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韶子

山韶子

山韶子,拉丁學名:Nephelium chryseum Bl.為山龍眼目、山龍眼科、山龍眼屬的一種喬木,產勐海、金平、屏邊、河口;中國、東南亞均有分布,果肉味酸甜可食;種子油可制肥皂,作潤滑油;樹皮及果皮可提栲膠。

基本信息

所屬卷

:Nephelium L.

所屬科山韶子

:Sapindaceae

中文名

:山韶子

其它中文名

:毛荔枝(勐侖)、山龍眼(金平)、山荔枝、假荔枝、狗骨頭(屏邊)、“姊不藍牛”(屏邊瑤語)。

文獻來源

:Nephelium chryseum Bl. (1847); Kurz (1875); Lecte. (1912); Radlk. in Engl.(1934).
Nephelium lappaceum auct. non L. : Hu, Wang et Hsia (1938); N. lappaceum L. var. topengii How et Ho (1955) p. p. quoad specim. yunnan. , vix Xerospermum topengii Merr. (1923);

描述欄位

:喬木,高約6—20(—30)米;小枝圓柱狀,暗褐色,具條紋,疏被近銹色粉末狀毛,幼枝被近黃色微絨毛。羽狀複葉長10—40厘米,有小葉3—5對;葉柄長5—9厘米;小葉對生或近對生,近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多少偏斜,楔形,全緣,葉面無毛,具光澤,葉背疏被平伏微柔毛,蒼白色,側脈(9—)11—14(—17)對,在葉背隆起,網脈不顯;小葉柄長4—6毫米。圓錐花序腋生或生於枝頂,密被金黃色微絨毛,雄花序與葉等長,長10—16厘米,雌花序較短,長約10厘米;花小,淡黃色;花柄長約2毫米,被毛;花萼淺杯狀,5—6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外面被銹色柔毛,裡面和邊緣被灰白色絨毛;無花瓣;花盤近無毛,環狀;雄蕊8,伸出,花絲線形,長約3毫米,中下部被長柔毛,花葯長圓形,微被毛;子房橢圓形,2裂,被長硬毛,花柱2裂,下彎。果大,橢圓形,長約4厘米,徑約3厘米,密被軟刺,幼時金黃色,成熟時橙紅色,乾時轉黑褐色,刺長7—12毫米,扁平,基部闊,向上漸狹而成鑽形,先端鉤狀,無毛。花期2—4月,果期5—7月。

分布及生境

:產勐海金平屏邊河口;生於海拔420—1530米的密林中潮濕處。我國廣西亦有。分布緬甸,越南北部,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加里曼丹)及菲律賓(八打雁)。我國新記錄。

用途及功能[1]

:果肉味酸甜可食;種子油可制肥皂,作潤滑油;樹皮及果皮可提栲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