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金針蟲

"根據種類不同,幼蟲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內,蛹期大約3周。 幼蟲體細長,25~30毫米,金黃或茶褐色

基本信息

中文名:金針蟲(Elateridae)是叩頭蟲的幼蟲

為害特點

幼蟲長期生活於土壤中,主要為害禾穀類、薯類、豆類、甜菜、棉花及各種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蟲能咬食剛播下的種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發芽,如已出苗可為害鬚根、主根和莖的地下部分取食有機質,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齊,還能蛀入塊莖和塊根。

形態特徵

成蟲叩頭蟲一般顏色較暗,體形細長或扁平,具有梳狀或鋸齒狀觸角。胸部下側有一個爪,受壓時可伸入胸腔。當叩頭蟲仰臥,若突然敲擊爪,叩頭蟲即會彈起,向後跳躍。幼蟲圓筒形,體表堅硬,蠟黃色或褐色,末端有兩對附肢,體長13~20mm。根據種類不同,幼蟲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內,蛹期大約3周。成蟲體長8~9毫米或14~18毫米,依種類而異。體黑或黑褐色,頭部生有1對觸角,胸部著生3對細長的足,前胸腹板具1個突起,可納入中胸腹板的溝穴中。頭部能上下活動似叩頭狀,故俗稱“叩頭蟲”。幼蟲體細長,25~30毫米,金黃或茶褐色,並有光澤,故名“金針蟲”。身體生有同色細毛,3對胸足大小相同。

生活習性

金針蟲的生活史很長,因不同種類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蟲或成蟲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約在20~85厘米間。
溝金針蟲約需3年完成一代,在華北地區,越冬成蟲於3月上旬開始活動,4月上旬為活動盛期。成蟲白天躲在麥田或田邊雜草中和土塊下,夜晚活動,雌性成蟲不能飛翔,行動遲緩有假死性,沒有趨光性,雄蟲飛翔較強,卵產於土中3~7厘米深處,卵孵化後,幼蟲直接為害作物。
在地下主要為害玉米幼苗根莖部。有溝金針蟲、細胸金針蟲和褐紋金針蟲三種,其幼蟲統稱金針蟲,其中以溝金針蟲分布範圍最廣。為害時,可咬斷剛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長大的幼苗根里取食為害,被害處不完全咬斷,斷口不整劑。還能鑽蛀較大的種子及塊莖、塊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則乾枯而死亡。溝金針蟲在8-9月間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為成蟲,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動。金針蟲的活動,與土壤溫度、濕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時期等有密切關係。其上升表土為害的時間,與春玉米的播種至幼苗期相吻合。

防治方法

(1)與水稻輪作;或者在金針蟲活動盛期常灌水,可抑制危害。
(2)定植前土壤處理,可用48%地蛆靈乳油200毫升/畝,拌細土10千克撒在種植溝內,也可將農藥與農家肥拌勻施入。
(3)生長期發生溝金針蟲,可在苗間挖小穴,將顆粒劑或毒土點入穴中立即覆蓋,土壤乾時也可將48%地蛆靈乳油2000倍,開溝或挖穴點澆。
(4)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48%樂斯本或48%天達毒死蜱、48%地蛆靈拌種,比例為藥劑:水:種子=1:30-40:400-500。
(5)施用毒土。用48%地蛆靈乳油每畝200-250克,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加水10倍,噴於25-30公斤細土上拌勻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用5%甲基毒死蜱顆粒劑每畝2-3公斤拌細土25-30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顆粒劑、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2.5-3公斤處理土壤。
(6)種植前要深耕多耙,收穫後及時深翻;夏季翻耕暴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