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抗金故壘

岳飛抗金故壘

岳飛抗金故壘,位於南京南郊牛首山及韓府山山脊處。南宋建炎四處(1130年)四月,“兀朮趨建康,(岳)飛設伏牛首山待之”。所謂“故壘”,便是岳飛大戰牛首山時留下的遺蹟。後來,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時也曾加以利用。

簡介

岳飛抗金故壘岳飛抗金故壘

岳飛抗金故壘,位於南京南郊牛首山韓府山山脊處。南宋建炎四處(1130年)四月,“兀朮趨建康,(岳)飛設伏牛首山待之”。所謂“故壘”,便是岳飛大戰牛首山時留下的遺蹟。後來,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時也曾加以利用。

牛首山,俗稱牛頭山,座落在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的起伏的丘陵之間,頂峰高243米,面積約5平方公里。因山勢陡峭,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韓府山,地處牛首山以北,綿延數里,北起鐵心橋東約500米處的秦淮河邊,南與牛首山緊密相連。牛首山和韓府山,形成南京南郊的一道天然屏障。

抗金故壘起於鐵心橋秦淮河邊的韓府山。山脊處多裸露山石,較險峻。自然裸露山石的斷隙處,有較為明顯的人工堆壘與其連線的痕跡。因年代久遠,兩邊多為倒塌散亂的石塊。此段長度約為300米。

繼續南去至鐵心橋鄉陳家窪山,故壘偏離山脊而西下20餘米。中斷200米以後,又出現明顯故壘痕跡,仍處山脊部,故壘高低參差不齊,底寬2.5米至3米不等。

北起第3個山峰前約50米處,故壘改呈“丁”字狀,原沿故壘西側之羊腸小道,越過故壘通向峰頂。東西向故壘較為完整,高度約1術。自“丁”字形故壘交點處,向東約200米至山腳,有一泥漿塘,故壘終止於山腳塘邊;向西約5000米有一山溪,再去150米左右,為兩山間溝壑,故壘高約1米,寬約1.5米,壘砌整齊,苔薛遍布,逶迤婉蜒,沿溝壑至山腳自然消失。山腳為定坊村小南海砂場。東西向故壘約有1000米。

自定坊村至高家庫村山上,故壘遺蹟不甚明顯。至龍泉寺後山,故壘遺蹟又復出現。距龍泉寺文物保護標誌碑約200米處有一山口,沿山脊上行,較為明顯的故壘遺蹟有200米左右;然後直角向南拐彎,便散亂不全,但其人工痕跡仍非常明顯,此段終點為高家庫採石場,長度約400米。

故事

龍泉寺後山仍為韓府山之一部分,當地人都習慣稱其為將軍山或斷臂崖。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這裡至今還流傳著與岳飛抗金有關的故事:

龍泉寺東側有一個岩洞,高約5米,寬約12米,深約4米,夕卜廣內窄,頗似一天然佛龕。據寺中老僧介紹:南宋時,岳飛大戰牛首山,一員猛將深入敵陣,奮勇衝殺,殺死許多金兵,這員猛將的一隻臂膀也被敵人砍斷。於是,他隱身在這個岩洞中養傷,後來被當地老百姓發現,他們送茶飯,採集中草藥,幫助其療傷。不久,將軍傷好又奔赴抗金戰場。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因抗金而斷臂的英雄,遂命名此山為將軍山,崖為斷臂崖。

自龍泉寺至牛首山腳,多田地、池溏、村莊,又為寧丹公路所隔,察無抗金故壘,普覺寺公墓位於牛首山東北方向的山腳處。由公墓處上山,漸見故壘遺蹟。行約千餘米,沿山脊南去,尚有1000多米較為完整的故壘。距牛首山主峰所謂牛眼睛、牛鼻子約400米處)石壘逐漸消失。這一2000餘米抗金故壘,有一明顯特點,即故壘兩側的老虎刺、山竹、茅草和藤蔓等,自然地形成護壘“屏障”,使故壘得以較好的保存。

另外,在牛首山東南方向“鳳”字崖下近水閣村處,尚有斷續故壘,長約200餘米。

一言以蔽之,自鐵心橋東500米處的秦淮河邊,至牛首山主峰,抗金故壘仍斷續殘存約計4200餘米。岳飛大戰牛首山,距今已有860年,故壘遺存至今,且有若干段完好者,亦可謂難得也。

岳飛對於收復建康(今南京)甚為得意,曾於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望日,在《宜興張氏桃溪園廳壁記》中寫道:“總發從軍,大小二百餘戰,雖不及遠涉遐荒,亦足快國事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復……即當深入邊庭,迎二聖復還京師,取故地再上板籍。他時過此,勤功金石,豈不快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