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13年,建成新堂,建築面積達2249平方米,由美國牧師達吉瑞主持。維斯理堂建築式樣新穎,別名“八角樓”。禮拜堂內圓外方,堂內盜立8根大圓柱,拱型大圓頂,形成八角形;大禮堂分3層,地下室和一樓、二樓,高15米,鐘樓約18米,頂端裝有1米多高的包銅大十字架,堂內裝有鐵腿木摺椅850個。牧師樓為磚木結構的2層樓房,是牧師的宿舍。
當時的維斯禮堂是天津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天津衛理公會的中心教堂。
1932年秋,曾邀請上海伯特利布道團的宋尚節博士主領布道奮興大會。
1935年,在大禮堂東側擴建二層混合結構外堂樓房一座,樓下有小禮堂對外布道,樓上有客廳和辦公室,並有過橋與大堂相通。
1958年,基督教會實行聯合禮拜,維斯理堂成為四座聯合教堂之一,更名為濱江道教會。
1966年,在文革中教堂被占。1979年12月,濱江道堂在天津各堂中首先恢復聚會。
1991年,濱江商廈在一期施工,因地面沉降,維斯理堂損壞嚴重。
1995年,濱江商廈二期工程施工,經與天津市基督教兩會協商,決定將原維斯理堂拆除,又在哈密道山西路口拆除民房,新建山西路教堂。
1996年4月,新堂建成,比原維斯理堂增加了占地和建築面積。
建築特色

大禮拜堂設1120個席位,小堂有350個席位,並在小堂配備兩架閉路電視,播放大堂崇拜儀禮,以供小堂的信眾之用。目前是全國各地教堂中,規模較大,功能、設備較齊全的會堂。
辦公樓為磚混結構四層。辦公樓西端樓梯間屋頂建四面型頂亭,與鐘樓協調呼應。大堂門窗與辦公樓上層窗戶均採用圓形拱狀,增添了基督宗教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