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頭三角洲

尖頭三角洲

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等。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 尖頭三角洲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

尖頭三角洲尖頭三角洲
尖頭三角洲是指在河流的下遊河口附近,沒有分支汊流,僅是獨流入海,或者是雖有分支汊流,但其規模不大時,泥沙在河口區堆積形成的向海突出的三角洲。

相關介紹

尖頭三角洲尖頭三角洲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展成的沖積平原。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游,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上層深厚,水網密布,表面平坦,土質肥沃。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據形狀又可分為尖頭狀三角洲扇狀三角洲鳥足狀三角洲。三角洲地區不但是良好的農耕區,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尖頭三角洲在波浪作用較強的河口地區,河流以單股入海,或只有小規模的交叉,在此情況下,只有主流出口處沉積量超過波浪的侵蝕量,使三角洲以主流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長。

在河流作用超過受水體作用的條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積的結果。沖積物在河口堆積,開始先出現一系列水下淺灘、心灘或沙嘴,水流發生分叉,同時形成向海傾斜的水下三角洲。隨著各叉道的消長與心灘的歸併擴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緣不斷向海推進,而其後緣因灘地淤高,並蓋上洪水泛濫堆積物,便變為水上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於叉道的不斷變遷,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許多交錯的濱河床沙堤及湖沼窪地。

尖頭三角洲尖頭三角洲
它的特點是:

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變遷頻繁,有時分幾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積,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減小,水流不暢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斷流後,又受波浪與海流作用,沙嘴逐漸被蝕後退,形成扇狀輪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經時,這段岸線才又迅速向前推進。因此,隨著河口的不斷變遷,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進的,並在海濱分布許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線路略具齒狀。

中國長江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和上海市東南部、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

尖頭三角洲尖頭三角洲
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縣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盪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游和滬寧線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蘇州、無錫等是風景遊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相關詞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