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位於山西大同城西武周山西岩寺下、十里河畔的山西省立三中舊址(山西大同大學大同師範分校現址,占地面積475畝)建成於1921年,園中建築很好地吸收了西洋建築元素,中西交融、兼收並蓄,呈現出20世紀初年建築設計中的中西折中主義的典型藝術風格,顯示了當時學校管理者和建築師高遠的志向。因其特有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006年6月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直接列入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民國老校園還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大同學生運動和愛國主義思想發源地。大同民國老校園是大同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之一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山西省革命遺址
立志大禮堂立志大禮堂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VI-907

簡介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南約3公里的平旺電廠路,別名“山西大同民國老校園”。民國二年(1913年)5月,閻錫山撥款在大同籌建山西省立第三中學,1921年7月竣工。校園坐北朝南,占地近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401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建大門、辦公室、禮堂、教室,兩側有圖書館、實驗室、師生宿舍。現存建築基本保存原建築風格,具有中西式結合特徵。

歷史沿革

學校始創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校名為“大同中學堂”。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校”;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為”山西省立大同中學校”;1949年改名為“察哈爾省立大同中學校”;1952年改名“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校”;1972年改“大同師範學校”一直沿用至今。現存早期建築建成於民國十年(1921年),迄今仍基本保存完好如初。1998年學校投資540萬元興建65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其建築風格和外飾都仿照早期建築的形式,使環境風貌達到了完整的統一和協調。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二OO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由大同市文物局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狀況描述

學校早期建築坐北朝南,校門由八根方形磚柱組合而成,形成正門和側門,正門兩柱最高,側門兩柱次之,角柱最低。柱由基座,柱身和圓球形柱頂三部分組成,在兩部分的交接處,使用多變的線角,既分隔又聯繫,起著過渡銜接的作用,使造型上顯得更加完整。相間除正門和側門外還夾有低矮的反拱型牆壁,上鑲鐵花欄桿。校門兩側的八字牆建築,形成半開半敞,莊嚴開闊的空間。
進入校門後是一字形辦公樓,長91米,寬12.6米,為單層建築,正面樓外有半出檐的中式廊柱雨棚,門廊為突出的亭式建築。檐部和門窗均為西式作法。前後門貫通,後牆為碹柱式洞口,壁柱和倚柱式樣為羅馬塔司乾柱式。門外加以中式面闊三間之抱廈,山花部分飾以二龍戲珠浮雕圖案。
辦公樓後20多米處便是富麗堂皇的大禮堂,其平面布局構圖儼然一頭頭朝北方的巨型臥象。正門門廊似象尾,後門及台階踏步形成象頭,正視禮堂後部,象鼻、象牙、象眼栩栩如生。位於象頭中央的“立志”題刻,是首任校長苑友梅的題詞,寓意深刻。禮堂面積760平方米,有座位1000個,聲光效果俱佳。頂部為四阿式,灰色清水牆,白色柱子和拱門窗套,深色窗戶。列柱採用羅馬復合柱式,壁柱和倚柱之間立雕象頭,形象逼真,更顯華麗而有韻律感。
禮堂後面是12個獨立的教室,位於校園中央,南北各四個,東西各兩個,形成一個方陣,每座教室面積均為110平方米,前後開窗,頂為四阿頂,西式門窗套。教室北邊的中軸線兩側左右對稱各有一座典尺形建築,每座面積320平方米,這便是實驗室和圖書館,門外均建有門廊,門柱為用羅馬複合式,古樸典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