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閻錫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頗為人關注的政壇人物。他一生經歷了同盟會反清、辛亥革命、洪憲帝制、民國創立、中原大戰、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國民黨敗亡台灣,幾乎經歷了所有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從政治與軍事的角度而言,閻錫山與這一時期著名的中國政壇人物,如孫中山、蔣介石、張學良、袁世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各方面人士,都曾有大量的直接或間接交往。可以這樣說,閻錫山的人生經歷,就是了解中國近現代社會歷史進程,乃至了解中國國情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本書試圖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展現人物經歷和命運,以生動的筆調敘事陳情。
作者簡介
王樹森,山西寧武關人,1946年生。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從事文學藝術事業40多年來,歷任國小和中師語文音樂教師,文工團編導兼演奏員、宣傳文化幹事。縣委辦和政研室副主任、黨史縣誌辦主任、主編,縣文聯主席等。出版專著《兵變》、《隋楊淚》、《閻錫山這個人》、《岡村寧茨受審記》、《血濺中山陵》、《履蹤瞻絮》、《寧武風光集萃全典》、《蘆芽山》、《蘆芽山風物傳說》、《威風鼓》、《神武潮頌》等,主編有《寧武縣誌》,2008年結集出版《王樹森作品大系》。作品獲全國及省市級各類獎勵30餘項。被授於2004年度全國“百名人民藝術家”之一榮譽稱號。
圖書目錄
再版自序 王樹森
序言 翟品三
第一章 少年時代逸事
萬喜子家世
取名“錫山”由來
“打虎”投機失敗
初萌救國心
投奔衛老五
考取武備學堂
第二章 留學日本經歷
東渡日本
推崇日本軍國主義
親聆孫中山教誨
歸國奔走革命
第三章 辛亥得勢發跡
進入軍界,初掌軍權
老兵退伍案
起義成功,出任都督
締結燕晉聯誼
放棄太原,北走綏包
返旆歸省,滯留忻州
設定官吏,排斥異己
孫中山對山西的厚望
第四章 依附老袁助虐
三謁袁世凱
受封同武將軍
喬裝庸碌,以屈求伸
鼓譟擁護帝制
第五章 發憤稱雄山西
獨攬軍政大權
智賺黎元洪
擴軍討伐張勛
出兵湖南,商震喪師
保境安民,自立自治
“錢賺錢”和不準“打虎”
“人群組織怎樣對”
第六章 捲入軍閥混戰
靜觀直奉爭戰
陳兵石家莊
圖發展,再擴軍
擊退豫軍後的政治權衡
避實擊虛,出兵順德
開始投靠蔣介石
兩路出兵,對奉宣戰
涿州言和與擁蔣復出
攻克保定,謀取北京
第七章 亂中問鼎中原
躊躇滿志據京津
碧雲寺謁靈
編遣會議,企圖削藩
陽奉陰違,第四次擴軍
北平聯蔣與建安囚馮
由媚蔣壓馮到拉馮反蔣
“國是之爭”與決心反蔣
中原大戰
九天的國府主席
第八章 蟄伏和再起
聲東擊西逃離山西
秘密返回河邊村
東山再起,重整舊巢
制訂山西省政“十年計畫”
成立“西北實業公司”
組織反共團體,利用民眾運動
“物勞學說”的辯論
蔣委員長探病與墓廬百日
探討馬克思主義
第九章 兩面防範應變
防共圖存
堵截紅軍東征
聯共抗日
“二的哲學”與邀薄返晉
西安事變中的“五乎”電
西安事變後山西形勢
第十章 “在三個雞蛋上跳舞”
同三種力量周旋
組織大同會戰
全線放棄雁北
忻口戰役二十三晝夜
連失太原、臨汾
第十一章 製造反共“摩擦”,破壞統一戰線
鼓吹“民族革命”
祭張培梅與建克難城
從古賢會議到五龍宮會議
秋林會議上的反共輿論
“十二月事變”前前後後
法西斯式的“山三鐵血團”
“最後同志”
第十二章 從暗中勾結到與日偽合流
日本軍方的誘降試探
白壁關會談
汾陽“防共協定”的簽訂
安平會議的破裂
三友軍、內應工作及其他
“新經濟政策”和“兵農合一”
趙戴文逝世與日軍頹勢
借屍還魂的“暫存武力”之計
第十三章 從搶占太原到逃離
搶占太原與“暫存武力”
上黨慘敗、“兵農”新解及平民經濟
假和談,真備戰
和談破裂之初
“三自傳訓”、“雪恥奮鬥”與“制憲國大”
敗報頻傳
蔣介石蒞太原與美援落空
準備外逃的“大保衛戰”
謀殺黃樵松與拒絕和談
施騙術逃離太原
第十四章 在大陸上的最後掙扎
遙控太原
奔走於李、蔣之間
接請李宗仁到穗
組織“反共救國大同盟”
出任“行政院長”
有名無權,捉襟見肘
對美國發表白皮書的《感想》
出逃前的掙扎
攜帶金銀,倉惶逃台
第十五章 在台灣的慘澹歲月
被蔣介石拋棄
陽明山草廬著書十年
風燭殘年,病死台北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