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沉積

近岸沉積是靠近海岸水深大致為0~20米範圍內的沉積。近岸沉積特點一般為:沉積類型多,沉積速率大,沉積物粒度比河流的細、比淺海的粗,具有良好的分選和磨圓,沉積構造多樣。

近岸沉積

正文

靠近海岸水深大致為 0~20米範圍內的沉積。近岸沉積的調查研究,可為海港建設、沿海軍事工程、灘涂開發利用、尋找濱海砂礦等提供地質資料;研究現代近岸沉積對普查油氣資源具有指導意義。
由於近岸區備受河流、波浪、潮汐、海流的影響,所以在海洋沉積環境中近岸是侵蝕、搬運、沉積最活躍的地區,在沉積特徵上表現多樣化。
海灘沉積 以波浪沉積作用為主,沉積物主要為沙,形成沙灘和各種沙體(如沙丘、沙壩等)。在基岩出露的海岸,以礫石、岩塊為主,可形成礫灘。海灘沙以石英居多,其次有長石、雲母和一些重礦物,在化學風化強烈進行的地區,海灘沙幾乎全是石英。在波浪的反覆淘洗篩選下,顆粒一般分選和磨圓較好,並使某些重礦物(如錫石、磁鐵礦、獨居石等)富集成礦。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海灘沉積物則主要為珊瑚和生物介殼等組成。
潮灘沉積 以潮汐沉積作用為主,可分矽質碎屑潮灘沉積和碳酸鹽潮灘沉積兩類。前者靠岸部分以懸浮質沉積為主,一般為泥質沉積,水平層理、泥裂發育;中部懸浮沉積作用和推移質沉積作用交替出現,沉積物為泥沙混合,多具波狀、透鏡狀層理壓扁層理;近低潮線部分以推移質沉積作用為主,沉積物為沙,具良好的磨圓和分選,常見人字形雙向交錯層理。顯然潮灘自高潮位向低潮位沉積物粒度由細變粗,依次呈現泥灘、泥沙混合灘和沙灘的序列。另外,潮灘上多有潮溝,大潮溝底常為沙、介殼和泥礫,小潮溝底主要為泥。在熱帶和亞熱帶,潮灘上珊瑚、軟體動物、鈣藻大量繁殖和沉積,從而發育為碳酸鹽沉積的潮灘。
瀉湖沉積 以潮汐和河流沉積作用為主,可分三種類型:①在溫濕地區的瀉湖,以陸源沉積物占優勢,瀉湖的深水部分主要為細粒的粉砂和泥,富含有機質,生物擾動強烈;而在瀉湖的邊緣一帶和進出口附近主要為沙;②乾燥地區的瀉湖,以砂質沉積占優勢,在遠離河口的地點,湖水鹽度增高,往往形成鹽和其他蒸發物;③熱帶潮濕地區的瀉湖,鈣質沉積顯著增加,沉積物多由珊瑚、貝殼和細粒化學沉積的碳酸鈣組成。
三角洲沉積 為河流、海洋綜合作用產物。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入海後,由於淡水和海水的混合,使流速、鹽度、pH等物理化學條件驟然改變,隨之發生大量的沉積,其速率甚大。三角洲平原相沉積物一般為粉砂和泥,發育水平層理,沉積物的粒度和構造在短距離內可變化很大。三角洲前緣相主要為砂和粉砂,向海方向有變細趨勢,沉積構造以交錯層理為主。前三角洲相以粉砂、泥為主,水平層理髮育,但往往受到生物強烈擾動破壞。三角洲沉積富含有機質,同時存在砂體,所以古代一些油氣田就產於三角洲沉積中。
綜上所述,近岸沉積特點一般為:沉積類型多,沉積速率大,沉積物粒度比河流的細、比淺海的粗,具有良好的分選和磨圓,沉積構造多樣。
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幾乎各種近岸沉積均有分布,例如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閩浙和台灣沿岸均有沙灘或礫灘分布;渤海灣和蘇北沿岸有典型的潮灘沉積;三角洲沉積可以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為代表;華南沿岸有較好的瀉湖沉積和珊瑚礁沉積。
參考書目
 H.E.Peineck,I.B.Singh,DepositionalSedimentaryEnvironments, Springer-Verlag,New York,1980.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