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尚志
王子墊(1)問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謂尚志?”
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作品注釋
(1)王子墊:齊王的兒子,名墊。
作品翻譯
王子墊問道:“士做什麼事?”
孟子說:“使志行高尚。”
王子墊問:“使志行高尚指的是什麼?”
孟子說:“仁和義罷了。殺死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 己的東西卻去占有,是不義。居住的地方在哪裡?仁便是;道路 在哪裡?義便是。居於仁而行於義,大人的事便齊備了。”
本篇賞析
所謂大人的事齊備了實際上是指大人的修養就夠了。這裡的“大人”指一般意義上的君子,也就是士人。
“士尚志”,士人的修養就在於使自己的志行高尚。而高尚的標準就是“居仁由義”。這一段其實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還是孔、 孟所一貫呼籲的“仁義”二字,還是強調士人作為一個特殊階層的修身精神。
不過,“士尚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對士人的要求,給人的感覺,好像士人的“專業”就是“尚志”而施行仁義,失去了這一點,士人也就不成其為士人了一樣。由此影響到後世的讀書人一直把“尚志”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把“仁”、“義”作為最基本 的道德品質。而“尚志”一詞,也成為儒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成為人們所熟知的一個文言漢語,甚至為很多人的名字所採用。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
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作品出處
《士尚志》選自《孟子·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