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人

山越人

山越人:越人是禹的後人。(越國是夏朝的姒姓封國,也有羋姓之說) 山越不同於越人,是地理性稱呼,是三國時期的江南地區山賊式武裝群體的稱呼。 歷史上真正出現山越這詞的其實是東漢末年以及三國時代出現的民間起義和地方武裝割據勢力。有山賊,山民,山越等稱呼。分部在吳郡,丹陽郡,會稽郡,鄱陽郡等地。大多因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而起義。 東吳屢次討伐山越其目的主要在於補充兵源,如三國時的丹陽郡當時以丹陽兵精兵輩出而聞名,也是孫策為平定江東最早招募的部隊,山越起義勢力雖屢屢侵擾孫吳後方,但也成為了東吳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辭彙:近年來隨著我國網路的普及,在網路上的地域黑愈加嚴重,山越人指浙江。景點:我國黃山市休寧縣有以山越文化為主的安徽山越文化園,在這裡你可以一起歌舞遊樂,拋棄城市的塵囂,追尋土著文化的足跡。

勢力

山越勢力主要分部在吳郡,丹陽郡,會稽郡,鄱陽郡等地,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 活躍於三國時期,屬於地方武裝性山賊式部隊,也是孫吳集團初期面對的敵人,並在後來成為吳國部隊的很大兵源和士兵組成部分。山越勢力將領有潘臨,彭綺,彭式,費棧,祖朗,嚴白虎,施但等,都是各地區地方武裝的領袖頭目。各地區山越勢力起義原因大多有不滿苛捐雜稅而起義的,也有為在亂世中自保鄉里的,還有為割據一方謀求功名利祿等,是當時江南地區落草為寇的山賊統稱。時間也從東漢末持續到三國後期

如施旦寶鼎元年(266),因民勞怨,在吳興郡永安縣聚眾數千人暴動。北上進攻建業,發展到萬餘人,後失敗。

三國志卷四八孫皓傳室鼎元年......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眾數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謙出烏程,取孫和陵上鼓吹曲蓋。比至建業,眾萬餘人。丁固、諸葛靚逆之於牛屯,大戰,但等敗走。獲謙,謙自殺。裴注引漢晉春秋曰:初望氣者雲荊州有王氣破揚州而建業宮不利,故皓徙武昌,......既聞但反,自以為徙土得計也。使數百人鼓譟入建業,殺但妻子,雲天子使荊州兵來破揚州賊,以厭前氣。潘臨 是盤踞在會稽一帶的山越渠帥,後被陸遜剿滅。《三國志·陸遜傳》:“時吳、會稽、丹楊多有伏匿,遜陳便宜,乞與募焉。會稽山賊大帥潘臨,舊為所在毒害,歷年不禽。遜以手下召兵,討治深險,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餘人。” 鄱陽郡的彭虎、彭綺、彭旦是鄱陽郡的彭姓宗帥數十年間發動過反抗孫吳政權的三次大規模起義,每次都聚集起數萬人的規模。 祖朗和嚴白虎則分別是丹陽郡和吳郡一帶的地方大帥。祖朗領丹楊、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等諸縣大帥,嚴白虎是吳郡一帶的山賊大帥,擁兵自重,在吳郡建立規模約1萬人左右的武裝勢力。倆人都曾分別與孫策交戰,祖朗投降孫策,嚴白虎則投奔會稽賊許昭。 裴松之注寫三國志評價:於時強宗驍帥,祖郎、嚴虎之徒,禽滅已盡,所餘山越,蓋何足慮? 彼時的山越勢力還有更多,除地方勢力外還有外來招兵買馬占山為寇的,如有名的太史慈就曾在蕪湖山中聚眾自稱丹陽太守,後與孫策交戰,與祖朗一同歸於孫策。

越人羋姓說

《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阯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不得盡雲少康之後也。按世 本,越為羋姓,與楚同祖,故國語曰『羋姓夔、越』,然則越非禹後明矣。又羋姓之越,亦句踐之後,不謂南越也。」師古曰:「越之為號,其來尚矣,少康封庶子 以主禹祠,君于越地耳。故此志雲其君禹後,豈謂百越之人皆禹苗裔?瓚說非也。」

韋昭《吳語》註:句踐,祝融之後,然則越非禹後明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