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豌豆(原變種)

山野豌豆(原變種)

山野豌豆(原變種),豆科植物。本種繁殖迅速,再生力強,是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及綠肥作物之一。其花期長,色彩艷麗亦可作綠籬、荒山、園林綠化,建立人工草場和早春蜜源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山野豌豆(原變種)山野豌豆(原變種)

種中文名:山野豌豆(原變種)

種拉丁名:ViciaamoenaFisch.exDC.var.amoena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屬拉丁名:Vicia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2)卷||豆科LEGUMINOSAE||大葉野豌豆組Sect.CassubicaeRadzhi||山野豌豆(原變種)ViciaamoenaFisch.exSer.var.amoena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植株被疏柔毛,稀近無毛。主根粗壯,鬚根發達。

莖具棱,多分枝,細軟,斜升或攀援。偶數羽狀複葉,長5-12厘米,幾無柄,頂端卷鬚有2-3分支;托葉半箭頭形,長0.8-2厘米,邊緣有3-4裂齒;小葉4-7對,互生或近對生,橢圓形至卵披針形,長1.3-4厘米,寬0.5-1.8厘米;先端圓,微凹,基部近圓形,上面被貼伏長柔毛,下麵粉白色;沿中脈毛被較密,側脈扇狀展開直達葉緣。總狀花序通常長於葉;花10-20(-30)密集著生於花序軸上部;花冠紅紫色、藍紫色或藍色花期顏色多變;花萼斜鍾狀,萼齒近三角形,上萼齒長0.3-0.4厘米,明顯短於下萼齒;旗瓣倒卵圓形,長1-1.6厘米,寬0.5-0.6厘米,先端微凹,瓣柄較寬,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斜倒卵形,瓣柄長0.4-0.5厘米,龍骨瓣短於翼瓣,長1.1-1.2厘米;子房無毛,胚珠6,花柱上部四周被毛,子房柄長約0.4厘米。莢果長圓形,長1.8-2.8厘米,寬0.4-0.6厘米。兩端漸尖,無毛。

種子1-6,圓形,直徑0.35-0.4厘米;種皮革質,深褐色,具花斑;種臍內凹,黃褐色,長相當於種子周長的1/3。

花期4-6月,果期7-10月。2n=12。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80-7500米草甸、山坡、灌叢或雜木林中。

產地分布

產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湖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朝鮮、日本、蒙古亦有。

模式標本

采自俄羅斯外貝加爾。

功能用途

本種為優良牧草,蛋白質可達10.2%,牲畜喜食。民間藥用稱透骨草,有去濕,清熱解毒之效,為瘡洗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