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9g記錄實驗動物的各項體測量度。根據實驗要求人為地使蜥尾作不同長度的斷殘,然後將手術後的北草蜥和多疣壁虎分別置於模擬自然生境的大玻璃缸內餵養,逐日定時觀察並記錄蜥尾再生情況。同時對正常蜥尾、斷尾和再生尾進行了解剖,觀察對比它們之間的不同。此外,還輔以尾部皮膚的縱切.探究與斷尾的關係,切片厚度為12u。實驗結果1.斷尾部位與斷尾跳動時間通常,當斷尾部位發生在接近尾基而斷尾長度超過尾長之半時,則斷尾跳動時間要比斷尾長不及一半者長,跳動時間平均為10分鐘左右,最長的達11分10秒,第1、2、4號北草
蜥的斷尾長度不超過尾長的50%,其平均跳動時間只有5—6分鐘。由此可見,斷層越長,跳動時間愈久,反之.斷尾跳動時問就短。同樣,多疣壁虎斷尾跳動時間也與斷尾長度成正比關係,同時還發現除第5號壁虎外.其它個體受刺激時自殘丟棄的斷尾.都大於尾長之半。手術時,我們擬以人工法折斷其小部分蜥尾,但斷尾部卻總是出現在尾基部。2.傷口癒合北草蜥殘尾的創口大多在第二天癒合,但也偶有當天或第三天癒合的。壁虎的殘尾創口
在1—2天內癒合,也以第二天癒合的為多。通常,蜥尾創口癒合所需時間與斷尾部位有關:斷尾部愈接近尾基.則癒合的需時愈長。蜥尾剛斷落時,殘尾創口有組織液和血液滲出,然後形成一層薄膜而停止外滲,並逐漸開始癒合。北草蜥殘尾斷面上的8束肌肉因被斷尾拉出.形成四周內縮的圓錐形。若分離蜥尾前後斷面的內縮肌束,便可見到造成斷尾的自殘部位。多疣壁虎尾斷裂後.殘尾的肌束被脫落的斷尾拉出,兩三分鐘後四周內縮,井與演出的組織液、血液共同結成嘎面。被斷尾拉出的8條肌束,在斷面上排列成盛開的葵花狀。斷尾處同樣發生在尾椎骨的自殘部位。3.芽基出現自斷層日起,經10—11天的癒合期,殘尾斷面的痂即脫落,長出再生尾的芽基。北草蜥最初形成的芽基鈍圓,呈一光潔的小突,有些個體的芽基藍色或藍中帶紅。多疣壁虎在飼養過程中很少進食,不少個體在耗盡體脂後死去,僅有兩條壁虎在斷層後15天長出芽基。
相關詞條
-
跗肢節
節肢動物具有成對分節的附肢。附肢的原始功能為運動器官,但在各類節肢動物中,已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例如昆蟲頭部的觸角、口器,胸部的,腹部的外生殖器的一部...
簡介 相關介紹 參考資料 -
中軸肌
屬於骨骼肌(或稱隨意肌)(見肌肉組織),在發生上來自胚胎的肌節,受脊神經或腦神經支配。中軸肌最明顯的特點是其分節性,在水棲脊椎動物肌節的原始分節形態一直...
軀幹肌和尾肌 鰓下肌和舌肌 眼外肌 -
軸下軀幹肌
中軸肌包括以下3部分:①軀幹肌和尾肌:軸上肌,軸下肌;②鰓下肌和舌肌;③眼外肌。 軀幹肌和尾肌軀幹肌和尾肌受脊神經支配。軀幹肌在各類動物中的演變情況如下...
-
軸上軀幹肌
軀幹肌可分為背肌、頸肌、胸肌、隔、腹肌和會陰肌。軀幹肌受脊神經支配。
-
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的以肌張力異常的動作和姿勢為特徵的運動障礙綜合徵,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續性的特點。依據...
疾病分類 病因及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及鑑別診斷 疾病治療 -
肌緊張不足綜合徵
肌緊張不足綜合徵(dystonic syndrome)簡稱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以肌張力異常動作和姿...
概念 疾病名稱 英文名稱 別名 分類 -
尺側腕伸肌
尺側腕伸肌為前臂後群肌淺層伸肌之一,為一長梭形肌,位於尺骨後緣外側。起自肱骨外上裸、前臂筋膜和尺骨後緣。向下移行為長腱,經伸肌支持帶止於第五掌骨底後面。...
解剖學特點 輔助結構 運動機制 相關臨床技術 -
岡永節
岡永節:西雙版納旅遊節日,西雙版納的岡永節又名為祭竹鼠節,在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的老曼峨、新曼峨一帶的布朗族民眾舉慶,岡永節有時在傣歷四月舉慶,有時在傣...
概述 民間傳說 布朗民族 竹鼠特點 藥用價值 -
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進行性骨化性肌炎,又稱進行性骨化性纖維增殖症(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FOP),為一種全身性、進行...
概述 病因病理 臨床表現 診斷檢查 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