍛鍊,拆除部分危房,擴大操場,同時從南到北砌一道長一百多米的磚牆,隔開教學區與住宅區。 2000 年秋季又硬化了國中教學樓前的地面,又用預製塊鋪了通向圖書室及花園中的道路。
1998 年 11 月建成康居樓 1 幢 5 層 , 建築面積為 3689.86 平方米 , 總投資 180 萬元,省教委配套資金 26.4 萬元,其餘為住戶個人集資,有 32 戶教職工住進了樓房。
2006年,我校成功實現人事,改革旨在切實加強岷縣一中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現體制轉換、機制創新。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現在的岷縣一中正呈現出蓬勃生機,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

相關條目

霍松軍

霍獻芳

霍義民

武榮碑

索尼愛立信W43S

夏普703shf

龍威虎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