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於1963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為省直屬副廳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2010年經省編委批准加掛山東省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牌子。目前,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作為山東省水利廳派出的流域管理機構,代表省水利廳行使所在流域的水行政主管職責。省編委批准的內設機構有辦公室、政治處、計畫財務處、建設與管理處、規劃設計院等5個職能處室和紀委、工會等部門。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建局以來,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關心和水利廳黨組的領導下,艱苦奮鬥,勵精圖治,拼搏進取,認真按照國家治淮工作的總體部署,積極貫徹“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先後完成了南四湖治理、流域內大型河道治理和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建設。近年來,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在搞好治淮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新時期發揮流域管理機構作用的新路子,認真踐行省水利廳黨組的科學治水新理念,在流域規劃、項目審查、建設管理、防汛抗旱、工程管理、邊界水事糾紛調處、事關流域水利發展的重大課題研究等流域綜合管理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並取得了可喜成績,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11月17日,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淮河流域概況

山東省淮河流域系指沂、沭、泗河中上游水系,位於山東省南部及西南部。東西長410km,南北寬210km,流域總面積5.1萬km2。流域北以泰、沂、蒙山脈與大汶河、膠、濰河為界,西北以黃河為界,西南以廢黃河與河南、安徽、江蘇為鄰,東鄰黃海,南與江蘇接壤。受水系地形、地貌等因素影響,流域內水系分為四大片:西部為南四湖水系,中部為沂沭河水系,中南部為運河水系,東部為濱海水系。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747mm。

山東省淮河流域在行政區劃上包括菏澤、濟寧、棗莊、臨沂、日照5市和淄博、泰安市的一部分,共45個縣(區),約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流域內總人口3755萬人,耕地面積2270千公頃。流域內自然資源、旅遊資源豐富,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蔬菜產地和能源基地。區內交通便利,鐵路和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橫其間,京杭運河貫穿南北,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省確定的“一體兩翼”總體戰略布局中的魯南經濟帶,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

東調南下工程

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是一項綜合解決沂、沭、泗河洪水出路問題的系統工程,是國家為徹底解決魯南、蘇北地區洪澇災害而實施的具有長遠和全局意義的治淮重點工程。該工程主要是擴大沂、沭河洪水東調入海和南四湖洪水南下出路,使沂、沭河中上游洪水儘量就近由新沭河東調入海,騰出駱馬湖、新沂河部分蓄洪排洪能力接納南四湖洪水。我省東調南下工程從1971年開始實施,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到1981年停緩建。1991年,國務院決定繼續實施東調南下工程,根據分期實施的要求,一期工程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於2005年基本完成,總投資12.27億元。

東調南下續建工程於2005年12月開工建設,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我省東調南下工程共包括劉家道口樞紐、沂沭邳治理、分沂入沭擴大、新沭河擴大和南四湖湖東堤、南四湖湖西堤、南四湖湖內、韓莊運河擴大等8個單項工程。工程範圍涉及臨沂、濟寧、棗莊三市,總投資43.58億元,於 2011年基本完成。作為沂沭泗河水系的戰略性防洪骨幹工程,東調南下續建工程的全面完工,不僅使占我省三分之一國土面積的沂沭泗水系洪澇威脅基本得到解除,工程保護範圍內3700多萬人口、3000多個規模以上工礦企業獲得較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而且通過大官莊和劉家道口等樞紐工程為洪水資源化創造了條件,對促進從治理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提高洪水資源化水平,加快“山東水網”構建步伐,都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沿革

1、1963年12月4日,山東省人民委員會(63)魯水栗字第1387號文決定成立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在行政上、業務上受省水利廳領導。
2、1972年5月,中共山東省委魯發(1972)83號文決定,將“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改名為“山東省治淮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揮部”。
3、1988年8月2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魯政發(1988)72號文確定,根據工作需要,將“山東省治淮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揮部”更名為“山東省淮河流域工程局”。
4、2000年10月11日,山東省水利廳魯水人字[2000]36號文通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00]81號文決定,“山東省淮河流域工程局”更名為:“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作為山東省水利廳派出的流域機構,代表山東省水利廳行使所在流域的水行政主管職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