尢姓

尢姓(通“尤”),中國姓氏,源於福建沈姓,後避亂改姓尢,另有一說源於尤姓。

姓氏分布

清時江蘇南通多此姓。今山西太原、河南武陟、上海、廣東惠陽等地均有此姓。

姓氏名人

尢列(1866年—1936年),字令季,別字少紈,號小園,又號吳興季子,晚號缽華道人。1866年生於廣東順德縣北水鄉新基坊。十七歲時在上海參加洪門,二十二歲入廣州算學館,結識孫中山、鄭士良,常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等暢談革命,時人稱之為“四大寇”。1895年在香港參與組織興中會,名曰“乾亨行”。曾先後參加廣州起義和惠州起義的籌劃工作。1900年赴日本,被選為中和堂會長。次年赴南洋,於各地組織中和堂分會,以聯絡華僑中工人與小商販,並在新加坡創辦《圖南日報》,宣傳革命思想。至同盟會成立,中和堂遂歸於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反對袁世凱稱帝,並組織救世軍進行討袁活動。1921年任孫中山護法軍政府顧問。後脫離政界,南返香港,居香港設皇覺書院講學。以教授蒙童為生。1936年9月扶病入京,面陳救國方略。不久病逝於南京,著有《四書章句易解》、《四書新案》等。

尢智表,江蘇蘇州北橋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

兄弟三人,智表行三。他五歲時嫡母逝世,七歲時父親復死。以後數年間,兩個嫂嫂也相繼病故,家中接連做佛事,誦經念咒,使他心靈蒙上生離死別的影子。

他十二歲進入蘇州第四高等國小讀書,那時是民國初年,狄楚青創辦的《佛學叢報》在上海發行,蘇州書店中也有出售。智表覺得喜歡,買了回去看,對佛教產生良好的印象。十五歲時到上海,先考取復旦大學,放棄未讀,後又考取交通部上海南洋工業專門學校。南洋工專的前身是南洋公學,後身是交通大學。那時校長是唐文治,以提倡國學著名,故那時在校學生都以國文見長。智表十七歲時,獲得全校國文競賽第一名的金牌獎。十九歲升入大學部電機科,二十三歲畢業。

他畢業時,適商務印書館招考編譯員,智表考取,擔任翻譯百科全書中有關工程及科學的文字,每天譯稿二、三千字。編譯所所長王雲五,頗欣賞智表的文筆,在智表服務月餘後,就給他加薪二十元,又介紹他擔任家庭補習教師。同時,交通部派他到吳淞無線電台當練習工程師,而電台中人多事少,練習工程師只是掛名領薪,所以他仍在商務印書館工作。

他在商務任職前後六年,每天除譯完公家應譯的文字外,下班回家也從事譯述,所以那幾年他曾在商務出版了《西洋科學史》、《科學叢談》、《科學與人生》、《直流電機》、《交流電機》、《電機設計》等書。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軍中的無線電報務員需要量很大。智表在上海以數百元的資金,辦了一所無線電速成學校,辦了一半,賺了一萬多元。他以這筆錢作為留學的學費,到美國進入哈佛大學讀無線電學科。

智表大約在民國二十一、二年(一九三二、三年)回國,到杭州的中央航空學校擔任無線電教官,同時兼任浙江大學教授。這時他已信佛多年,曾到杭州功德林參謁途經杭州的圓瑛法師。圓瑛法師給他講解「楞嚴要旨」,和《金剛經》中三諦三觀的道理,前後為他講了數小時之久。

在浙大兼課一年,因航校工作太忙而辭職。他在航校,專事設計飛機與飛機間、飛機與地面間、地面與地面間的無線電通訊。後來,他改任通訊所所長,除研究工作外,又訓練各種無線電人才。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春天,調任南昌空軍第三軍區司令部的第四科長,未幾中日戰爭爆發,智表一家人也開始了戰時的流浪生活,隨機關撤退到成都,這時他又調任中央機械學校高級教官。

他在成都住了兩年,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改就交通部訓練所任職。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辭去公職,自己經營工業,到抗日勝利為止,數年之間,業務十分發達,收益很是豐厚。最後因用人不當,遭受不少損失。

抗戰勝利後,他應友人之請,到湖北省政府擔任專門委員。後來,又兼任開發神農架森林籌備處主任。籌備處成立後,他的工作日漸忙碌。曾兩次坐軍用機到巴東縣屬的神農架山上空,偵察森林分布的狀況;後來又帶了一個測量隊 江而上,實地勘測神農架森林實際情形。回到武漢後,根據勘測結果,做了一分周密詳盡的計畫書。湖北省政府和省議會都很支持這個計畫,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初就撥下開發經費。他立即以最迅速的方法,招募人員,購置器材,到巴東神農架山進行各種工程。工程進行得很順利,八月間湖北省主席萬耀煌特地電令嘉獎。

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他在工作上遭遇到很多困擾。首先是工程處的一個職員押解公款進山,帶有手槍,誤把另一個職員打死。不到一個月,復有一職員在巴東暴斃,因此流言蜚語傳到省里,甚至說他主使殺人。接著工程處有一個木排由巴東放漢口,途遇劫匪,木排擱淺在灘上,因而到不了漢口,省中某大員竟懷疑根本沒有木排放下來,一切都是騙局。這使智表啼笑皆非,心中沮喪。他惟有在佛前拈香默禱,虔誠懺悔,終日念誦觀世音菩薩,以期默佑。未幾,木排到達漢口,使他在公事上有了交待,而犯誤殺人罪的那個職員也被判刑六個月,易科罰款。關於智表主使之說,根本不能成立。那個暴卒的職員,家屬也認為並無其他枝節,這才解除智表的諸種困擾。

這一年,大局繼續惡化,未幾湖北省政府改組,開發神農架山森林的計畫完全推翻,森林開發處也奉命結束。因為在大局紛亂期間,開發處結束,既不發員工資遣費用,也不派員接收,他在萬分困難之下,一一辦清了公文手續,然後返回蘇州故鄉。

回到蘇州鄉下,父老故舊,死的死,離的離,可說是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他乃在城內租屋而居,在家中布置起佛堂,誦經念佛。可惜對他十分賞識與投契的王季同小徐居士,已在他返回故鄉前幾個月逝世了。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初,他曾因事到上海。在上海他拜訪了范古農和陳海量居士,並參觀佛教青年會,應青年會諸居士之請,在會中作了一次演講。接著,青年會理事長方子藩居士,又堅約他到廣播電台播講「佛法與科學」。播講數次,講完又回到蘇州。

一九五零年以後,他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尢敦立,原鎮江民革前主委、鎮江市政協副主席。1937年出生在上海。祖父在清朝做官,國學功底深厚;父親尢志邁是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之一,從康乃爾大學學成歸國後,致力於實業救國,成為成功的實業家,與黃炎培、沙千里等人過從甚密;姨父是民盟中央主席沈鈞儒先生,新中國首任最高法院院長,是政學兩棲的傑出人物。尢敦立擁有結構設計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並成為鎮江市第一批國務院津貼獲得者。

尢氏針灸

清末,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橋堍有一尢姓中醫,以其精湛的針灸醫術,治癒了許多從疑難病症,被人譽為“小日暉橋一支針”。

據傳,尢氏先輩原為“世德堂”沈姓,祖籍福建,因為官遭奸陷害,隱姓埋名,去“沈”字之三點,再拉平眉頭,遂成“尢”字。並北遷至吳。

尢氏針灸始於尢松泉。松泉生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世居吳縣西山,父親務農,兼做木匠,松泉幼時隨外祖父學針灸醫術,他聰慧勤學,潛心鑽研,醫術日精。後因一次機緣,為青浦舉人張家鎮所賞識,邀其青浦設診。並教以學問。後又去崇明、吳縣橫涇等地行醫,歷數載,經驗廣收,嘉譽廣采。

光緒六年(1880),尢松泉定居於蘇州,築醫廬於小日暉橋弄28號。張家鎮為其新居門樓題額“竹苞松晟”。是時尢松泉針灸已名噪江左。曾任總督的岑春煊專使延請為其針治,應手而愈。岑氏手書“神針濟世”四字以贈,並著文敘述治癒經過。江蘇巡撫程德全、臬司朱子榛亦不時相請療疾,並為譽揚。婦女祁陶氏30多歲時由傷寒成癆瘵,群醫束手,特地抬來,醫廬針治,旬日而愈,後壽逾八十。又如先後有兩人因病而不能言語,其一經下第三針時即大聲呼痛;另一在取“肺俞”穴時,猛然咳嗽,吐稠痰而愈。松泉擅治瘋、癆、膨、膈、文武疝癲、婦女經帶,兼及疑難雜症,效驗如神,蘇州城鄉譽為“針仙”,“小日暉橋一支針”。

由於“小日暉橋一支針”聲名日盛,蘇城一些針灸醫生紛紛遷來附近開業,不管是否姓尢,均掛以“尢針科”招牌。松泉對此一笑置之。一日,吳縣縣令金元根因病命差役延請尢松泉,差役誤請另一“尢針科”的尢少峰(季龍),數診無效,縣令詢及左右,乃知非真正“尢針科”,改請尢松泉後,三診霍然而愈。為此,金元根於光緒三十三年特給告示,稱“蘇人尢松泉醫術為吳中針科獨步,手到病除,遠近皆知。又謂尢少峰即季龍,冒充“尢針科”,貽誤碼率病者,實屬非是。”此告示張貼在醫廬磚刻門樓,視者如堵,傳為佳話。尢松泉仁厚處世,數日後即將告示收藏。金縣令得知,報請上級批准,將告示刻成石碑,並在碑上方正中加刻“奉憲勒石”四字,嵌於醫廬牆門間西壁。尢松泉旋即將“尢少峰”等字鑿去,以明敦睦心跡。

尢松泉有四子,長子少泉先於其父去世,長孫 民,家學淵源,幼受薰陶,亦有志於祖業,松泉親授針術。松泉去世後二年,次子筱泉亦不幸病故,由三子綬泉主持門診。四子圭泉僅長 民8歲,兩人同在綬泉指導下學習針術。 民16歲時已能臨床應診,病這尊稱為“小先生”。民國25年(1936),綬泉、圭泉相繼辭世,尢氏針久世醫僅剩第三代 民一人。

尢 民的針術,兼收祖父、父、諸叔之長,同時博覽群書,深研中醫經典,廣涉各家學說,在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後,遂形成自己的針法特點。

尢 民一生行醫,以“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為人稱道,對待病家,無論貴賤,一視同仁,貧病者一律免費。蘇州解放後,他主動將自家診所申請為“蘇州市衛生局第二十五特約免費門診所”。與於蘇州名醫曹鳴高、陳明善、黃一峰、奚鳳霖等籌組“蘇州市中醫協會”;1952年又組建“泰讓橋聯合診所”。尢 民及其子、女、媳共6人一起參加診所針久科工作。由於“小日暉橋一支針”已名揚四方,來聯合診所求醫者甚眾,甚至有不遠午里慕名而來的患者。為此,尢皞民打破“傳子不傳婿”的世醫傳統,先後收十餘名門徒,傳授尢家針法。1954年因再次中風而病逝,享年六十一歲。

尢氏針灸世家第四代傳人懷珍、懷玉、懷琛、懷冰、懷琦以及大多數媳、媚繼承世業,孜孜以求,是為迄今最興旺的一代,其中以長子懷玉、次子懷琛稱著。

尢懷玉14歲隨父習針灸,20歲起在家應診。1956年(34歲)由泰讓橋聯合診所調入新創建的蘇州市中醫院。195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又師承蘇州老中醫殷鐵珊進修針灸。1964年曾去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部長醫院講學,返國後調入蘇州地區人民醫院(今蘇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尢懷琛16歲隨父習針灸,21歲起與父、兄一起應診,後相繼在泰讓橋聯合診所、滄浪區聯合醫院任職,最後任滄浪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針久科主任,直至退休,尢懷琛於2008年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4歲/

懷玉、懷琛昆仲繼前輩之後,頭角嶄露,被政府授予“針久科專家”稱號,並執著牛耳於江蘇針灸界,蘇南各醫學院無不爭聘,尢氏針法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