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寺古鎮

岩寺古鎮

岩寺古鎮,從潛口古民居前行約五公里,便可見文峰古塔傲然立於岩寺古鎮之中。該鎮現為黃山市徽州區治所,舊為登臨黃山的咽喉之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岩寺古鎮岩寺古鎮
附近著名景觀除潛口古民居外,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呈坎寶倫閣以及綠繞亭、老屋閣等一大批古建築,還有許海峰國際射擊俱樂部、黃山垂釣中心等現代遊樂設施。
岩寺是新四軍軍部八省健兒會師之所,現存有新四軍軍部舊址,留有陳毅元帥等在此戰鬥生活的遺蹤。

特點

岩寺古鎮“小延安”
岩寺古鎮岩寺古鎮
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的軍事地圖上,我們發現一個諸多箭頭集中指向的地名 :岩寺;在新四軍軍史的首頁上,我們又讀到了這個被譽作“江南小延安”的地名:岩寺。於是,在耳畔陣陣猶然迴響著的昔日“北有延安,南有岩寺”的宣傳口號聲中,我們慕名走進了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的岩寺古鎮。
岩寺成鎮於南宋時期,至明時已是一個“鱗次萬家,規鄉十里,商賈雲集”的皖南重鎮了。然而岩寺的聞名遐邇,卻是在1938年4月4日新四軍軍部完成從江西南昌北移於此的時候,八省游擊健兒的萬餘將士,在這兒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集結、點驗、整編和訓練,然後挺進雲嶺軍部、奔赴抗日前線。
而今漫步岩寺古鎮,處處可見革命遺蹟,讓人置身於濃郁的“江南小延安”的氛圍:豐樂河從鎮邊潺潺流過,那清澈見底的河水,當年曾飲過葉挺將軍的戰馬;河畔上文峰塔巍然聳立,納塔旁的鳳山台上,當年曾吶喊出新四軍將士們抗戰到底的誓言。那條青石板鋪築的古鎮長街,當年曾迎來四面八方前來參軍投戎的青年男女;那座蒼老的石拱橋“洪橋”的橋頭小屋“香積”里,每時每刻似乎還在傳出當年機要電台的收發報的“嘀嘀”聲。江家祠堂里,還能聞到當年修械所的火藥香;朱舫兵站里,還在傳頌著周恩來副主席當年夜宿兵站的軼事;東家廚房水缸里,曾經盛過新四軍戰士挑來的清水;西家八仙桌上,曾經留下平民同學文化的讀書聲。戰地服務團教唱過的《游擊隊之歌》,還在古鎮的喇叭里播放,新四軍將士們佩戴過的《N4A》的臂章,還在紀念館的展櫃裡閃光………當年的岩寺古鎮,竟然與葉挺、項英、張雲逸、袁國平、周子昆、李一氓等一大批新四軍的高級將領的英名產生過相關連結;今日的岩寺人,人人都以那段千載難逢的紅色歲月而自豪,個個都能向你如數家珍般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故事最精彩的地方,當屬岩寺鎮后街陰山巷的金家大院了,因為這裡當年是新四軍的軍部所在地,今日是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江澤民總書記“鐵的新四軍”的題詞,金光閃爍地高懸於展廳之首;各新四軍老戰士們舊地重遊的留言,也製成了墨寶條幅高懸;樓上會議室里的茶杯,依然如舊地陳放著;樓下葉挺軍長臥室里的手搖電話機,仍在全天候保持暢通;那對破舊的沙發椅,仍在講述著陳毅與鎮上羅醫生對弈的棋局;而那把葉挺辦公的古老木椅底下的“新四軍軍部借方友文”的一行毛筆字,則向人們講述著“新四軍秋毫無犯、借物璧還”的往事,與“後來為了籌辦紀念館,方家後人又一次讓木椅詩意般地二進金家大院”的新聞。
在神州城鎮行列中,這座以“江南小延安”而著稱於世的岩寺古鎮是別具特色的。現在,岩寺古鎮正進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和各支隊駐地陳列室的擴建工作,並新修通往軍部的參觀道路和停車場,出版《新四軍在岩寺》、《鐵的新四軍》等文史資料,收集珍貴歷史圖片和歷史文物,並新建一座紀念碑,做足、做好“江南小延安”文章,走出一條獨特的城鎮建設之路。岩寺古鎮,一個令萬千新四軍將士魂牽夢繞的青春聖地,一座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學校,一處特色獨具的紅色旅遊勝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