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腐爛病

山楂腐爛病

是我國北方山楂樹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在河北省興隆縣地區危害最為嚴重。

症狀

危害山楂的枝幹。症狀分潰瘍型和枯枝型。潰瘍型多發生於主幹、主枝及椏杈等處。發病初期,病斑紅褐色,水漬狀,略隆起,形狀不規則,後病部皮層逐漸腐爛,顏色加深,病皮易剝離。枝枯型多發生在弱樹的枝上、果台、乾樁和剪口等處。病斑形狀不規則,擴展迅速,繞枝一周后,病部以上枝條逐漸枯死。後期在病斑上產生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雨後或天氣潮濕時從分生孢子器中湧出橙紅色卷鬚狀孢子角。子囊殼在秋季形成。

病原

真菌,子囊苗亞門核菌綱球殼菌目黑腐皮殼菌Valsa sp.無性世代為半知菌亞門Cytospora sp.o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孢子角及子囊殼在病樹皮內越冬。翌春,孢子自剪口、凍傷等傷口侵入,當年形成病斑,經20—30d形成分生孢子器。病菌的寄生能力很弱,當樹勢健壯時,病菌可較長時間潛伏,當樹體或局部組織衰弱時,潛伏病菌便擴展危害。因此,此病多發生在管理粗放、結果過量、樹勢衰弱的園內。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修剪,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2.預防凍害。冬前適時進行樹體塗白。

3.消除菌源。早春於樹液流動前清除園內死樹,剪除病枯枝、僵果台等,攜出園外集中燒毀。

4.藥劑防治。發芽前全樹噴布腐必清100倍液,或菌毒清300倍液。

5.拾療病斑。用腐必清3倍液或菌毒清50倍液塗刷病斑,可控制病斑擴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