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尖把梨是秋子梨中品質優良的品種,也是北方寒地栽培多年的一個古老品種。平均單果重80克,果肉細膩,風味濃郁,酸甜適口,可暖貯,也可凍藏,在恆溫窖中暖梨可貯至春節前後。抗寒冷(-40.5℃無凍害),較抗病蟲。20年生樹單株產量可達200千克。由於受結果年齡晚、易感黑星病等原因影響,至使尖把梨的生產與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經過近年的研究與實踐證明,栽植尖把梨完全可以實現3年見果,6—8年豐產。
在岫巖三家子鄉付家村發現的,1987年8月引入,1994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
植物性狀

該品種幼樹樹姿直立,樹勢健壯,萌芽率高,成枝力強。抗寒和抗病能力較強,4月上旬萌芽,4月中旬開花,10月上旬成熟,高接樹2年見果,幼樹在定植後4-5年見果,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果實倒卵圓形,平均單果重189克(約為普通尖把梨的3倍),最大單果重280克,被譽為“尖把梨之王”。採收時果面淺綠色,經過後熟期變為黃白色。該品種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果肉白色,肉質細膩,果汁特多,酸甜適口,香味濃郁,營養豐富,品質優良。
該品種幼樹植株生長健壯,直立性強;6年生樹高4.15米,東西冠徑4.02米,南北3.04米;新梢平均長度為69.6厘米,粗度0.69厘米,節間長度4.2厘米,枝條萌芽率高,成枝力強。產量表現:定植後4年可見果,5年生樹平均株產5.4公斤,6年生樹12.0公斤;高接樹第三年開始結果,平均株產可達76.0公斤(15年生樹)。
栽培地區
尖把梨是寒冷地區發展梨果生產的首選品種之一,在黑龍江南部和內蒙古南部的秋子梨產區都可推廣栽植。

果實性狀
尖把梨平均單果重126克,果實近葫蘆形,果形指數1.06,果面黃綠色,采後20-30天果實即後熟,果肉變軟呈淡色,細膩多汁,石細胞少,酸甜味濃,香氣濃郁;果心比率小,為48.1%,可食率82.0%,果皮薄,總糖含量為11.91%,總酸1.19%,Vc42mg/100g,在0-5℃條件下可鮮貯至春節,充分後熟的果實經變溫凍制後皮黑肉白,汁液增多,香氣濃郁,糖度增加,酸、Vc降低。
岫巖尖把梨不僅適於鮮食和凍制,而且是加工梨汁等產品的理想原料。
環境條件
尖把梨樹抗寒;可耐零下30~35℃低溫,年需日照1600~1700小時,喜光。尖把梨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砂壤、粘土都能栽培。以上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中性偏酸的砂壤土為好。在建園時除考慮上述因素外.還要選擇安梨、平梨、花蓋梨等做授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