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小說描寫一群“被世界拋卻”,因而不得不走私行竊,甚至搶劫殺人的流浪者在山峽神祠內傳奇般的生活。他們在老闆提防的眼睛下,偷去一批好的細布;他們在清朗的月光里,把重傷的小黑牛拋入江中。
這是一個陰鬱、寒冷、怕人的夏日山中之夜。一群被世界拋棄的人們趁著月色住進一座破敗荒涼的神祠。
幾個人坐著,伸手取暖的陰影映在周遭,混著鹹肉的香味和松柴的芬芳。從土地菩薩的側面傳來小黑牛痛苦無力的呻吟聲。夜白飛不由得一陣陣憐惜,一聲聲叫罵。老頭子卻淡然平靜,他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吃這行飯不怕挨打就是本錢。鬼冬哥連連討好應和,老頭子便愈發來了興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來了。江風大了,江水也大了,像掃蕩這一切,像詛咒我們的存在。我也許要獨自走了。
黑夜裡,小黑牛痛苦地囈語"我不幹了",老頭子皺起眉頭。看來,他又要做什麼決定了。野老鴨望著洶湧的江水,喃喃道:"該不會出事吧!"
這時,野貓子--一個油黑臉蛋的年輕姑娘連同笑聲擠進這暗淡的世界。她手抱木頭人兒,一邊同眾人打趣,一邊在老頭子--她的父親面前撒嬌。木頭人兒的真真假假,引得眾人異常開心,於是雪融冰消,陽光明媚。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雖扮演一個不重要的角色,但竟也與野貓子作了一次農家夫妻,當了一回爸爸。野貓子果真厲害,機智從容,靈活多變,狡猾的小商販哪裡逃得出她的手心,一匹上好的布終於得手了。
半夜,紛亂的足聲和嘈雜的低語驚醒了我,一定有什麼事瞞著我,我凝神聽著。夜白飛的哀求,老頭子的斥責,小黑牛的呻吟一時間流向神祠之外。夜,愈發陰森淒郁,從壁縫中望去,一個人形似的東西被丟到江里。怒吼的江濤依舊。老頭子和野貓子迎風站在橋頭。我知道小黑牛結束了他悲慘的命運,正像老頭子說的:"在這裡,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
我無法安睡,回憶起小黑牛的往事,他躲開了張太爺的拳頭,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難道窮苦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殘酷的嗎?明天,我終於也要走了。
次晨醒來,只剩下野貓子和我。她一邊生火,一邊悠閒地唱著小曲,還不時狡黠地說小黑牛如何苦叫,如何去治傷,就像真的一樣。我憤怒了,終於說出要走的話。她立刻罵了起來,"懦弱的人只有給人踏著過日子的"我無動於衷,只冷冷地告訴她昨夜的事全都看見了,野貓子頓時就變了臉色,繼而忽然狡猾,忽然柔和,忽然狂笑,忽然惡毒。後來竟與我演出了黃桷樹下的較量。"你怎么走得脫呢?"她邊嘲笑邊唱著跑開了。
午後,來了一小隊人,正是老頭子的對頭。我趁機打趣,誰料先前還十分恐慌的野貓子反倒傲然起來:原是在刀上過日子,遲早會有這么一天。不過,最後我還是與她一起扮演了戲,真有點兒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隊人過去了事。野貓子不禁一陣狂喜,本來決心獨自幹掉我的,現在只是不再理睬我。
醒來時,已近午,只我一人,濤聲顯得單調、寂寞。但看見躺在磚地上的灰堆,灰堆旁邊的小木頭人兒,與夾留在書里的三塊銀元時,煙靄似的遐思和悵惘,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縷縷升起來了。
作品評價
小說通過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深刻反映了下層勞動人民的痛苦,表現了作者對受苦難的勞動人民的同情。
作者簡介
艾蕪,(1904-1992),原名湯道耕,筆名劉明、吳岩、湯愛吾等。祖籍湖南寶慶府武岡州新都清流鎮翠雲村3組。他剛開始寫作時,因受到胡適“人要愛大我,也要愛小我”的主張影響,遂取了個筆名,叫做“愛吾”,後來改成了“艾蕪”,從此便叫做艾蕪,而道耕的名字反較為鮮知了。
1932年,艾蕪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南國之夜》,其中的作品或反映緬甸和中緬邊境底層人民的生活,表現殖民地人民的苦難和自發鬥爭,或反映中國東北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反抗。接著,出版短篇小說集《南行記》,把奇異的邊疆之風土人情與下層勞苦大眾的悲慘生活,這樣明麗的風景與陰鬱的人生,這樣的愛與憎,交織到一處,形成強烈的對比,極為有力地抨擊了黑暗的現實。
解放前的艾蕪作品,大都取材於社會下層的生活。這構成了他創作的一個特色。
艾蕪是最早把西南邊疆地區下層社會的風貌和異國人民在殖民地統治下的生活,帶進現代文學創作中來的作家之一,對於開拓新文學創作的領域作出了貢獻。傳奇性的故事,綺麗的地方色彩,帶有神秘氣氛的邊疆生活和人物,使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抒情風格和浪漫情調。這是他創作上的又一個特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艾蕪任重慶市文化局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文聯委員等職,他曾去鞍山、大慶、小涼山等地體驗生活。所寫長篇小說《百鍊成鋼》是建國後最早描寫工業戰線和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塑造了新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形象,標誌著作家創作道路上的新發展。
艾蕪是現代文學史上獨具風格、影響深遠的著名作家。
出版信息
《艾蕪文集》第一卷收錄本文。該卷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相關作品
短篇小說集《夜景》(1936)、《秋收》(1942)、《童年的故事》(1945)、《我的旅伴》(1946)、《夜歸》(1958),中篇小說《我的青年時代》(1948),散文集《漂泊雜記》(1935)、《緬甸小景》(1943)、《歐行記》(1959),理論著作《文學手冊》,論文集《浪花集》(195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