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4年(1945年)上元夜,該村歸國僑胞劉保池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而捐資倡辦“迎燈龍”盛會,沿襲至今。先由輪到“當頭”的人家糊一個“龍頭”和“龍尾”,龍身則是由各家各戶自行製作一盞盞小燈籠插在一根根串連在一起的T字形的木架上。上元之夜,“龍頭”和“龍尾”與數百盞甚至上千盞的小燈籠並湊、聚集在一起,成為一條長長的“燈龍”,而燈越多、龍越長,則象徵著鄉里人丁越興旺。表演時,前面是大旗大鑼開道,後面跟著的是成百上千個的舞燈龍手,隊伍浩浩蕩蕩,繞村而行,迎向四方。隨著燈龍的的上下左右、忽高忽低、時左時右的搖擺滾動,站在高處眺望,活像一條翻滾著的火龍。“迎燈龍”盛會為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村民主要為劉、李、陳、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