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山東建築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是在原城市建設系給水排水教研室的基礎上於1999年獨立成立的環境工程系,2004年更名為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本科)是設立較早的本科專業之一,之前對應的本科專業為“採暖通風與室內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此專業於1978年招收本科生。1980年成立給水排水教研室。1981年招收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本科生,1999 年被列為校級重點學科。2000年獲“市政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被列為校級強化建設重點學科。 2005年“給水排水工程綜合實驗室”被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1999年增設“環境工程”本科專業,2005年獲“環境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獲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2004年增設“生物工程”本科專業。
學術研究
“十五”以來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基金、山東省科技攻關、教育廳科技攻關、濟南市科技攻關等研究項目40餘項。完成了科技開發項目20餘項。先後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東高校省級優秀實驗技術成果一等獎1項,山東省冶金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sci、ei收錄50餘篇,編制國家標準2部,出版各類專著及教材多10餘部。
近年主要科研獲獎
序號 | 獲獎項目 | 獲獎名稱及等級 | 等級 | 獲獎時間 | 獲獎人(位次) |
01 | 受污染引黃水庫水淨化處理關鍵技術裝備研究與示範工程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2011年 | 張克峰(第7位) |
02 | 南水北調東線南四湖流域污染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創新與套用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2012年 | 張志斌(參與) |
03 | 南四湖藻類種群構成特徵及其水華預防控制技術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2010年 | 許兵(第9位) |
04 | 飲用水除氟工藝技術研究與套用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2年 | 武道吉(第1位) |
05 | 超薄高可靠無鹵環保型撓性覆銅箔(FCCL)材料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2014年 | 任會學 (第2位) |
06 | 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集成與套用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0年 | 武道吉(第1位) |
07 | 循環經濟內涵及生態產業園區的設計規範、評價標準研究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12年 | 朱麗(第4位) |
08 | 納米複合化學鍍Ni-P/Au的套用研究 | 山東省科技技術獎 | 二等 | 2011年 | 孫友敏(第3位) |
09 | 城鎮污水處理廠化學同步除磷機制研究與技術套用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2012年 | 張志斌(第1位) |
10 | 城市大氣微粒子污染特徵研究及套用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 | 2010年 | 劉澤常(第3位) |
11 | 哈爾濱市大型堆場生活垃圾環境行為與資源化研究 | 黑龍江省城鄉建設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2011年 | 謝冰(第4位) |
12 | 新型膦脂類呋喃肟酸活性酯的開發及套用研究 | 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 二等 | 2014年 | 任會學(第1位) |
13 | 南四湖基底污染物特徵及其釋放控制措施研究 | 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 二等 | 2010年 | 張志斌(第1位) |
14 | 城市雨洪水控制模式及有效利用研究 | 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 三等 | 2010年 | 李梅(第1位) |
15 | 草型湖泊底泥污染治理關鍵技術與套用 | 山東省科技進步 | 三等 | 2014年 | 張志斌(六分之一) |
17 | 城市污水化學同步除磷工藝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一等 | 2011年 | 張志斌(第1位) |
18 | 苦鹹水CARIX淨化技術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2012年 | 許兵(第1位) |
19 | 南四湖污染底泥生態修復治理技術 | 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指導教師 | 三等 | 2014年 | 張志斌(獨立) |
20 | 污水生態處理人工濕地植物淨化功能及濕地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2012年 | 楊義飛(第10位) |
21 | 高校校園污水生態處理中試試驗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優秀論文獎 | 二等 | 2011年 | 許兵(第1位) |
22 | 生物酶本體在文獻檢索系統中的套用 | 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1年 | 亓小宇(第2位) |
23 | 受污染引黃水庫水淨化處理關鍵技術裝備研究與示範工程 | 濟南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一等 | 2012年 | 張克峰(第7位) |
24 | 活性污泥法計算機模擬研究與套用 | 濟南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三等 | 2011年 | 王永磊(第3位) |
25 | 一種水溶性苝系衍生物pH螢光探針的合成及表征 | 濟南市第十一屆科學技術優秀學術成果獎 | 三等 | 2011年 | 馬永山(第1位)常乃豐(第3位) |
26 | 新型生物絮凝劑處理生活污水的實驗研究 | 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 | 三等 | 2014年 | 張超(第1位) |
27 | 中國可再生能源社會可接受性研究及實證分析 | 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 | 2014年 | 母銳敏(第3位) |
28 | 山東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污染特徵及生物有效性 | 山東省科技進步 | 二等 | 2014年 | 張桂芹(第3位) |
摘自學校官網
近年主要科研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立項時間 | 項目經費(萬元) | 主持人 |
01 | 受水區現有工藝運行最佳化評估與適應性研究 | 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2013年 | 150 | 張克峰 |
02 | 經濟型移動式飲用水應急供水設備及線上監測系統集成研究 | 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2012年 | 700 | 武道吉 |
03 | 中國北方典型城鎮污水處理廠溫室氣體的釋放研究 |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 2013年 | 23 | 王金鶴 |
04 | 人工濕地去除隱孢子蟲和賈第蟲的植物作用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 2013年 | 25 | 徐景濤 |
05 | 南四湖底泥內源污染治理關鍵技術 | 環保部2013年湖泊生態保護專項 | 2013年 | 100 | 張志斌 |
06 | 黃河三角洲石化園區企業集群生態化發展研究 | 2013年藍黃“兩區”重大課題研究項目 | 2013年 | 8 | 劉靜 |
07 | 水溶液中離子表面活性劑聚集體的粗粒化模擬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2013年 | 8 | 賈祥鳳 |
08 | 典型抗生素在催化臭氧化/活性炭聯用工藝中的去除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013年 | 80 | 劉建廣 |
09 | 地下水中氧化性污染物的氫自養微生物修復 | 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 | 2013年 | 3 | 張彥浩 |
10 | 高效溶藻細菌對微囊藻毒素的降解特徵及機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010年 | 37 | 母銳敏 |
11 | 優勢菌株對有毒水華藻類的降解特性及機理研究 | 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 2011年 | 25 | 母銳敏 |
12 | 聚合鋁鐵-季胺鹽類複合絮凝劑的合成及其對染料廢水的絮凝行為研究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2012年 | 5 | 孫翠珍 |
13 | 飲用水深度處理工藝中微量典型抗生素的去除機制研究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2010年 | 6 | 劉建廣 |
14 | 人工強化生物過濾技術深度處理再生水的套用研究 | 山東省教育廳項目 | 2012年 | 6 | 許兵 |
15 | 山東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 | 山東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12年 | 2 | 張超 |
16 | 氣浮為核心除藻技術研究 | 山東省科技廳 | 2014年 | 14 | 張克峰 |
17 | 基於污水再生利用的光催化膜反應器及其消毒特性研究 | 山東省科學技術發展計畫 | 2011年 | 22 | 王洪波 |
18 | 曝氣生物濾池原位控制技術研究 | 山東省科學技術發展計畫 | 2012年 | 20 | 李梅 |
19 | 21407097 厭氧消化污泥沼氣中矽氧烷生成機理和遷移轉化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2014年 | 26 | 王寧 |
20 | 重污染水體的強化混凝沉澱技術研究 | 科技部水專項 | 2010年 | 20 | 武道吉 |
21 | 自然遺傳轉化模式下溶藻細菌的功能與活性研究 | 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 | 2011年 | 6 | 母銳敏 |
22 | 鋼鐵行業典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排放特徵及環境效應 2014GSF117002 | 山東省科技廳 | 2014年 | 14 | 張桂芹 |
23 | 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內分泌干擾物在水-污泥絮體界面的行為過程及其降解機制研究(ZR2014EEM009) | 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2014年 | 16 | 王洪波 |
24 | 健康安全意識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引導作用研究——以飲用水為例 | 山東省2010年度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 2010年 | 12 | 張克峰 |
25 | 濟南市生態小區雨水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計畫項目 | 2011年 | 10 | 李梅 |
26 | 高藻水源水浮濾池淨化工藝技術研究 | 西部建築科技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 | 2010年 | 2 | 李梅 |
27 | 居住區雨水收集利用與污染控制技術 | 山東省科技攻關計畫項目 | 2011年 | 2 | 王永磊 |
28 | 利用人工濕地處理暴雨溢流污水的研究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畫項目 | 2010年 | 8 | 邢麗貞 |
29 | 北方城市居住區雨水徑流特徵及滲透利用技術研究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畫項目 | 2012年 | 15 | 王永磊 |
30 | 紫外線消毒技術在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中套用研究 | 山東省省級環保產業技術研發項目 | 2010年 | 30 | 張克峰 |
31 | 屠宰廢水處理與廢棄物安全處置及資源化關鍵技術研究 | 山東省省級環保產業技術研發項目 | 2011年 | 40 | 張克峰 |
32 | 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環境安全應急預案體系研究 | 山東省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軟科學部分) | 2013年 | 劉雷 | |
33 | 重金屬污染事故應急處置技術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2年 | 40 | 張志斌 |
34 | 南四湖水環境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指南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2年 | 78 | 張克峰 |
35 | 山東省石油化工生產銷售區和中水水庫案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2年 | 50 | 張克峰 |
36 | 寧陽縣化工企業聚集區污染源調查及地下水評價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2年 | 5 | 薛維納 |
37 | 山東省重點污染河流底泥污染釋放機理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1年 | 80 | 張志斌 |
38 | 突發重金屬水環境事件的移動吸附材料研發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2年 | 7 | 孫翠珍 |
39 | 山東省重點污染河流底泥污染釋放機理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1年 | 80 | 張志斌 |
40 | 重金屬污染事故應急處置技術研究 |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項目 | 2012年 | 40 | 張志斌 |
摘自學校官網
本科教育
招生專業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學制:四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以城市水的輸送、淨化及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有關的理論與技術為主要研究內容,與城市建設事業、工業生產、環境保護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學科。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於1981年成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教研室,同年開始招生。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我校重點建設專業、山東省特色專業、山東省名校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專業、列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於2008年通過住建部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評估。
本專業培養掌握對水的開發、淨化、輸送、回收與套用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師訓練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訓練,具有較好的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給水排水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從事給水排水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程能力並掌握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等相關知識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與識圖、基礎力學、水力學、測量學、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水分析化學、水處理生物學、電工學、泵與泵站、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水質工程學、水工程施工、水工藝設備、城市水工程儀表與控制、水工程經濟、消防工程、土建工程基礎、建築電氣、建築暖通空調等。
環境工程專業
(學制:四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環境工程是一門與土木建築、化學、生物學、氣象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相關的交叉學科,通過評價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用具體的工程、規劃和管理措施,控制環境污染,保護環境與資源,使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於1999年成立環境工程教研室,同年開始招生。
本專業培養掌握環境污染防治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師訓練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訓練,具有較好的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環境工程專業工程實際問題的理論知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備城市和城鎮水、大氣、固體廢物、噪聲污染防治技術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評價、規劃、管理等方面知識的環境工程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與識圖、測量學、流體力學、分析化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水文學與水文地質、電工學、泵站與風機、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清潔生產、環境工程自控與儀表、環境工程施工、環境工程概預算、土建工程基礎、給水排水管道工程、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等。
生物工程專業
(學制:四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生物工程是運用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生物體(或部分生物體)生產人類需要的產品或改造環境的套用技術體系,是適應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需要,由生物學理論與工程結合而產生的一門學科。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於2004年成立生物工程教研室,同年開始招生。
本專業培養掌握生物工程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師訓練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訓練,具有較好的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生物工程專業工程實際問題的理論知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備良好的生物學基礎,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能力,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化工原理、工程製圖與識圖、CAD技術基礎、普通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工程進展、生物分離工程、發酵工程、發酵設備、生物製藥、食品工程、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藥物化學與分析、酶工程、細胞工程等。
精品課程
序號 | 立項年度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1 | 2005 |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 | 張克峰 |
2 | 2013 | 消防工程 | 劉 靜 |
3 | 2005 | 水泵及水泵站 | 王永磊 |
4 | 2004 | 普通化學 | 吳俊森 |
5 | 2007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劉建廣 |
6 | 2010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張桂芹 |
7 | 2011 | 水質工程學 | 武道吉 |
8 | 2011 | 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概論 | 李梅 |
9 | 2011 | 水處理工藝設計計算 | 陳文兵 |
摘自學校官網
研究生教育
一級博士點:綠色建築技術及其理論
一級碩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二級碩士點:市政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專業碩士點: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市政工程方向)
碩士研究生招生學科專業目錄
學術型 | 081403 (全日制)市政工程 (授予學位:工學碩士) |
01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 |
02水系統節能與最佳化理論與技術 | |
03非常規水資源化理論與技術 | |
04建築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理論與技術 | |
0830 (全日制)環境科學與工程 (授予學位:工學碩士) | |
Ⅰ. 環境規劃與管理 | |
Ⅱ. 環境化學與生態 | |
Ⅲ. 環境污染控制 | |
專業學位 | 085213 (全日制) 建築與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方向) (授予學位:工程碩士) |
085213 (非全日制) 建築與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方向) (授予學位:工程碩士) |
摘自學校官網
研究生導師
市政工程
武道吉 | 張克峰 | 王洪波 | 陳文兵 | 李梅 | 邢麗貞 |
譚鳳訓 | 韓慶祥 | 陳淑芬 | 張志斌 | 王永磊 | 許兵 |
張向陽 |
環境科學與工程
劉建廣 | 王金鶴 | 張桂芹 | 張華 | 朱麗 | 張彥浩 |
母銳敏 | 劉靜 | 朱兆亮 | 吳俊森 | 孫友敏 | 任會學 |
許文 | 欒興社 | 張維建 | 楊義飛 | 賈祥鳳 | 謝冰 |
徐景濤 | 鍾傳青 | 王寧 |
摘自學校官網
實驗技術
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科技開發工作,緊緊圍繞山東生態省建設總體目標,先後成立了山東省城市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建築大學污水生態處理與資源化研究中心、山東建築大學水處理研究所、山東建築大學市政工程設計研究所、山東建築大學環保設備中心、山東建築大學精誠環境工程中心、山東建築大學放射物質檢測中心等科研開發機構,實驗與研究室使用面積2700餘平米,通過強化建設與校企共建,實驗基礎設施條件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擁有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TOC分析儀、離子色譜儀、螢光分光光度計、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多參數水質分析儀、純水膜處理設備等儀器設備,主要儀器設備總值達800餘萬元,實驗室的整體裝備水平達到了國內高校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已形成水處理技術、污水資源化技術、水系統節能與最佳化技術和大氣污染與控制技術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80人,外聘兼職院士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5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1人。
給排水工程教研室
武道吉 | 張克峰 | 王洪波 | 陳文兵 | 李梅 | 邢麗貞 |
栗靜靜 | 孟德良 | 陳淑芬 | 劉靜 | 孔進 | 陳冬辰 |
張志斌 | 王永磊 | 趙增文 | 譚鳳訓 | 韓慶祥 | 張永舉 |
尹萌萌 | 王琳 | 伏苓 | 許兵 | 張向陽 | 徐景濤 |
環境工程教研室
劉建廣 | 蓋磊 | 張妮 | 張華 | 朱麗 | 張彥浩 |
孫翠珍 | 劉靜 | 朱兆亮 | 母銳敏 | 張桂芹 | 仲衍偉 |
謝冰 | 王金鶴 | 祁峰 | 王寧 |
化學教研室
吳俊森 | 孫友敏 | 王琦 | 許文 | 任會學 | 賈祥鳳 |
魏小峰 |
生物教研室
欒興社 | 張維建 | 鍾傳青 | 王靜 | 薛維納 |
亓小宇 | 張金鳳 | 張春明 | 張超 | 姜天翼 |
實驗教學中心
楊義飛 | 邵媛媛 | 王珊珊 | 王希信 | 馬桂霞 | 李雪梅 |
馬永山 | 徐曉鳴 | 侯書國 | 張素 | 劉雷 |
摘自學校官網
現任領導
黨總支書記:張克峰
副 書 記:黃 蕾
院長:武道吉
副院長:王洪波,母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