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答人

《山中答人》是唐代詩僧齊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表現出了詩人對於禪與詩的態度,同時也表露出了詩人與其友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作品原文

山中答人

謾道詩名出①,何曾著苦吟②。

忽來還有意,已過即無心。

夏月山長往,霜天寺獨尋。

故人憐拙樸③,時復寄空林。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謾:浮誇虛妄。

②苦吟:反覆吟誦,用心雕琢詩句。

③拙樸:粗糙、質樸。

作品譯文

莫說我已享有詩名,我何曾為詩而費神。

詩句忽來算它有意,詩興已過我即無心。

夏月伴我深山長住,冬霜獨尋寺院安身。

老友喜愛我詩質樸,時將詩篇寄來山林。

作品鑑賞

出家本應六根清淨,禪寂更要無心無意,可是中唐以後,有許多的禪僧同時又是詩人,有禪門的高致,亦有詩壇的高名。齊己該詩,表現了他對於詩與禪的態度。“謾道”一詞,首先表示人傳其詩名並不符合他自己的本意,他對於詩名也漫不經心。齊已詩見於《全唐詩》有812首,不僅在詩僧中算數量較多者,在整個唐代詩人中,產量亦頗豐,但他表明:他從不苦吟詩歌,這一點區別於賈島。對於作詩是否有礙於禪道,禪門中一直有爭議,如果作詩苦吟則是起心用心,是害於禪道的。齊己作詩,全憑詩興,而詩興仿佛是身心之外物。詩興來了,將詩寫下;詩興已去,則不追不尋。這也是一種無心的境界。當然,這種境界只有既有詩才又有禪智者方可達到。作詩既然不用心,則參禪修道是作者生活的全部內容。言“夏月”,言“霜天”,實際是說長年累月皆如此;言山林長往,言寺院獨尋,即是說獨處靜修。“我”之神情如此,人若愛其形跡,“我”又奈其何。友人寄來詩篇,只不過寄給了一片空林。他的讚美,他的喜愛,激不起浪花與漣漪。這就是齊己答友人,他也希望讀者把這回答看作空谷回音,過即無心。這表現了一位禪者對詩歌的態度,頗似一位詩僧的辯護詞。

作者簡介

齊己(約864一約937)唐詩僧。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陽(今屬湖南)人。嘗住江陵龍雲寺,自號衡岳沙門。性穎悟,善琴棋書法。詩多登臨題詠、酬唱贈別之作。為時人稱賞。間有宣揚佛教出世思想或反映民生疾苦之作。風格清潤平淡而不失高遠冷峭,“江之南、漢之北,緇儒業緣情者,靡不希其聲彩”(孫光憲《白蓮集序》)。著有《白蓮集》、《風騷旨格》。《全唐詩》存詩1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