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歷史
光緒十八年(1892)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投資二萬元設立火柴局,地址太原城內三橋街,火柴廠正廳曾有胡親寫牌匾“遂皇遺規”總辦候朴道,這是山西近代工業的開端。火柴局創辦後,全部手工操作,每日生產黃磷五色火柴500圓桶,每筒百餘支,商標為“雙羊”牌,由於民間不習慣使用,銷售困難所以銷售由各知縣派銷,胡聘之離職後轉商務局,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五月改名晉升火柴公司。公司成立後,日產火柴196小箱,每箱240包,經營三年間,賠銀12萬兩,光緒二十九年(1903)售山西頭等票號商渠本翹,價銀幣5000元。這也是山西民族資產興辦近代工業的開始。
渠本翹接手後,夥同喬雨亭(喬殿森,號玉亭誤傳為喬雨亭,清末候選知縣,欽加同知銜,誥受奉政大夫)合辦火柴廠,定名雙福火柴公司,生產“雙福”(圖一)牌黃磷火柴,人工排桿,做好火柴梗後,將十小盒火柴貼上商標,在包裝外貼中標一張,然後去二十五包裝入洋鐵匣內,最後裝入木製大箱(每箱240包)。日產四.五箱。民國初,喬雨亭遠赴日本,聘日本技師,併購回機械21部,生產規模已達百十餘箱。後曹煥文由日本歸國利用雙福能自制氯酸鉀,這是中國最早的氯酸鉀製造者。民國八年(1919)將改為“飛艇”牌(圖二)硫化磷火柴,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減少,進口火柴減少,“雙福”火柴售價比日本的“吾發財”(圖三)火柴售價還低。雙福火柴廠在交城關帝山砍伐木柴,安裝機械成立了火柴半成品加工廠。二十多年來,雙福公司的收入已經達40多萬元,民國十九年(1930)中原大戰,晉鈔貶值,喬雨亭其它產業倒閉,退出雙福公司回到家中,渠家又未曾經營火柴廠,所以在天津大公報上公開推盤征求購主,西北實業公司派曹煥文洽談,當時雙福公司財產總價20萬元,但渠家無意經營又停工數年部分人員需維持,所以索價7萬元,曹煥文還價45000元,當即成交.
民國二十三年(1934)西北實業公司低價購得雙福火柴公司,於四月一日正式成立西北火柴廠,同年八月開工,日產36箱(一箱7200包,每包10盒)後增加機器設備,將火柴商標改為“潛水艇”(圖四)“坦克車”,而且在將關帝山森林接手後,分設軸木分廠兩個,分別在交城縣和方山縣,製作火柴梗.火柴盒片及火柴箱板,運往西北火柴廠包裝銷售。西北火柴廠又與崑崙火柴公司商妥,兩廠價格統一,西北火柴廠因產品質量好,遠銷石家莊.綏遠(今內蒙).寧夏等地。
遭遇的發展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大舉侵犯我國領土,11月太原淪陷,西北火柴廠改作野戰衣糧廠,1938.2改為軍事管理二十一廠,委託天津中華磷寸株式會社經營管理,4月開工生產,到山西產業株式會社成立,又改名太原火柴廠。在生產普通火柴的同時,1939年開始生產安全火柴,專供日軍所屬軍政工商高級人員使用,年產量僅六十五件。初期民用火柴商標為“船牌”後太原火柴廠的商標“飛艇”和紀念火柴偽“山西公署成立三周年”等。飛艇.船牌的背面均印有反動言語和口號。日本人對火柴廠的設備只使用不維修,又採用掠奪性經營,殘酷剝削工人,在占領八年後終於在1945年8月隨著日軍投降,火柴廠又回到西北實業公司的手中。
西北實業公司派張健接手了太原火柴廠,更名為西北火柴廠,留用日人林木宇治為工程師,招工570人,經整頓在1945.11.1復工,日產硫化磷火柴“飛艇”牌104件,材料由西北其它廠供應。至1948年春,日產量升到290件。隨著人民戰爭的勝利,外來火柴原料逐漸斷絕,火柴廠裁員440多人,1948.7停產,改為西北化學二分廠,專制山炮彈 1949.4太原解放,原西北火柴廠改名為太原火柴廠。1949.11.1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人民政府工業廳,工業廳設立了輕工業科,下設太原火柴公司,職工252人,產量337萬件,產值41萬元,利稅9萬元,生產硫化磷火柴,商標為潛艇飛機兩種。1950年初山西省人民政府改設一局四公司其中設立了山西省火柴公司,下設太原火柴廠生產硫化磷“飛機”牌火柴1950.6中央召開火柴會議,撤消了山西省火柴公司。1950.7,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發布了“關於危險性工廠限期遷出市區以外的決定”在加之太原火柴廠三橋街地勢低下潮濕,房屋多為清代建築,不宜擴大生產。1950.9火柴公司去平遙.汾陽兩地考察,經調查認為平遙縣建廠可節省資金,且交通.動力.原木供應都有便利條件,在平遙城外三畛與1951.3.25破土動工1951.6.17新廠正式投產,只用了很短的時間,6.13太原火柴廠停工,職工438名全體到達平遙 火柴廠遷往平遙後,根據地域經濟的劃分,名稱為平遙火柴廠,生產‘潛水艇’火柴。1956年根據國務院限期停止生產黃磷和硫化磷火柴決定,1956.6月下旬研製出安全火柴亦稱赤磷火柴,商標為“迎澤大橋”主圖是太原新建的迎澤大橋。1962年山西省輕工業廳改為山西省輕化工業廳,此時生產的“潛水艇”“迎澤大橋的商標中廠名全稱為山西省輕化工業廳平遙火柴廠。1965年以後平遙火柴廠的商標圖案有新風景.二運會.畜產廣告.商品廣告.語錄.樣板戲.花卉.1973年火柴生產採用了多台機械自動聯合生產,淘汰了長達八十年的單機生產狀況。1975年研製成高檔安全火柴,它採用了磷酸處理梗子的新工藝使火柴燃燒後立即炭化,落下的火星瞬息即滅,並且有包裝精美的“仙鶴”火柴盒。1982年投產盤底條通過機械合成繩浸蠟後,以紙代木製作了蠟梗火柴。有龍.虎商標。平遙火柴廠的卡紙商標有菊花.三晉文物.共和國成立35周年.民間文藝.古代女傑.十二生肖等多套火花。
至1985年時,平遙火柴廠已經有一千多名職工。七個車間。九十年代後,隨著電子打火機的普及和其它原因,火柴廠逐漸消沉,只生產一些土卡普通火柴及加工一些賓館飯店的火柴。 二.在雙福火柴公司的影響下,引起了山西商人創辦火柴廠的興趣,1915年8月,聞喜縣商人和新絳縣官紳合夥集資十萬元,創辦榮昌火柴公司。生產設備.原料.技師均是出自日本。工人300多人,梗子.盒片在翼城縣山區設廠生產。日產“臥牛牌”(新絳縣城是臥牛式樣)“火炎駒”(廠內有一馬每日可往返於永濟縣,後馬死紀念所做商標)火柴100多箱,投產不久即獲巨利。1932年陝西不徵收火柴稅,榮昌公司遷往陝西華縣改名為秦昌火柴公司,後有遷往寶雞。
民國四年後,火柴廠接踵出現,火柴暢銷,盈利頗多,開創了火柴工業的黃金時代。1916年12月平遙豪紳.票號商集資六萬元,創辦金井火柴公司於平遙城外的三畛員工260餘人,日產“金井”或“金馬駒”(平遙城內有古十二景之一市樓金井,傳說井內有金色寶馬一匹,將井中映得金光燦燦)火柴70多箱。1925年以後,天津火柴成本降低,進入山西境內的厘金.入口稅等免去,又利用平綏.正太鐵路運輸,運費少,大量流入山西。1932年,國民黨政府頒布了火柴統稅法,稅金增高了十三倍,山西火柴積壓滯銷,金井公司被迫倒閉,
1924年春季,由七人組成的董事會,出資63000元,開辦了崑崙火柴公司,生產的“崑崙”“寶塔”火柴,行銷晉.陝.豫.甘四省,產量最高日產36箱(432000)小盒。1937年5月,日軍占領汾陽,1938年5月崑崙火柴公司改名為軍事管理三十二廠,由天津中華磷寸株式會社經營。日本人林木宇治任廠長。1943年6月停產,機器部分拆運太原火柴廠。1945年8月日寇投降,原公司經理等人聯名索回機械。1947年夏復工,日產四五箱火柴,十月停產。1948年7月,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汾陽縣,建廠二十多年的崑崙火柴公司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原廠股東與汾陽地委商妥公私合營。1948年11月17日復工後,職工三十多人,日產火柴六箱,並改名為汾陽火柴廠,1949年職工增加到180人,生產硫化磷火柴“崑崙。寶塔”牌年產四萬件,1950年汾陽廠因為其機關生產性,工業部門未予管理,1953年汾陽火柴廠併入平遙火柴廠。
:1923年2月,新絳縣王延蒲等人集資十萬元,在新絳北關創辦了毓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火柴商標為“鑽木取火'牌。1932年因經營不善和火柴稅金的提高,賣與他人改名燮和火柴公司,日軍侵略後改為軍事管理三十七廠,後改名新絳火柴廠,生產商標“鷹球”牌。1943年6月,被強行停產,直至1948年11月解放後的新絳縣人民政府派李永秀.張蘊真.楊俊傑利用原廠籌建火柴廠有東山盒料廠.北山梗子廠等其它單位,終於在1949年5月建成了紅光火柴廠,設備二十二台,職工307名,年產量七千八百件,由於經營不善,虧損較大,全國基本解放,火柴緊缺時期已經過,於1949年11月停產,1950年山西省火柴公司管理新絳紅光火柴廠,由於產品直銷1950年4月撤銷,生產的商標是“利民牌”。
1943年春季,西北實業公司任命廠長張健,在隰縣城外建隰縣火柴廠(由於日軍沒有占領,此處屬於閻錫山統治)日產硫化磷火柴七十餘件,商標是“洪爐台”(1942年,閻錫山為培植親信,在鄉寧舉辦"洪爐訓".他令人拆毀縣城無數民房,騰出一塊空地,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洪爐台",他曾多次在"洪爐台"上講話,也是閻軍朝會和大集會的場所)。1945年11月停產。1946年11月隰縣解放,火柴廠設備和技工二十餘人於1947年1月遷移至方山縣朱家塔村。晉綏邊區行署委派劉林元任廠長,籌辦晉綏火柴廠。他們用修舊利廢和土代洋方法於童年七月投入生產,主要設備二十餘台,石印機一台,職工2069人,年常量22320件,產品為“解放牌”(1947.5邊區發布的《關於禁止外來火柴進口的命令》中講到我邊區火柴廠,業已成立,試製耐風火柴,已告成功,最近即將生產成品,取名解放牌火柴.....)用硫磺引火,微風不易吹滅,俗名氣死風。1948年5月1日更名為兵工部十二廠,1949年6月兵工部移駐陝北,十二廠交五寨中心專屬領導,改名為建國火柴廠,同年又改名方山火柴廠,兩年間共生產四萬多件,支援了解放戰爭和供應民用,同時給新解放區培養了幹部百餘人,是山西火柴工業史上光輝的一頁。1950年6月中央決定消減廠家,壓縮產量,太原火柴廠和方山火柴廠合併職工精簡,部分職工學校學習,其餘安排其它工作。1970年,隰縣再建火柴廠,為縣營企業,職工七十多人,1979年停產,1982年復工,年產蠟梗火柴七八千件,具體停產時間和規模不詳。
1947年8月太岳解放區在高平縣馬村山溝籌建高平裕晉火柴廠,設備是將戰爭中繳獲的工具機器,加以修改,在中條山設梗子.盒片分廠,用石印自印商標,1947年12月開工,日產“燎原牌”火柴二三箱,1949年後,各種機械增加至三十台,石印機一台,四尺元車一部,全廠職工和中條山加工廠,總計293名,另外又自印“五星牌”商標,1950年歸山西省火柴公司,同年四月由於產品滯銷而撤銷。
1923年,大同張漢傑耗資數萬元建成火柴廠,因無錢購買原料而停產,此廠很可能是雲龍火柴廠。後西北實業公司成立西北火柴廠分廠,也可能是此廠。1939年,日本人將西北火柴分廠設立成蒙疆火柴廠,商標是“駱駝.天馬”(據1942年的一分布告中講到,自本年6月,安全火柴小盒在百根以下者,每是十小盒一包,售價三角二分,硫磺磷火柴每包售價三角)由此可知應當有兩種火柴,三種以上的商標,其它不詳。解放後大同市內成立火柴廠,見文革期間商標,全紙火柴“樣板戲人物.語錄”。八十年代初期,在大同市大同縣成立火柴廠,生產蠟梗火柴。
.太谷縣成立鳳山火柴公司,機器安裝,因缺乏資金而停辦。
山西省沁源縣郭道公社火柴廠生產了“沁河牌”火柴。根據商標文字.圖案我判斷其生產日期如下:建國初期,為了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進一步擴大城鄉物資交流,繁榮市場。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後鄉村工業經歷了一個高潮,由於大躍進的因素,有2195個城.鎮安排了工業建設項目....1956年1月,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並在全國分批推行,1956年,全國全國全面實行漢字的橫排橫寫。1959年1月,在上海推進漢語拼音方法,同年全國開始用拼音方法在火柴紙菸等日常生活中套用。此“沁河牌”火柴是在1959至1960年之間出品。
.八十年代中期,在對內搞活經濟政策下,出現了其它小型的火柴廠五台.榆次.長治.晉城.平定.陽城.昔陽.萬榮等縣均有分布。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不能生產高檔火柴再加之火柴屬於低價商品,限制了發展,多處於時產時停的狀態。以萬榮縣火柴廠資料較為詳細。萬榮縣火炬火柴廠,有五十戶農民入股集資創建,在縣城的寶井鄉,廠長武月選。1984年籌建,1985年1月1日投產,設備八萬元,職工八十餘人,技術人員十五人,主要設備是蠟梗機,烘乾機.裁紙機等十餘件,生產蠟梗火柴,商標在新絳縣印刷,共有三種圖案,現存一種“雙喜”商標。1986年6月,由於原材料漲價,當地經營小化工廠效益可觀,火柴廠本大利小故停產,至停產時產量大約三四千件左右。
除此廠之外,其它各廠停產原因也大同小異,由於各種原因和電子打火機的廣泛套用,至九十年代,均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